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婚生子的抚养费能否起诉
未婚生子能否起诉索要抚养费。父母对子女有法定的抚养义务,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者生母,应当支付抚养费。
如果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者生母不履行抚养义务,不支付抚养费,非婚生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一条
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
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者生母,应当负担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否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的抚养费。
二、非婚生子女抚养权能否变更
非婚生子女抚养权是能否变更的,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有下列情况的能否变更孩子抚养权:
1、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的。
2、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尽抚养义务或有虐待子女的行为,或其与子女共同生活对子女身体健康确有不利影响的。
3、八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愿随另一方生活,该方又有抚养能否力的。
4、有其他正当理由需要变更的。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一条
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
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者生母,应当负担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否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的抚养费。
三、抚养费判完能否起诉
抚养费判完还能否起诉,抚养费的数额,能否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否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抚养费是父母或其他对未成年人负有抚养义务的人,为未成年人承担的生活、教育等费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四十九条
抚养费的数额,能否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否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
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能否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能否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能否依据当年总收入或者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有特殊情况的,能否适当提高或者降低上述比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家庭关系 第二节 父母子女关系和其他近亲属关系 第一千零七十一条 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n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者生母,应当负担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的抚养费。
-
未婚生子抚养费起诉书范文,未婚生子抚养协议有效吗
357人看过
-
未成年子女起诉抚养费能否出庭
71人看过
-
抚养费起诉:未婚子女的权利
206人看过
-
非婚生子女抚养费是否可溯及起诉前抚养费
81人看过
-
起诉离婚未出生孩子怎么算抚养费
175人看过
-
未婚生子孩子生父应该给抚养费吗,未婚生子抚养费标准
164人看过
-
关于未婚生子未婚生子能否要女儿的抚养费宁夏在线咨询 2023-07-301、我国法律规定,离婚的父母对未成年子女仍然有抚养的义务,如果有一方不履行义务,便意味着违反法律,向法院起诉,申请强制执行。 2、以孩子的名义写一份起诉状,内容是找孩子的父亲(或母亲)要抚养费; 3、交到孩子父亲居住地法院,缴纳立案费20元左右; 4、开庭审理; 5、开庭前准备好证据,离婚协议书或判决书; 6、如果您准备请律师,最好在一开始就去找律师咨询。 7、《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 【离婚后
-
未婚生子能否配偶抚养贵州在线咨询 2022-11-051、当事人未婚生子的可以送人抚养,具体需要依据其父母是否具有抚养能力而定,如果其属于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情形,在经过孩子生父母双方同意时或者无法找到男方的,此时可以将孩子送人抚养。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九十四条下列个人、组织可以作送养人: (一)孤儿的监护人; (二)儿童福利机构; (三)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生父母。
-
生父从未给过抚养费是否能起诉江苏在线咨询 2023-01-28生父从未给过抚养费可以起诉,生父对于子女有给付抚养费的义务,如果有抚养能力而不给予抚养费的,子女可以起诉。 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
-
未婚生子能起诉到法院分割子女抚养费吗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7-301、我国法律规定,离婚的父母对未成年子女仍然有抚养的义务,如果有一方不履行义务,便意味着违反法律,向法院起诉,申请强制执行。 2、以孩子的名义写一份起诉状,内容是找孩子的父亲(或母亲)要抚养费; 3、交到孩子父亲居住地法院,缴纳立案费20元左右; 4、开庭审理; 5、开庭前准备好证据,离婚协议书或判决书; 6、如果您准备请律师,最好在一开始就去找律师咨询。 7、《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 【离婚后
-
未成年私生子可否起诉要求抚养费新疆在线咨询 2022-06-081、未成年私生子可以起诉要求抚养费。 2、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