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男方出轨,女方提出离婚,能要求赔偿多少精神损失费
男方出轨女方并不会因此得到赔偿金。
如果双方因为男方的重婚行为或者同居行为而导致离婚的,离婚时女方可以请求男方支付离婚损害赔偿。但是出轨行为如果没有构成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的,也没有其他重大过错行为,在离婚时女方并不会得到离婚损害赔偿。如果女方同样有重大过错的,离婚时依然不可以得到离婚损害赔偿。
离婚损害赔偿包括精神损害赔偿以及物质损害赔偿。
过错方离婚时,承担赔偿的标准如下:
1、精神损害赔偿标准,一般根据行为人过错程度、当地经济状况、行为人负担登记、具体情节等因素确认;
2、物质损害赔偿标准,一般以实际物质损害为标准。例如赔偿时应当按照实际造成的医疗费、护理费等费用进行赔偿,需要根据实际造成的损害进行确定数额。
《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
(二)与他人同居;
(三)实施家庭暴力;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五)有其他重大过错。
二、男方打女方后,女方可以要求离婚赔偿吗
遭受家庭暴力受伤的婚姻当事人提起损害赔偿诉讼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第一,行为人实施了家庭暴力,并导致配偶健康权、身体权受到了损害。
第二,行为人实施侵权行为在主观上有过错,且必须是故意。
第三,导致了婚姻关系破裂,因此,配偶在离婚前不能单独提起损害赔偿诉讼,必须在起诉离婚时提出或者离婚后一年内提出损害赔偿诉讼。
第四,提出损害赔偿的配偶在主观上没有过错,即对对方实施家庭暴力行为上自己不能有同样的过错行为。
《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
(二)与他人同居;
(三)实施家庭暴力;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五)有其他重大过错。
三、女方出轨,要求离婚可以要求她净身出户吗
对于女方出轨的情形,并不能就凭此要求女方赔偿或者让女方净身出户。
但如果女方存在法律规定情形的,男方作为无过错方,可以有权要求女方赔偿。另外,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
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
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
(二)与他人同居;
(三)实施家庭暴力;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五)有其他重大过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离婚 第一千零九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n(一)重婚;\n (二)与他人同居;\n (三)实施家庭暴力;\n(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n(五)有其他重大过错。
-
女方提出精神损失赔偿,男方出轨离婚如何计算?
373人看过
-
女方提出离婚,男方精神出轨,能分到多少财产?
411人看过
-
离婚后发现女方出轨应该赔多少精神损失费
259人看过
-
法院起诉离婚,出轨方,精神损失赔偿多少
444人看过
-
女方出轨精神损失的赔偿问题
165人看过
-
出轨离婚可以要多少精神赔偿金女方
438人看过
-
-
男方提出,女方能要求精神损失或者青春损失费的赔偿吗?澳门在线咨询 2022-10-05如果双方协议离婚,只要双方协商一致,是可以有的,如果是诉讼离婚首先不存在青春损失费,精神损失费只有特定条件下才有。《婚姻法》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一)重婚的;(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三)实施家庭暴力的;(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
男方赔偿女方多少精神补偿离婚精神损失费河北在线咨询 2022-10-09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二十八条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涉及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规定。第二十九条承担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为离婚诉讼当事人中无过错方的配偶。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的案件,对于当事人基于婚姻法第四十六条提出的损
-
出轨男方要求女方赔偿损失是多少新疆在线咨询 2023-08-14法律没有规定离婚损害赔偿的具体数额,可以根据以下因素确定: (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 (三)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四)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五)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六)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
提出离婚后的女方出轨能要求男方赔偿多少钱新疆在线咨询 2023-12-12法律没有规定离婚损害赔偿的具体数额,可以根据以下因素确定: (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 (三)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四)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五)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六)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