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孩探视权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1)、探望权既是法定权力也是法定义务,不得协议放弃;
(2)、探望权的行使不得损害子女的身心健康;
(3)、抚养协议中涉及放弃对子女探望权的约定是无效的;
(4)、其他注意问题。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六十八条,
对于拒不协助另一方行使探望权的有关个人或者组织,可以由人民法院依法采取拘留、罚款等强制措施,但是不能对子女的人身、探望行为进行强制执行。
一、离婚后探视权时间规定
离婚后,不与子女同居住的父亲或母亲,既有权利又有义务看望子女,子女也有与不同居住的父亲
或母亲交流的渴望。探视权不仅是父母的权利,也是子女的权利。在现实生活中,探视权就是探望权。
1、探望性探望,即不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到对方家中或者指定的地点进行探望。
2、逗留性探望,即一种较长时间的探望,探望权人可在约定或法院判定的探望时间内,由探望权人领走并按时送回未成年子女。
对于子女而言,年龄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零至三周岁的幼儿,该阶段的幼儿身体、智力等诸方面受环境的影响较大,无生活自理能力,如果适用逗留性探望方式,可能会因环境经常变化而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因此该年龄段适用探望性探望较为适宜。三至八周岁的子女,该阶段的儿童,对环境的变化适应能力增强,探望性探望和逗留性探望的方式均可适用。又因此阶段的儿童尚无辨别能力与控制能力,在是否探望问题上很难表达其真实意思,容易为他人的观点所左右,所以对此阶段的儿童实行何种探望方式,可不征求被探望子女的意见。八至十八周岁的未成年子女,由于该年龄段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人,在是否探望这一问题上已具备了相当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因此,在决定探望权问题时应征求子女的意见,探望权的行使也应在征得其子女同意的情况下实施。
-
离婚后父母探视孩子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268人看过
-
申请小孩探视权探视权该怎么做
153人看过
-
被拘留人员探视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367人看过
-
离婚之后,哪些人没有小孩探视权
104人看过
-
小孩探视权的利与弊
83人看过
-
怎么申请小孩探视权
114人看过
探视权是指夫妻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一方对子女享有按约定,或者依据人民法院的判决,遵循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看望由另一方直接抚养的子女,或将子女短暂接回共同生活的权利。探望的方式一般可以分为探望性探视和和逗留式探视。... 更多>
-
小孩探视权怎么样探视权的内容有哪些贵州在线咨询 2022-11-13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探视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视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商,协商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一方探视子女,若危及子女身心健康的,经人民法院判决可以终止探视权。
-
起诉小孩探视权需要什么证据北京在线咨询 2023-09-02离婚后对孩子的探视权的起诉,应当在另一方不让探视孩子后2年内带起诉状到法院立案。 主要证据是:存在父母子女关系的证据以及扶养孩子的一方无理阻挠另一方行使探望权的证据。
-
探视权强制执行方面要注意哪些问题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2-091、要切实教育当事人 探视权的执行涉及到未成年人的人身问题,要切实做好双方当事人的疏导教育工作,使当事人认识到子女和父母的血缘关系不因离婚而消除,阻止对方探视子女不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探视权的执行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不光要对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做工作,同时双方的亲戚、朋友、邻里等人的思想工作做得成功与否,也直接关系到整个探视过程的进展程度,即案件执行的社会效果。 探视权的执行申请不同于其他案件的执行
-
2022年起诉孩子探视权,需要哪些证据青海在线咨询 2022-11-141、存在父母子女关系的证据。 2、扶养孩子的一方无理阻挠另一方行使探望权的证据。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
小孩不愿意探视要怎么办重庆在线咨询 2022-01-01探视权的孩子不愿意先和孩子沟通。父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子女不愿被探视,探视对子女产生不利影响,探视者有侵权或者犯罪倾向的;探视者对子女道德有不利影响的,直接监护人可以起诉暂停探视;暂停原因消失后,应当恢复探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