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人民法院一般是不能拆分执行案件的,但有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内容为分期履行的、生效法律文书确定有多个债务人各自单独承担明确的债务的等情形除外。
《关于执行案件立案、结案若干问题的意见》
第七条除下列情形外,人民法院不得人为拆分执行实施案件:
(一)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内容为分期履行的,各期债务履行期间届满,被执行人未自动履行,申请执行人可分期申请执行,也可以对几期或全部到期债权一并申请执行;
(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有多个债务人各自单独承担明确的债务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对每个债务人分别申请执行,也可以对几个或全部债务人一并申请执行;
(三)生效法律文书确定有多个债权人各自享有明确的债权的(包括按份共有),每个债权人可以分别申请执行;
(四)申请执行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的案件,涉及金钱给付内容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申请执行时已发生的债权数额进行审查立案,执行过程中新发生的债权应当另行申请执行;涉及人身权内容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申请执行时义务人未履行义务的事实进行审查立案,执行过程中义务人延续消极行为的,应当依据申请执行人的申请一并执行。
向法院申请执行的期限是多少
申请执行期限,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限的最后一日起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算。
1、当事人均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必须在法律文书生效后六个月内申请执行;
2、当事人均为公民或其中一方为公民的,必须在法律文书生效后一年内申请执行;
3、在执行中当事人间经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后被执行一方不按和解协议履行,申请一方向法院申请恢复原法律文书执行的,申请执行期限自和解协议所定履行期限的最后一日起连续计算;
4、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判决、裁定、调解书,申请人是公民的,申请期限为一年,申请人是行政机关、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申请期限为180日;
5、行政决定的申请期限为180日。
-
实施网络司法拍卖,执行法院可以竞买吗
311人看过
-
未结执行实施案件是失信人吗
271人看过
-
有法院的执行案号可以查案件吗
77人看过
-
没有获得拆迁许可证可以实施拆迁行为吗?
111人看过
-
行为人实施贪污可以缓刑吗
164人看过
-
高级法院执行案件可以指定到基层法院执行吗
241人看过
孩子抚养费的标准如下: 1、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20%-30%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孩子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 2、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 更多>
-
政府拆迁拆迁案件法院强制执行可以吗澳门在线咨询 2023-05-06司法强制拆迁可以起诉,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 (一)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二)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 (三)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予答复,或者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行政许可的其他决定不服的; (四)对行政机
-
全权委托律师可以为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案件吗重庆在线咨询 2022-07-23如果是全权委托律师申请强制执行,本人是不需要去法院的。 强制执行需要不需要聘请律师根据申请人或者被执行人的意愿而定,在司法实践中,强制执行聘请律师有以下的作用: 1、帮助当事人选择执行法院并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申请强制执行,情况紧急时要帮助当事人在执行立案前申请财产保全。 2、发现被执行人的财产已被其它法院查封时,向执行法院提出申请要求将案件移送其它法院执行或者申请参与分配。 3、发现执行法院执行不
-
执行实施案件的类型代字为什么浙江在线咨询 2022-11-051、执行实施类案件类型代字为“执字”,按照立案时间的先后顺序确定案件编号,单独进行排序; 2、但执行财产保全裁定的,案件类型代字为“执保字”,按照立案时间的先后顺序确定案件编号,单独进行排序; 3、恢复执行的,案件类型代字为“执恢字”,按照立案时间的先后顺序确定案件编号,单独进行排序。
-
没有获得拆迁许可证可以实施拆迁行为吗?香港在线咨询 2023-11-05没有获得拆迁许可证可以实施拆迁行为吗? 1、没有获得拆迁许可证可以实施拆迁行为 未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擅自实施拆迁的,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责令停止拆迁,给予警告,并处已经拆迁房屋建筑面积每平方米20元以上50元以下的罚款。 2、拆迁人违反规定,以欺骗手段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的,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吊销房屋拆迁许可证,并处拆迁补偿安置资金1%以上3%以下的罚款。 3、拆迁人违反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房
-
法院可以利用排名实施不正当行为吗广西在线咨询 2023-01-27法院对利用排名实施不正当行为的认定标准是首先得判断当事人是否存在竞争关系;然后判行为人主观是否有故意或过错,再结合诚信原则和商业道德等因素论证行为是否具有不正当性,最后看是否给经营者利益、消费者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带来损害。如果都符合的,则可认定为不正当竞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