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果房子被强拆应该起诉谁
房子被暴力拆迁了应该去法院起诉房屋征收部门。面对暴力强拆被拆迁人可以向公安报警,同时注意收集相关违法拆迁证据,然后通过申请信息公开收集征收方程序操作中的违法点,进而给征收方施加压力,争取时间以获得谈判或诉讼的主动权。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三十一条
采取暴力、威胁或者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二、房子被强拆诉讼时效多长时间
房屋被违法强拆的提起行政诉讼的期限为六个月。
《行政诉讼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三款规定,被征收人对补偿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三、什么情况下政府可以实行强制拆迁
政府可以实行强制拆迁的情况:
1.已对被征收人给予货币补偿、产权调换房屋和周转房的;
2.被征收人未按征收补偿协议期限履行交房义务的;
3.法定期限内不签订征收补偿协议同时不申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
4.属于逾期不改正的违章建筑和超期临时建筑的。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八条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又不搬迁的,由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强制执行申请书应当附具补偿金额和专户存储账号、产权调换房屋和周转用房的地点和面积等材料。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三章 补 偿 第二十八条 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又不搬迁的,由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n强制执行申请书应当附具补偿金额和专户存储账号、产权调换房屋和周转用房的地点和面积等材料。
-
强拆房子后谁该被起诉
210人看过
-
房子被暴力拆迁了,应该去法院起诉谁?
434人看过
-
房屋被强制拆迁应向谁提起诉讼
95人看过
-
如果房子被强拆谁来承担强拆所带来的损失
357人看过
-
私人的房子被强拆如何起诉
204人看过
-
房屋被强拆谁能提起强拆违法之诉?
341人看过
-
房子被非法强拆怎么办,如果房子被非法强拆,该怎么办,有什么后果江西在线咨询 2022-01-25房子被非法强拆当事人有权对征收决定、征收补偿决定、限期拆除决定等具体行政行为提出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由人民法院审查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被拆迁人在遇到行政机关强拆时既可以在针对行政机关强拆行为提起的行政诉讼中一并提出行政赔偿的请求,由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决,也可以首先确认行政机关的行政强拆行为违法,待法院判决确认其违法性后,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要求,由赔偿义务机关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给予
-
拆除违建的房屋,如果被强拆,应该怎么办浙江在线咨询 2022-07-07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违法建筑拆除不属于行政处罚措施,而是属于行政强制措施,违法建筑不在规定的期限内自行拆除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强制拆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 第四十四条对违法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需要强制拆除的,应当由行政机关予以公告,限期当事人自行拆除。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拆除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强制拆除。
-
房子被拆了, 我可以起诉起诉强拆吗?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1-11-22房屋拆迁已近5年,不能再起诉,房屋拆迁诉讼时效为3年。房屋拆迁当事人有权对征收决定、征收补偿决定、限期拆迁决定等具体行政行为提出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应当审查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
-
农村房子被强拆要找谁投诉贵州在线咨询 2023-06-081、村委会是没有权利强拆居民房屋的,哪怕该房屋是违章建筑。 2、一般管理房屋违建的单位是行政部门,村委会没有违建评定以及强制性拆除违建建筑的权利。如若遇到村委会强拆村民民房的情况,当事人一定要敢于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按照相关规定,无论是哪个部门都不能够在未经居民允许的情况下,对其房屋进行强制性拆除,哪怕该房屋被评定为违章建筑。
-
家庭暴力如果起诉孩子应该谁管?广东在线咨询 2022-07-24可以先协商,如果协商不成可以起诉由法院判决。法院判决一般是根据“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原则来决定。根据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律规定及相关司法解释,对未成年子女直接抚养权的确立主要有以下原则: 1、以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为原则 2、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方抚养为原则 3、哺乳期后的子女,以双方协商优先,不能达成协议时,以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进行判决为补充为原则 4、对十周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