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申请仲裁的过程中,要准备一份证据材料清单,此清单作为证据来说非常重要,劳动者一定要认真准备。
1、书面劳动合同
2、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包括工资条、银行对帐单、工资领取签字表等)
3、社保缴费证明,《社会保险个人缴费信息对帐单》、社会保险缴费记录
4、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
5、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
6、“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7、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8、考勤记录
9、其他劳动者的证言
10、能够证明仲裁申请事项的其他证据材料
11、其他能够证明劳动合同履行情况的业务文件、介绍信,以及往来电子邮件、短信、微信等材料也可作为证据提供。{VIEWLIST}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限:按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因此当事人应当在判决书(调解书)生效后的两年内申请执行,如果执行过程中未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法院一般采取中止执行,待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后,再恢复执行。{VIEWLIST}劳动仲裁裁决书或调解书生效后,可以到当地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劳动仲裁委没有强制执行的权力。
1、只有法院执行庭有强制执行的权力;仲裁裁决书或法院判决书生效后,可以向法院执行庭申请强制执行;
2、执行费,对方承担(个别地区要求申请人先垫付执行费,执行后再返还给你);
3、可以查封对方的银行账号、车辆、厂房、应收账款等资产。所以申请强制执行的时候,你需要尽可能多的提供对方的银行账号或其他财产的信息,以供法院执行人员去尽快执行;
4、需要你写一份强制执行申请书(法院有样本,到那抄写一份即可)、提供身份证复印件、裁决书或判决书的复印件及对方的资产情况。
-
单位不给补缴社保应该怎样申请强制执行
449人看过
-
公司不补缴社保可申请强制执行吗?
346人看过
-
补缴社保是否能强制执行
117人看过
-
补缴强制执行申请交给谁?
395人看过
-
买房需补缴社保社保应该怎么补缴
362人看过
-
社保补缴滞纳金应该谁来交
478人看过
-
能否通过强制执行来要求补缴社保?香港在线咨询 2024-12-22根据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劳动监察部门给出的答案并不合理。 如果想要追查此事的真相,建议向劳动局的劳动仲裁机构申请劳动仲裁。如果仲裁裁决企业必须支付,但企业拒绝执行,可以通过起诉企业的违法行为来寻求法律支持。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还可以向上级法院上诉。如果企业仍然拒绝执行,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相信会得到满意的的结果。
-
法院能强制执行补缴社保多久四川在线咨询 2022-05-29社保可补缴2年。我国法律规定,社保最多可以补交两年,意思是从补交的月份开始像前推算(是按补交的时间段来计算,不是按累计月份计算)。《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20条规定: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在2年内未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发现,也未被举报、投诉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再查处。前款规定的期限,自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发生日起计算。
-
公司未缴纳社保如何强制执行台湾在线咨询 2022-10-16如果已经拿到仲裁裁决,单位拒不执行的,可以按以下步骤申请强制执行: 首先,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申请。当被执行人在国外的,由当事人直接向被执行人所在国的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裁决的承认及执行。被执行人在中国境内的,国内仲裁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被执行人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执行。涉外仲裁裁决,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被执行人财产所在地的中级法院执行。由于我国人民法院对仲裁裁决的执行案件实行级别管辖,因此,被执行人在
-
如何申请劳动仲裁,申请补缴社保,补缴社保的流程台湾在线咨询 2022-07-15一般可以要求单位补缴社保不属于劳动仲裁受案范围,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由劳动监察部门责令单位补缴社保。《劳动监察条例》第十一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下列事项实施劳动保障监察: (一)用人单位制定内部劳动保障规章制度的情况; (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况; (三)用人单位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情况; (四)用人单位遵守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的情况; (五)用人单位遵守工作时间和休
-
强制执行离婚判决书下来了, 还要交申请费吗, 强制执行是否需要缴费湖南在线咨询 2022-02-25应当交纳申请费。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十条当事人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下列事项,应当交纳申请费:(一)申请执行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仲裁机构依法作出的裁决和调解书,公证机构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二)申请保全措施;(三)申请支付令;(四)申请公示催告;(五)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或者认定仲裁协议效力;(六)申请破产;(七)申请海事强制令、共同海损理算、设立海事赔偿责任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