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指合同履行时"知道".
2、是指合同已履行完毕以后,发现货物损失时.应当知道"
例如:A卖给B羊毛衫含毛99%。B收货时发现不对,双方经鉴定为含毛20%,此时为“知道”(重大误解)例如:A卖给B羊毛衫含毛99%。B销售中顾客反映含毛量不足,B经鉴定为含毛20%,此时为“应当知道”(重大误解)
注意:当事人对本法条的规定,没有学过,没有见过,不属于“知道"或"应当知道"范畴。
以上四点就是合同保全中撤销权的消灭的条件,债权人应当在知道事情之后的一年内行使撤销权,超过了此时限撤销权就会消失。并且,还得保证合同保全中的撤销权是公平公正的,当事人是知情的,否则,合同保全中撤销权也会消失。
一、撤销权消灭判驳还是判裁撤销权的含义是
撤销权消灭是判裁。撤销权消灭的情形分别有: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情形;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情形;法定其他情形等。撤销权的含义主要是指合同出现法定撤销情形,合同当事人请求法院进行撤销的情形。
二、可撤销合同与撤销权
可撤销合同是指符合法律规定可撤销条件的合同。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撤销权是指当具体的合同符合法律规定的可撤销条件的情形下,合同当事人所取得的权利。但可撤销权是有期限限制的,超过了法定期限不行使,该权利消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一)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二)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
因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撤销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
-
债权人撤销权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多长时间内有效
144人看过
-
“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如何理解?
329人看过
-
撤销权人知道或应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
396人看过
-
“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的界定
341人看过
-
购房人应当知道的,小产权知识
93人看过
-
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多久内诉讼有效
312人看过
撤销权是撤销权人依其单方的意思表示使合同效力溯及既往的消灭的权利。因撤销原因不同,撤销权人也不同。 在重大误解中,误解人是撤销权人;显失公平中,遭受明显不公的人是撤销权人;欺诈、胁迫中,受欺诈、受胁迫的人是撤销权人。撤销权是诉权,只能通过法... 更多>
-
撤销权知道应当知道如何认定辽宁在线咨询 2022-11-07撤销权知道应当知道需要根据行为人的行为推定。知道,是指权利人切实地感受和认识到权利被侵害的事实。应当知道,是一种法律上的推定,即不管当事人实际上是否知道权利受到侵害,只要客观上存在着知道的条件和可能,即推定其应当知道。
-
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多长时间内行使甘肃在线咨询 2022-07-20撤销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有效。如果债权人在一年有效期内没有行使撤销权,则撤销权消灭,也就代表着债权人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权利了。 (一)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二)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
-
“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的界定安徽在线咨询 2022-10-20按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申请劳动仲裁的诉讼时效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权利人知道自己的权利遭到了侵害,这是其请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保护其权利的基础。从这一时间点开始计算仲裁时效期间,符合仲裁时效是权利人请求仲裁机构保护权利的法定期间的本意。所以,仲裁机构适用的劳动争议申请仲裁时效的起算点,以权利人权利客观上受到侵害,且主观上已知晓权利被侵害的事实为构成要件。权利人
-
仲裁时效为当事人应当从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侵害之日起多少天内海南在线咨询 2022-10-08没合同双倍工资仲裁时效从入职一年内签订合同后一天或者入职第12个月的最后一天开始计算时效,之后一年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超过一年时效经过,申请仲裁也没办法胜诉
-
行政强制法应当知道当事人湖南在线咨询 2022-08-21为了规范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行政强制,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 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行政强制法应当告知当事人,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