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企业劳动争议调解有什么规定?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1-12 07:37:52 359 人看过

四川省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企业劳动争议调解行为,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和《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四川省境内各类企业与劳动者发生的劳动争议,适用本规定。

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开展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调解委员会)调解本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第四条调解劳动争议应坚持“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的工作方针,按照“鼓励和解、强化调解”的总体要求,遵循平等、自愿、合法、公正、及时的原则。

调解劳动争议适用的依据主要有:

(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二)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三)企业制定的合法有效的规章制度等。

第五条企业应当严格遵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规范劳动用工管理行为,加强对劳动者的人文关怀和普法宣传,关心劳动者的诉求,关注劳动者的心理健康,引导劳动者依法、理性地维权,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劳动争议。建立健全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和劳资双方沟通对话、劳动争议预防预警机制,加强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努力提升自主协商解决争议的能力。

第六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指导企业开展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工作,具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指导企业遵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督促企业建立劳动争议预防预警机制;

(三)检查辖区内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情况;

(四)对辖区内企业调解委员会设立情况进行登记管理;

(五)做好辖区内争议处理情况汇总、分析和报送工作;

(六)协调工会、企业代表组织建立重大集体性劳动争议应急联动调处机制,共同推动用人单位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工作。

第七条企业应当支持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工作,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做到办案有场所、调解有人员、工作有经费。

调解员依法履行职责,需要占用生产或者工作时间的,企业应当予以支持,并按照正常出勤对待。

第二章调解委员会和调解员

第八条企业应当依法设立调解委员会,加挂“××(企业名称)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企业名称)劳动争议调解中心”标牌。有分支机构的企业,可以在总部和分支机构分别设立调解委员会。根据需要,还可在车间、工段、班组设立调解小组,加挂“××车间(工段、班组)劳动争议调解小组”标牌(具体样式请到省厅调解仲裁管理处的邮箱E-mail:sldt369zcc@yahoo.cn下载,下同)。

调解委员会应当设立办事机构,可以设在企业工会,也可以设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等综合管理部门。

第九条调解委员会由劳动者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人数由双方协商确定,双方人数应当对等。劳动者代表由工会委员会成员或者全体劳动者推举产生,企业代表由企业负责人指定。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工会委员会成员或者双方共同推举的人员担任。

调解委员会成员调离的,应在三十日内补齐;需要调整的应及时调整,调整超过半数以上的,应当重新组建。

调解委员会设立、组成及人员调整,应向企业所在辖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所)或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条调解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

(一)宣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

(二)调解本企业发生的劳动争议;

(三)督促当事人履行调解协议;

(四)聘任、解聘和管理调解员;

(五)参与协调履行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执行企业规章制度等方面出现的问题;

(六)参与研究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重大方案;

(七)协助企业建立劳动争议预防预警机制;

(八)做好劳动争议调解台帐、归档管理和相关信息的统计、报送工作。

第十一条调解委员会成员均为调解员。调解委员会可以从本企业工作人员中聘任专职或兼职调解员。

调解员的任期或聘期至少为一年,可以连任或续聘。调解员不能履行职责需要调整时,调解委员会应当及时补充或另聘。

第十二条调解员应当由公道正派、联系群众、热心调解工作,具有一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知识、政策水平和沟通协调能力的成年公民担任。履行下列职责:

(一)接受调解委员会指派,调解劳动争议;

(二)督促双方当事人履行和解协议、调解协议;

(三)关注本企业劳动关系状况,及时向调解委员会报告;

(四)宣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做好劳动争议预防工作;

(五)做好劳动争议调解台帐及相关信息的统计分析、报送工作;

(六)完成调解委员会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十三条调解员应当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企业代表组织开展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知识、调解技巧等专业培训与考核,取得《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员证书》。

《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员证书》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统一监制。

第十四条调解员调解劳动争议时,应做到仪表端庄、态度热情、举止文明,语言清晰、准确;严格依法公正调解争议,确保调解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地进行。

第十五条调解委员会应当建立健全调解登记、调解记录、督促履行、档案管理、业务培训、统计报告、工作考评等制度,统一达到“六本五挂”:

“六本”是指应统一建立“六本台账”,即《劳动争议调解员花名册》、《劳动争议调解处理台帐》、《业务培训登记簿》、《劳动争议调解案卷借(查)阅登记薄》、《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情况统计表》和《重大集体劳动争议统计表》。

“五挂”是指应统一张挂《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成及工作人员名单》、《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职责》、《劳动争议调解员职责》、《劳动争议调解须知》和《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流程图》。

第三章调解程序和调解协议

第十六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应通过约见、面谈等方式先行协商解决。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协议在约定期限内不履行和解协议的,可以依法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当事人口头申请调解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应当场填写《劳动争议调解申请登记表》。

当事人以书面形式申请调解的,由申请人填写《劳动争议调解申请书》。

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动者一方在十人以上,并有共同请求的,可以推举三至五名代表申请和参加调解。代表人参加调解的行为对其所代表的当事人发生效力。

调解委员会对当事人没有申请调解,但符合受理条件的案件,可以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主动调解。

第十七条当事人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后,还可以自行和解。

第十八条调解委员会收到当事人调解申请后,应审核是否符合受理条件。对符合受理条件的申请,应及时征求对方当事人的意见,对方当事人同意调解的,应填写《劳动争议调解立案审批表》,在三个工作日内作出受理决定,制发《劳动争议调解受理通知书》,连同《参加劳动争议调解通知书》、《授权委托书》、《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身份证明书》一并送达双方当事人。

对不属于劳动争议受理范围或者一方当事人不同意调解的,应作好记录,在三个工作日内作出《劳动争议调解不予受理通知书》,并送达当事人。

调解委员会收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建议调解或者委托调解的案件,应当受理。

第十九条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一般不公开进行。但是,双方当事人要求公开调解的除外。

第二十条调解委员会一般可以按下列程序进行调解:

(一)简单劳动争议,可以指定一至二名调解员进行调解,或组成调解小组进行调解。复杂劳动争议,由调解委员会主任主持召开调解会议进行调解,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还可邀请有关单位和个人协助调解;

(二)调解员认为有必要的,可以对争议事项进行全面调查核实,调查应作《调查笔录》,并由调查人和被调查人共同签名或盖章;

(三)调解员调解劳动争议时,应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对争议事实和理由的陈述,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开展耐心、细致的说服疏导工作,促使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第二十一条召开调解会议一般按照以下议程进行:

(一)会议主持人宣布会议开始,书记员向主持人报告到会人员情况;

(二)主持人宣布调解目的和调解须知,告知当事人应有的权利和义务,并宣布申请人请求调解的争议事项;

(三)申请人宣读申请书或口头陈述申请事由,随后由对方当事人宣读答辩书或口头陈述;

(四)主持人出示双方提交的证据,听取双方对所提交证据的说明;

(五)当事人双方对宣布的事实和对方提交的证据发表意见;

(六)主持人宣讲与争议有关的法规政策;

(七)调解委员会依据查明的事实,提出调解建议,征求双方当事人意见;

(八)如双方当事人均表示接受调解建议,即可达成调解协议。

调解会议结束后,应当场作好《会议记录》,并由申请人、被申请人、调解员签字。

第二十二条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劳动争议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书应当写明双方当事人基本情况、调解请求事项、调解的结果和协议履行期限、履行方式等。

调解协议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经调解员签名并加盖调解委员会印章后生效。

调解协议书一式三份,双方当事人和调解委员会各执一份。

第二十三条经调解达成协议后,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调解委员会应当及时了解调解协议履行情况。

一方当事人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调解协议的,调解委员会应当督促其履行。对经督促仍不履行调解协议的,应当告知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符合《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六条规定情形的,应告知劳动者可以持调解协议书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第二十四条达成调解协议后,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当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审查申请。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填写《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协议置换申请书》,交调解委员会,连同调解协议书和本案其他材料,一并移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经审查确认,由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法出具仲裁调解书,送达之日起即具有法律效力。

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并已经实际履行的,直接由调解委员会结案,不再移送审查。

第二十五条调解不成的,调解委员会应作好记录,制作《调解终止书》,并告知当事人可以依法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调解终止书》一式三份,由双方当事人、调解组织各执一份。

第二十六条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应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结束。逾期未完成调解的,视为调解不成,调解员应及时填写《结束劳动争议调解审批表》,制作《调解终止书》并送达双方当事人。

第二十七条下列调解协议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发生争议的双方当事人在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下达成调解协议的;

(二)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

(三)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强制性规定的。

调解协议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四章档案管理

第二十八条劳动争议调解结束后,调解委员会应将调解过程形成的全部材料,按类别或时间顺序排列,编写目录、页码,装订成册,立卷归档。

卷宗材料应当打印、复印或用钢笔、碳素笔、毛笔书写,不得用铅笔、圆珠笔书写或复写纸复写。

第二十九条对已经结束调解的劳动争议,当事人又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人民法院起诉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人民法院或担任诉讼代理人的律师可以借阅、查阅调解案卷。

第三十条调解委员会要建立借阅、查阅台帐和制度,保证调解案卷的完整与安全。对需要借出的案卷要明确规定借阅期限,如期归还。归还时,要严格检查,确保案卷的完整。

第三十一条调解委员会调解案卷保存期为五年。

第五章相关责任

第三十二条当事人参加调解应本着相互尊重、相互谅解的态度,自觉接受调解员的劝告和指导。当事人侮辱、诽谤或故意伤害调解员的,依照有关规定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调解员违反本规则,严重失职或者违法乱纪,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可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解聘或纪律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企业未按照本规定成立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或者群体性事件频发,影响劳动关系和谐,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由县级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予以通报;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依法予以处理。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企业劳动争议调解文书按照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四川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印发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文书样式的通知》(川人社函发〔2012〕346号)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4日 04:3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劳动争议调解的期限是什么?劳动争议调解期限如何确定
    劳动争议调解期限是指当事人和调解委员会申请和完成劳动争议调解必须遵循的时间。劳动争议调解期限有两种:一种是当事人申请调解的期限;另一种是调解委员会受理调解的期限。调解期限的规定是为了保证劳动争议能够及时得到处理,避免长时间的拖延。国务院《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和劳动部《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织工作规则》对劳动争议调解期限作出了明确规定。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调解委员会应当自当事人申请调解之日起30日内终止劳动争议调解;调解不成的,视为调解不成。《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织工作规则》规定,当事人申请调解,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30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向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请,填写《劳动争议调解申请书》。
    2023-05-31
    124人看过
  • 《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日前颁布让劳动者有地方说话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颁布了《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这一新规定将在加强协商、调解劳动争议方面起到哪些作用?记者就此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调解仲裁管理司负责人进行了专访。调解工作将有章可循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企业特别是非公企业劳动争议易发、多发,劳动争议总量呈居高态势。企业是争议产生的源头,也是处理矛盾的主体,争议在企业内部解决,成本最小,效果最好。调解仲裁管理司负责人介绍说,《规定》的出台,将使企业自主开展劳动争议协商、调解工作有章可循。通过引导、规范协商以及强化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职能,搭建劳资双方沟通平台。让劳动者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时,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让企业更有机会了解劳动者的利益诉求,通过良性互动,实现劳资两利。通过三方机制和仲裁委员会加强指导,引导广大企业经营者真正意识到规范用工、加强对劳动者的人文关怀,积极预防化解劳动争议,是维护劳动关系和谐,促进
    2023-04-22
    166人看过
  • 劳动争议调解协商小微型企业有哪些
    在《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中,小微型企业可以设立调解委员会,或者由员工和企业共同推举人员,开展调解工作。而大中型企业是应当依法设立调解委员会,并且要有专职或者兼职的工作人员。一、劳动调解法中有具体的调解时间吗劳动调解有时间规定,自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收到调解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未达成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可以调解劳动纠纷的组织有:(一)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二)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三)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二、老板拖欠工资没有合同怎么办?拖欠工人工资的解决的方法: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职工代表由工会成员担任或者由全体职工推举产生,企业代表由企业负责人指定。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工会成员或者双方推举的人员担任。没有
    2023-06-21
    271人看过
  • 六类劳动争议案可在企业调解(图)
    今后,国有企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可先在企业的劳动争议调解中心调解,简单的劳动争议案件当天就可调解完毕。19日,记者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我省率先在全国进行试点,在大中型国有企业设立劳动争议调解中心。我省试点在企业设立劳动争议调解中心据了解,为了发挥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预防和调解劳动争议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将争议化解在企业,我省试点在大中型国有企业设立劳动争议调解中心。省人社厅将在全省范围内选择10家国有大型企业(国有参股企业),每个设区市选择2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国有参股企业)开展试点工作。试点企业应是具有代表性且影响较大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国有参股企业),同时,企业及分支机构的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需健全,有相对固定的调解工作场所和一定数量的调解人员。我省探索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国有参股企业)建立多层次、立体化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机构。有分支机构的试点企业,可以在总部和分
    2023-06-09
    146人看过
  • 关于劳动争议调解小微型企业选哪个相关规定
    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小微企业可以设立调解委员会,也可以由劳动者和企业共同推荐人员开展调解工作。《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小微企业可以设立调解委员会,也可以由劳动者和企业共同推荐人员开展调解工作。劳动争议调解期多久劳动争议调解期为十五日,收到调解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未达成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达成调解协议后,一方当事人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调解协议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应当先行调解。《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第十四条,小微型企业可以设立调解委员会,也可以由劳动者和企业共同推举人员,开展调解工作。
    2023-08-18
    354人看过
  • 小微企业可以参与劳动争议调解吗
    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小微型企业可以设立调解委员会,也可以由劳动者和企业共同推举人员,开展调解工作。《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第十四条规定,小微型企业可以设立调解委员会,也可以由劳动者和企业共同推举人员,开展调解工作。小微企业长期零申报可以吗不可以。办理了税务登记就要到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这个征管法规定的。企业没有发生业务关系,帐面上没有收入在开始一个月可以零申报,但不能虚假申报。长时间零申报或负申报属于异常申报,要列入重点监控对象,而且还存在税收风险。《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第十四条,小微型企业可以设立调解委员会,也可以由劳动者和企业共同推举人员,开展调解工作。
    2023-08-02
    237人看过
  • 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小微型企业可以设立哪些
    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小微型企业可以设立调解委员会,也可以由劳动者和企业共同推举人员,开展调解工作。《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第十四条规定,小微型企业可以设立调解委员会,也可以由劳动者和企业共同推举人员,开展调解工作。《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第十四条小微型企业可以设立调解委员会,也可以由劳动者和企业共同推举人员,开展调解工作。
    2024-05-06
    322人看过
  •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协议书包括哪些内容?
    一、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协议书包括哪些内容?劳动争议调解协议书()字第号申请人:姓名(或用人单位名称)、性别、地址、职务(岗位)法定代表人:职务委托代理人被申请人:姓名、性别、地址、职务(岗位)法定代表人:职务委托代理人:(事由)上列双方因××××引起争议,申请人××于×年×月×日向本调解委员会提出请求,经本会主持调解,双方协商,自愿达成协议如下:(协议内容)1、×××××××××。2、×××××××××。3、×××××××××。双方当事人(签名)调解委员会主任(签名)劳动争议委员会(公章)年月日二、劳动争议调解的流程是什么?1、调解申请指企业劳动争议的双方当事人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提出的调解请求。但是,调解并非解决劳动争议的必经阶段,双方当事人可以申请调解,也可以申请仲裁。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只有在收到当事人的调解申请后,才能受理并行使调解。2、案件受理案件受理是指企业
    2023-04-28
    256人看过
  • 江苏省劳动争议调解实施办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发挥调解在解决劳动争议中的作用,公正及时地处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的劳动争议,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我省境内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和社会力量调解劳动争议,适用本办法。第三条调解劳动争议应当遵循自愿、合法、公正、及时原则,依法维护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第四条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或企业所在乡镇、街道或工业园区设立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也可以向行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申请调解。第五条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总工会、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及其他企业代表组织,共同研究解决劳动争议的重大问题。第六条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以下简称“企业”)应当依法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本企业发生的劳动争议。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和企业代表组
    2023-06-25
    397人看过
  • 企业要设调解委员会解决内部劳动争议
    近日出台的《吉林省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办法(试行)》要求――近日,我省出台了《吉林省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办法(试行)》,《办法》要求企业要依据调解仲裁法,设立调解委员会,开展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这意味着,企业和员工发生劳动争议时,可先在本企业的调解委员会调解。一些小的纠纷和矛盾可以很容易化解,避免进一步进行仲裁程序或到法院诉讼的麻烦。企业设立调解委员会,会给职工带来哪些好处?一些小的矛盾、争议,内部就解决掉了。省人社厅调解仲裁管理处副处长刘畅说,以往,如果一名职工因被单位除名而与单位产生争议,他要申请仲裁,或到法院诉讼。请律师等要花很多费用,可能等上几个月。如果企业有调解委员会,可能一次会议就解决了,省去不少麻烦。企业设立调解委员会,会促使企业制定的各项考核奖惩管理制度,更符合法律法规。今年,一家公司在制定考核奖惩管理制度时,就曾向吉林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征求了意见。公司老板非常明白,如果公司制
    2023-06-07
    168人看过
  • 劳动争议调解时间的法律规定
    什么是劳动争议调解?劳动争议调解,是指调解委员会对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明确责任的基础上,依照国家劳动法律、法规,以及依法制定的企业规章和劳动合同,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推动双方互谅互让,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一种活动。劳动争议的调解是在企业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把争议解决在企业内部的一种活动。调解工作者身在企业,对争议发生的经过比较清楚,能够对争议双方进行正确引导,有利于及进化解纠纷,阻止双方矛盾激化,和谐劳动关系。调解虽然不是劳动争议处理的必经程序,但却是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的第一道防线,对解决劳动争议起着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希望仍在原单位工作的职工,通过调解解决劳动争议当属首选步骤。它具有及时、易于查明情况、方便争议当事人参与调解活动等优点,是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争议调解的时间规定: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应当自当事人申请调解之日起三十日
    2023-06-10
    344人看过
  • 企业劳动争议协商流程规定
    事实劳动关系争议
    发生劳动争议,一方可以通过预约等方式与对方协商,另一方应在五日内作出口头或书面答复,双方应以书面形式约定协商期限。协商一致的,应当签订书面和解协议。协商期限由当事人书面规定,在规定期限内未达成协议的,视为协商失败。根据《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全文》第四十一条规定:仲裁庭处理集体劳动争议应先行调解,或者促成职工代表与企业代表召开协商会议,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促使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分哪几步劳动争议调解(1)调解申请。指企业劳动争议的双方当事人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提出的调解请求。但是,调解并非解决劳动争议的必经阶段,双方当事人可以申请调解,也可以申请仲裁。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只有在收到当事人的调解申请后,才能受理并行使调解。(2)案件受理。案件受理是指企业调解委员会在收到调解申请后,经过审查,决定接受案件申请的过程。调解申请可以是双方当事人共同提出,也可
    2023-07-01
    215人看过
  • 企业调岗是否属于劳动争议
    因为企业调岗引起的争议是变更劳动合同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以下情形属于劳动争议: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其他。企业调岗要遵循哪些规则一、企业调岗要遵循哪些规则1、企业调岗要遵循以下规则:(1)调整劳动者工作岗位是用人单位生产经营的需要;(2)调整工作岗位后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与原先的岗位基本相当;(3)不具有侮辱性和惩罚性;(4)无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形。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劳动合同的变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二、企业调岗应该注意哪些事项企业调岗应该注意以下事项:1、合理的调岗必须是单位与员工协商一致,并将变更的内容采取书面形式,双
    2023-07-26
    71人看过
  •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的程序内容包括
    一、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的程序内容包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的程序内容包括如下:1.申请与受理。当事人的调解申请应当做到:争议事实清楚,尽可能有依据和证据,调解请求具体可行。根据当事人的书面或口头申请,进行立案的准备工作。2.实施调解。根据争议事实与调解请求,研究争议事实和是非界限,拟订调解方案,实施调解。调解方式可以是正式的,如召开调解庭;也可是非正式的,如各种形式的谈话。3.制作调解文书。调解成功即制作调解协议书,为双方当事人执行和解协议的书面依据。调解协议书包括如下内容:当事人的有关情况,主要争议事实,达成和解协议的主要依据、意见和实施方案。4.调解不成功,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从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60日内,在一个月内实施调解时间可以排除)仍可以申请仲裁;调解成功,当事人翻悔的,在法定期限内,也可以申请仲裁。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的基本模式1.一调一裁两审制。发生
    2023-06-16
    447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的范围是什么,哪些劳动争议可申请调解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2-14
      根据《劳动法》、《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织和工作规则》的规定,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的应是本单位内部的劳动纠纷,其范围具体如下: (1)因开除、除名、辞退劳动者及劳动者辞职、自动离职生的纠纷。职工对企业给予的开除、除名、辞退的处理或处分决定不服而引起的争议,以及因职工辞职、自动离职等与企业发生的争议,可以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2)因执行国家有关工作时
    •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是劳动争议处理必经程序吗
      河北在线咨询 2023-06-12
      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六条,企业劳动争议调解不是劳动争议处理的必经程序,但它却担负着企业大量的劳动争议化解工作,起着劳动争议处理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是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 企业需要调解吗劳动者争议处理劳动争议的方
      上海在线咨询 2022-11-02
      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六条,企业劳动争议调解不是劳动争议处理的必经程序,但它却担负着企业大量的劳动争议化解工作,起着劳动争议处理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是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要多长时间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6-19
      企业与劳动者进行劳动争议调解一般要十五,自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收到调解申请之日起的十五日内未达成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而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 如何对企业劳动争议进行调解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5-20
      《劳动争议仲裁法》第12条至第14条对劳动争议仲裁调解作了相应的规定: 1、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调解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口头申请的,调解组织应当当场记录申请人基本情况、申请调解的争议事项、理由和时间。 2、调解劳动争议,应当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对事实和理由的陈述,耐心疏导,帮助其达成协议。 3、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 调解协议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经调解员签名并加盖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