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的造谣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8-11 15:45:17 467 人看过

在这种情况下,实施这样的行为将会触及法律红线。众所周知,谣言很有可能侵犯到公众人物的肖像权以及名誉权,那么作为侵权方,他们势必会受到法律的追责,并且承担诸如消除不良影响以及赔偿相关经济损失等一系列对应的法律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五条

行为人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捏造事实、歪曲事实;对他人提供的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审查义务;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影响他人名誉的,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1日 20:5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造谣传谣行为是否违法
    法律综合知识
    1、传播谣言是违法行为,如果情节严重的,犯法,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如果没有达到情节严重程度的,不构成刑事犯罪,但违反了治安行政法规,需要给予治安管理处罚。3、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
    2024-05-12
    466人看过
  • 转发超过500次造谣是否构成犯罪
    完全有可能。当非事实信息达到被点击或浏览五千次的标准;或者在网络上转发达到五百次,便已经达到了刑事犯罪中诽谤行为的严重程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这种行为,最严重将会判处三年有期徒刑、拘役、乃至限制人身自由的管制措施,甚至剥夺政治权利。需要注意的是,诽谤罪通常情况下仅由受害者提出诉讼请求后,法院方会进行审理。除非该行为严重威胁到社会秩序及国家利益,否则不会主动介入。《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2024-08-10
    480人看过
  • 网上造谣抹黑,是否都会构成犯罪?
    一网友发布的一组与外公的合照近日被吴某飞编造为,老夫少妻合照,还造谣发布“73岁东莞清溪企业家豪娶29岁广西大美女,赠送礼金、公寓、豪车”的消息,并且消息引发大量关注,给受害网友造成极大困扰,目前吴某飞已被刑拘。对于在网络上发布造谣信息诽谤、抹黑别人的,如果构成了以下情形之一的,就将构成犯罪,造谣者将被追究刑事责任:(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
    2024-04-26
    450人看过
  • 明星被恶意造谣诽谤,报警是否有用
    明星被恶意造谣诽谤,报警有用吗?被诽谤了报警是肯定有用的,法律依据是《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第(二)项的规定,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最高可处10日拘留,可以并处500元罚款。如果要追究诽谤罪的刑事责任,按照刑法规定,是要由提起刑事自诉,这跟普通的刑事案件不一样。自诉案件就是由被诽谤者自己向法院起诉,这个比打名誉侵权的民事官司更难打。一般情况下,诽谤报警警察最多只能进行治安处罚,可以受理的诽谤罪的公诉案件,需要具备两个因素: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网友咨询1:报警和发律师函有什么区别?报警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权利也是一项义务。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律师函是指律师接受客户的委托就有关事实或法律问题进行披露、评价、告知、声明、说明或者警告,为了达到预期的法律效果以满足委托人的需求,以律师事务所和律师的名义制作、
    2024-04-02
    89人看过
  • 什么行为可以构成造谣诽谤罪?
    诽谤罪的立案标准: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关于诽谤罪需要当事人自己去收集证据,针对这类犯罪的特殊性,往往当事人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难题,证据的收集一般比较困难,如果情况严重,建议聘请律师从专业角度收集诽谤罪证据。如何告别人造谣诽谤罪?可以通过下列方式来告别人造谣诽谤罪:1、被害人可以直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自诉;2、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予以立案。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2023-07-04
    302人看过
  • 微博造谣明星起诉有用吗?
    有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条规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等权利。”所谓名誉,从字义上解释,就是指公民、法人的名望声誉。也就是说,一个公民、一个法人的品德、才干、信誉等在社会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名誉权是指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即自己的名誉,依法所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名誉直接关系到公民、法人的人格尊严,它是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乃至其它社会活动的基本条件。法人的名誉表示社会的信誉,这种信誉是法人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在它的整个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特别是企业法人的名誉,反映了社会对它在生产经营等方面表现的总的评价。法人的名誉往往对其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发生重大的影响,名誉权是民事主体的一项重要的人身权利。因此,除了我国宪法、刑法和一些行政法规很重视这项权
    2023-04-13
    65人看过
  • 明星照片作为海报是否构成侵权?
    用明星照片做海报侵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肖像作品权利人不得以发表、复制、发行、出租、展览等方式使用或者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用明星照片侵犯肖像权吗使用明星照片,如果只是用于娱乐,不算侵犯肖像权。如果行为人利用明星的照片,适用于营利。或者是故意的侮辱,扭曲事实等恶劣的行为的,那么这样的行为,算得上是侵犯肖像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肖像作品权利人不得以发表、复制、发行、出租、展览等方式使用或者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八条自然人享有肖像权,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
    2023-07-07
    250人看过
  • 网络造谣罪的构成
    《刑法》未规定网络造谣罪,但规定了诽谤罪。此罪由下列要件构成:犯罪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上必须是故意。网络造谣罪一般是怎么处罚的网络造谣罪的处罚具体如下:1、对于造成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2、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诽谤罪主观上必须是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行为人的目的在于败坏他人名誉。如果行为人将虚假事实误认为是真实事实加以扩散,或者把某种虚假事实进行扩散但无损害他人名誉的目的,则不构成诽谤罪。《刑法》第二百四
    2023-07-28
    222人看过
  • 谣言诽谤可以构成犯罪行为吗
    律师解答:可以构成犯罪行为。谣言诽谤涉嫌侮辱罪,可以构成犯罪行为。1、行为人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2、构成该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行为人在客观上实施了诽谤的行为,在主观上持有的是故意的心态。《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4-04-14
    445人看过
  • 造谣诽谤是否构成诽谤罪的界限
    区分诽谤罪与非罪的界限,要注意:诽谤罪与治安违法行为、民事侵权行为的界限。构成诽谤罪的诽谤行为,必须是情节严重的,而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必须局限于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民事性质的名誉侵权行为,不仅在违法程度上轻于诽谤犯罪行为以及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而且还具有以下不同:(1)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而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甚至叙述的事实愈真实,愈会加重侵权的程度。比如,为毁损他人名誉而揭人隐私,越揭露得逼真,其侵权性质越为恶劣。(2)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而在名誉侵权行为中,法人、团体、组织可以成为受害者。如:散布虚假消息,诬说某工厂的产品质量如何低劣等,目的是以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搞垮对方
    2023-06-28
    469人看过
  •  我国如何界定造谣罪的犯罪构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涉及造谣行为可能会涉及侮辱罪或诽谤罪等罪名。其立案标准包括:捏造事实、散布捏造事实、诽谤行为针对特定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若情节严重,则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在当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尚未设立针对造谣的罪名,若涉及造谣行为,则可能涉及侮辱罪或诽谤罪等罪名。有四个立案标准,具体如下: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人进行的;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才能构成本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造 谣 罪 的 立 案 标 准 有 哪 些 具 体 要 求 ?近年来,网络谣言传播事件频发,制造和散布谣言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我国《刑法》。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
    2023-09-28
    352人看过
  • 法律规定造谣明星怎么判刑?
    一、法律规定造谣明星怎么判刑?1、造谣者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2、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1)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2)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二、诽谤案件的被告可以反诉吗?被告诽谤能
    2024-04-06
    436人看过
  • 李姓明星嫖娼被抓,哪些嫖娼行为可能构成犯罪?
    近期,北京警方在侦破的一起违法犯罪案件中,将演员李某某查获,该人对多次嫖娼的违法事实供认不讳,其已被行政拘留。经核实,李某某系李易峰。哪些嫖娼行为可能构成犯罪?一般情况下,嫖娼行为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是违法行为不构成犯罪。根据该法的规定,对于一般嫖娼者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罚款;对具有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嫖娼、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初次嫖娼、因生活所迫初次卖淫等属于“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对嫖娼人员,除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外,可以依法予以收容教育。但是,嫖娼行为在以下情况中也是会涉嫌犯罪的,比如:明知自己患有梅毒、淋病等严重性病卖淫、嫖娼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奸淫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如果嫖娼行为涉及多人,则可能
    2023-05-07
    449人看过
  • 哪些行为涉嫌网络造谣犯罪
    (一)以下造谣涉嫌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罪:1、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2、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3、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下情形认定为造谣情节严重:1、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2、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3、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二)以下造谣涉嫌寻衅滋事罪: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情形以及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情形。以下造谣涉嫌敲诈勒索罪:以在信息网络上发布、删除等方
    2023-06-12
    493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编造谣造谣事件构成犯罪吗
      陕西在线咨询 2022-11-03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是这样规定的: 1.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3.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 对网络造谣行为构成犯罪怎样处理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5-24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是这样规定的: 1.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3.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 有网络造谣行为构成什么罪
      云南在线咨询 2023-07-20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 (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 造谣传谣行为是否违法
      甘肃在线咨询 2023-10-04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一)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
    • 为赚点击量造谣可能构成犯罪吗?
      宁夏在线咨询 2022-10-08
      互联网信息五花八门、鱼龙混杂,一些毫无依据的谣言常常误导民众,扰乱社会生活秩序。近年来,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日渐增多,特别是利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进行造谣诽谤的违法犯罪现象比较突出。据悉,《刑法修正案(九)》第291条中增加一款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3年以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