煽动分裂国家罪与分裂国家罪的界限:
1、前罪的行为人多为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后罪的行为人多为影响力较大的政界要人;
2、前罪是出于煽动的故意,后罪是出于组织、策划、实施的故意;
3、前罪是煽动行为,后罪是组织,策划、实施分裂的行为;
4、前罪是任意共同犯罪,后罪是必要共同犯罪。
一、危害国家安全罪是什么
危害国家安全罪是一个概括性罪名。
1、危害国家安全罪是指行为人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
2、犯罪客体。
(1)犯罪侵犯的客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是指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础和物质基础的安全。具体是指国家的独立、国家的团结统一、国家的领土完整和安全、国家政权、基本制度及国家的其他根本利益的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安全,是指中国的主权独立、团结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稳固及其他国家根本利益的安全的总和;
(2)国家安全包括国家的主权以及现行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和领土完整。就具体内容而言,国家安全是指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不受颠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不受破坏;国家的经济发展、科学进步、文化繁荣不受侵害;对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平等互利的交往和交流不受干涉和阻碍;国家秘密不被窃取;国家机构不被渗透;国家工作人员不被策反等等。总之,国家安全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这些方面的侵害,都将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犯罪。
3、犯罪的客观方面。
(1)犯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是指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实施或指使、资助他人实施的,或者境内组织、机构、个人或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实施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但总的来说就是《刑法》第102条至113条所规定的各种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2)对行为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法律惩罚的是其实施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犯罪行为,只有危害国家安全的思想活动,没有实施具体行为,不构成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行为,不一定都要求有危害结果的发生,有的只要是已着手实施了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行为,就构成犯罪既遂。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具体表现为背叛国家、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武装叛乱、暴乱、颠覆或者煽动颠覆国家政权、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投敌叛变、叛逃、充当间谍、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战时资敌等行为。
4、犯罪主体。
(1)犯罪主体是自然人犯罪主体,且多为一般犯罪主体。对于大多数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来说,不论是中国公民、外国公民或无国籍人,只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且年满16周岁,都可以成为犯罪主体。但某些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其主体范围有着严格的限制。如背叛国家罪、资敌罪的主体只限于中国公民;叛逃罪的主体只限于中国公民中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危害国家安全这一类犯罪,实际承担刑事责任而被刑罚处罚的只能是自然人;
(2)勾结外国或者勾结境外机构、组织、个人背叛国家罪、投敌叛变罪、叛逃罪等的犯罪主体只能是中国公民。
5、犯罪的主观方面。
(1)犯罪在主观方面只能由故意构成,具有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故意,即行为人必须具有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国家安全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由于危害国家安全罪是最严重的刑事犯罪,因此,刑法分则第一章对具体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规定了严厉的刑罚,危害国家安全罪在刑法分则第一章中,共有12条,涉及12个罪名,根据刑法的规定,除煽动分裂国家罪、颠覆国家政权罪、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和叛逃罪外,对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其行为对国家和人民危害特别严重、情节特别恶劣的,最高刑都可以判处死刑。对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刑罚还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以及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
二、满足什么条件会构成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
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的构成条件:
1、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2、主体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实施了组织、策划、实施颠覆国家政权行为的首要分子或罪行重大的自然人;
3、客观方面表现为组织、策划、实施了颠覆国家政权的行为;
4、客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三、行为犯和举动犯有什么区别
1、犯罪既遂标准不同,后者以行为人一着手实行犯罪为标志;前者需要满足实行行为达到一定程度;
2、行为的时间性和是否存在未遂状态上不同,后者强调的是短暂的、即时的行为,无未遂存在的时间与空间,前者的行为有一个实行过程,强调犯罪人的行为要达到一定程度。
举动犯。也称为即时犯,是指按照法律规定,行为人一着手犯罪实行行为即告完成和完全符合构成要件,从而构成犯罪既遂的犯罪。举动犯不存在犯罪未遂问题,但存在既遂形态与预备形态及预备阶段的中止形态之别。我国刑法中的举动犯一般都是原本属于非实行行为而被刑法分则实行行为化的犯罪行为,具体包括两类:一类是原本为预备性质的犯罪构成。如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之参加行为。二是教唆性质的犯罪构成。如煽动分裂国家罪之煽动行为。
所谓行为犯是指刑法分则规定的基本的犯罪构成不要求有危害结果的发生,只要实行行为一俟完毕,基本构成要件即为齐备的犯罪类型。行为犯在犯罪客体、实行行为的特
性以及犯罪的主观方面都有显著不同于结果犯和其他犯罪类型的特点
-
煽动国家分裂罪的法定刑
364人看过
-
煽动分裂国家罪辩护词怎样写
64人看过
-
利用网络煽动分裂国家罪标准
312人看过
-
煽动分裂国家罪的认定标准包括:
381人看过
-
涉嫌构成煽动分裂国家罪判多久
425人看过
-
犯了煽动分裂国家处几年
436人看过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辨认能力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的认识能力。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 对于一般公民来说,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生理和智力发育正常,就具有了相应的辨认和控... 更多>
-
煽动分裂国家罪与分裂国家罪的区别是什么煽动分裂国家罪有什么特征北京在线咨询 2022-03-05煽动分裂国家罪与分裂国家罪的区别在于: 一是实施的行为不同,煽动分裂国家罪是煽动行为,后罪是组织,策划、实施分裂的行为; 二是犯罪形式不同,煽动分裂国家罪是任意共同犯罪,即单个人即可构成,后罪是必要共同犯罪,只能以共同犯罪形式存在; 三是犯罪故意的内容不同,煽动分裂国家罪是煽动的故意,后罪是组织、策划、实施的故意; 四是犯罪主体有所区别。煽动分裂国家罪的实行者多为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后罪的实行者则多
-
如何认定煽动分裂国家罪陕西在线咨询 2021-06-23《关于办理暴力恐怖和宗教极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准确认定案件性质(三)实施下列行为之一,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以煽动分裂国家罪定罪处罚: 1、组织、纠集他人,宣扬、散布、传播宗教极端、暴力恐怖思想的; 2、出版、印刷、复制、发行载有宣扬宗教极端、暴力恐怖思想内容的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或者制作、印刷、复制载有宣扬宗教极端、暴力恐怖思想内容的传单、图片、标语、报纸的
-
怎么量刑煽动分裂国家罪浙江在线咨询 2023-05-20根据本法第56条和第113条的规定,犯本罪的,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根据本法第106条规定,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进行分裂国家犯罪和煽动分裂国家狄罪的,依第103条规定从重处罚。 本条中的首要分子、罪行重大的、积极参加的、其他参加的的界定。 首要分子,是指在这种犯罪的集团中或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 罪行重大的,是指除首要分子以外的其他罪行比较严重的,在
-
煽动分裂国家罪的概念是什么,煽动分裂国家罪的构成要件主要有哪些北京在线咨询 2022-03-05煽动分裂国家罪,是指煽惑、挑动群众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 (一)煽动分裂国家罪的客体要件 煽动分裂国家罪侵犯的客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二)煽动分裂国家罪的客观要件 煽动分裂国家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煽惑、挑动群众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煽动是指行为人以语言、文字、图像等方式对他人进行鼓吹煽动,意图使他人接受或相信所煽动的内容或去实行所煽动的分裂国家的行为,而并非行为人
-
煽动分裂国家罪与教唆犯的区别有哪些,煽动分裂国家罪的认定标准是河北在线咨询 2022-03-14一般认为,两者的区别在于,一是犯罪对象要求不同。本罪是对于不特定人或多数人进行煽动,而分裂国家罪的教唆犯的教唆行为必须是对特定人或能够特定的人为之,行为人的教唆行为若是对于不特定的多数为之,则非教唆,并不能成立分裂国家罪的教唆犯,而是构成煽动分裂国家罪。本罪被煽动的对象往往是三人以上,且被煽动者有无刑事责任能力并不影响本罪的成立,而教唆无责任人分裂国家的,构成分裂国家罪的间接正犯而非教唆犯。二是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