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猥亵儿童罪的行为认定主体是谁?
1、猥亵儿童罪的行为认定主体是法院
《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
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2、猥亵儿童可能涉嫌犯的是猥亵儿童罪。
任何人都不得实施猥亵儿童的行为,否则不管在猥亵的时候,是否采取了暴力、威胁等的方式,都有可能会被认定为犯了猥亵儿童罪。
二、猥亵儿童罪立案标准是怎样?
1、只要实施了猥亵儿童的情形,那么就达到了猥亵儿童罪立案标准。
由于儿童对性的辨别能力很差,法律并不要求行为人实施暴力、胁廹或者其他方法。不论儿童是否同意,也不论儿童是否进行了反抗,只要对儿童实施了猥亵的行为,就构成本罪,就应当立案侦查。
2、猥亵儿童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1)猥亵儿童多人或者多次的;
(2)聚众猥亵儿童的,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猥亵儿童,情节恶劣的;
(3)造成儿童伤害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4)猥亵手段恶劣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
三、猥亵儿童罪的犯罪构成是什么?
猥亵儿童罪犯罪构成要件包括同时满足猥亵儿童罪的主观、客观、主体、客体要件。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儿童的隐私权和精神纯正权。所谓精神纯正权,是指善良操行和作风的养成权。易言之,是在操行作风养成中不受不正当教唆的人格权。
本罪侵犯的对象是儿童,即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包括男女孩。
“儿童”,是指不满14周岁的人。未满14周岁的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不成熟,受到国家的特殊保护。猥亵儿童,必然会摧残儿童的身心健康,影响儿童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以刺激为目的,用发生性关系以外方法对儿童实施的淫秽行为。猥亵的手段如抠摸、舌舔、吸吮、亲吻、搂抱、手淫等行为。
由于儿童对性的辨别能力很差,法律并不要求行为人实施暴力、胁廹或者其他方法。不论儿童是否同意,也不论儿童是否进行了反抗,只要对儿童实施了猥亵的行为,就构成本罪。
3、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间接故意和过失不构成本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一章 任务和基本原则 第十二条 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
猥亵儿童罪的主体与客体?
84人看过
-
猥亵侵害儿童的犯罪行为
136人看过
-
猥亵罪中的儿童猥亵如何定义?
182人看过
-
猥亵儿童罪要主观明知儿童吗
447人看过
-
猥亵儿童罪的犯罪主体要满多少岁
144人看过
-
女童下体被塞硬币猥亵儿童罪怎么认定
367人看过
-
“猥亵儿童”行为由谁构成陕西在线咨询 2021-11-14猥亵儿童罪客观上表现为以性刺激或满足性欲为目的,以性交以外的方式对儿童实施的淫秽行为一般表现为抠摸、舔舌、吮吸、亲吻、搂抱、手淫、鸡奸等。除了手淫和鸡奸,前四种行为判断行为人的主观动机尤为重要。我国法律规定,猥亵儿童罪的对象是14岁以下的男女。
-
什么是猥亵如何对猥亵儿童罪进行认定上海在线咨询 2022-11-071、猥亵儿童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性刺激或满足性欲为目的,用性交以外方法对儿童实施的淫秽行为,一般表现为抠摸、舌舔、吸吮、亲吻、搂抱、手淫、鸡奸等行为手段。 2、上述手段中除手淫、鸡奸外,对于前四种行为判断行为人主观动机尤为重要。 3、由此根据中国法律的规定并结合司法实践,建议凡具有以下猥亵儿童的情形之一的,应当以猥亵儿童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1)一年内猥亵儿童两次以上或一次猥亵儿童两名以上的; (
-
强制猥亵儿童罪是怎么回事如何认定猥亵儿童罪?北京在线咨询 2022-07-11强制猥亵儿童罪,刑法中尚无此罪名的规定而是分立了强制猥亵罪与猥亵儿童罪两个罪名。在此将为您解答猥亵儿童罪的认定。猥亵儿童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性刺激或满足性欲为目的,用性交以外方法对儿童实施的淫秽行为,一般表现为抠摸、舌舔、吸吮、亲吻、搂抱、手淫、鸡奸等行为手段。上述手段中除手淫、鸡奸外,对于前四种行为判断行为人主观动机尤为重要。如蔡某猥亵案中,其在搂抱女学生时,主观上表现为耍酒疯,很难认定其主观上
-
新城董事猥亵女童,猥亵儿童罪的认定标准广东在线咨询 2020-12-23猥亵儿童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性刺激或满足性欲为目的,用性交以外方法对儿童实施的淫秽行为,一般表现为抠摸、舌舔、吸吮、亲吻、搂抱、手淫、鸡奸等行为手段。上述手段中除手淫、鸡奸外,对于前四种行为判断行为人主观动机尤为重要,如蔡某猥亵案中,其在搂抱女学生时,主观上表现为耍酒疯,很难认定其主观上就是为寻求性刺激或者满足性欲,况且其也只是对被害人隔着衣服进行搂抱,情节较为轻微,故此作出撤销案件的决定,改由其
-
猥亵儿童罪直接故意行为?湖南在线咨询 2023-08-05猥亵儿童罪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间接故意和过失不构成本罪。 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成立条件如下: 1、认识因素,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2、意志因素,行为人希望危害社会结果的发生,即行为人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