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私放在押人员罪的,一般应当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应当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私放重要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的,私放多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被非法释放后继续犯罪或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等等,加重处罚。
法律依据:
《刑法》第四百条
司法工作人员私放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司法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致使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脱逃,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区分私放在押人员罪的既遂与未遂的界限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已经脱离了监管人或押解人监管的为既遂。私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的目的是为了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摆脱司法机关和监管人员的控制,逃避法律制裁。因此,私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既遂与否,应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是否逃脱了监管机关和监管人员的控制为标准。如果是在监狱被私放的犯罪嫌疑人、被侍人、罪犯,虽已逃出监房,但在监狱的看管范围内被抓获的,属于未遂;或者虽已逃出狱外,但被及时发觉,当场抓获的,亦属未遂。如果巳逃离监管机关和监管人员的控制范围,应属既遂,在押解途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被私放后、如果当场被其他人员发现,立即被追捕归案的,则应视为未遂;被私放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如果当场逃离,摆脱了其他押解人员们控制,即属既遂;被私放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在逃出监管机关和监管人员的控制范围以后,经过司法机关侦查、通缉追捕归案的,仍应视为既遂。
-
量刑标准探究:私放在押人员罪既遂
99人看过
-
量刑规定如何处理私放在押人员罪既遂?
373人看过
-
现行刑法对劫夺被押解人员罪既遂量刑是如何规定的?
359人看过
-
最新私放在押人员罪量刑标准是怎么样的?
200人看过
-
现行刑法对放火罪既遂量刑是怎么规定的?
447人看过
-
私放在押人员罪判刑标准多少年?
95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现行刑法对私放俘虏罪既遂量刑是怎么规定的?福建在线咨询 2022-10-02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私放重要俘虏、私放俘虏多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重要俘虏是指: (1)俘虏中的敌方中、高级军官; (2)掌握重要情报的敌方机要、保密、警卫人员; (3)为侦察敌情而专门抓获的俘虏; (4)掌握我军重要情况的俘虏人员等。其他严重情节,是指因收受贿赂或贪图女色私放俘虏的;因私放俘虏暴露我方重要情况的;为俘虏提供逃跑条件或者财力、物力予以资助的。
-
私放俘虏罪既遂量刑标准青海在线咨询 2022-07-241、《刑法》第四百四十七条规定:私放俘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私放重要依俘虏、私放俘虏多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2、该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如下: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我军的俘虏管理制度。私放俘虏的行为直接侵害了我军的俘虏管理制度,削弱了我军俘虏政策的威力,损害了我军的声誉,不利于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不利于及时获取敌方情况,使敌人的反动宣传有机可乘,导致敌人顽抗到底,增
-
放纵走私罪既遂量刑标准?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6-03放纵走私罪既遂具体量刑标准为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放纵走私犯罪的,因放纵走私致使国家应收税额损失累计达十万元以上的,三次以上放纵走私行为或者一次放纵三起以上走私行为的,因收受贿赂而放纵走私的需要立案。《刑法》第四百一十一条规定,海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放纵走私,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
刑法对放纵走私罪既遂的定罪标准?青海在线咨询 2023-08-08刑法对放纵走私罪既遂的定罪标准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放纵走私罪是指海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违反法律规定,明知是走私行为而予以放纵,使之不受查究,情节严重的行为。
-
放火罪既遂刑法的量刑标准?北京在线咨询 2022-09-27根据本条和第115条的规定,犯放火罪的,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放火行为没有造成任何实际损害后果;二是放火行为造成了一定的实际损害后果,但并不严重。在这两种情况下,只能根据本条的法定刑处罚。只有当放火行为造成他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时,才能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