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后又自首的处罚:如果尚不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逃逸人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并可吊销驾驶证。如果构成犯罪的,则依法追究肇事者的刑事责任,但存在自首的,可以减轻刑事责任。
交通肇事逃逸后是否存在自首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员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值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据此,在司法实践中,有观点认为,交通肇事后逃逸,由于行为人没有立即履行“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并迅速报告”的法定义务,且依据特别法优于普通法,而将其排除认定自首的可能。笔者对此不敢苟同,认为交通肇事逃逸后,仍然存在自首问题,其理由是:
第一,自首是我国《刑法》总则规定的一项刑罚制度,对分则规定的所有犯罪具有指导作用,交通肇事罪显然不能例外。
第二,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不履行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规定的义务而逃逸,似乎没有悔罪的诚意,但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的自首只须具备“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两个条件。行为人交通肇事逃逸后又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肇事经过,显然具备了自首的条件,应当认定为自首。
第三,《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的交通肇事罪,对行为人肇事后逃逸和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行为,已经作为情节加重犯,规定了相对较重的法定刑,其自首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是在相对较重的法定刑基础上的从轻或减轻,不违背罪责刑相适应。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一)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二)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四)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的;
(五)强迫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尚不构成犯罪的;
(六)违反交通管制的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
-
肇事逃逸自首算逃逸吗?肇事逃逸后自首怎么处罚?
53人看过
-
撞人后现场逃逸,后又自首,算不算交通肇事逃逸
64人看过
-
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逃逸后逃逸怎么办,交通肇事顶包
441人看过
-
交通肇事逃逸自首的处罚(轻微交通事故逃逸处理)
415人看过
-
肇事逃逸后又自首,能否认定为肇事逃逸?
485人看过
-
法律允许交通肇事逃逸后又自首的吗?
275人看过
交通肇事逃逸一般会被认定为交通肇事罪。处罚标准有以下两点: 1、发生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更多>
-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重伤怎么处罚, 交通肇事逃逸后又自首的处罚是什么浙江在线咨询 2022-02-14交通肇事逃逸致人重伤,涉嫌交通肇事罪,应当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自动投案可以从轻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
-
逃逸了,后来自己又主动自首,交通肇事逃逸自首减刑多少广西在线咨询 2024-09-04根据法律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有自首情节的可根据具体情节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具体量刑标准由人民法院审理确定。
-
肇事逃逸后自首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如何处理,交通肇事逃逸自首怎么认定广西在线咨询 2022-04-08交通肇事逃逸后投案自首的认定: 1、逃逸人主动到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投案并如实交待罪错事实的; 2、逃逸人委托他人或打电话向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报案,等候处理并如实交待罪错事实的; 3、逃逸人途中向交管部门或当地有关部门报案,等待接受处理的。另外,根据规定,具有下列情形的交通肇事逃逸案件认定为刑事案件并移交刑侦部门立案处理:行为人为逃避法律追究,故意致被害人伤亡的;行为人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
-
交通肇事逃离后又自首行为能认定肇事逃逸吗台湾在线咨询 2023-10-09交通肇事逃离后又自首行为可以认定肇事逃逸和自首。所谓交通肇事后逃逸,主要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重大交通事故,为逃避法律追究或者由于恐惧心理等原因,而逃离现场,置死、伤者于不顾的行为。
-
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还是自首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怎么处罚湖南在线咨询 2022-03-08交通肇事逃逸以及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情况。司法实践在处理具体案件中据以定罪量刑的结果也往往不相同。因此,往往对同一犯罪情节在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都互相渗透着矛盾的观点。 一、如何理解“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当前,在刑法理论上主要有以下两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条文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就是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被害人受伤严重,但并未死亡,如抢救及时可能挽救其生命,但由于行为人不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