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债务的抵消问题一直是司法实务与理论界广泛讨论的问题之一,也是现实生活中十分常见的现象。那么,债权债务互相抵消,其概念到底是什么?债权债务抵消时,如何处理?本文整理了相关内容,为您提供一定的参考。
债权债务相互抵消的概念
债的抵销是指二人互负债务时,各以其债权充当债务的清偿而使其债务与对方的债务在同等数额内互相抵销。
债的抵销依其不同的发生根据,可分为法定抵销与合意抵销。其中,法定抵销由法律规定其构成要件,法定抵销的抵销权性质上为形成权,依有抵销权的当事人的单方意思表示即可发生法律效力。而何以抵销因重视当事人的意思自由,可不受法律规定的构成要件约束,当事人须就抵销达成一致,即可发生效力。
一、债权债务抵销的要件:
1、抵销人与被抵销人之间互负债务、互相债权。
双方互享债权、互负债务为双方行使抵销的前提条件。另外,当事人双方存在的两个债权债务关系,须均为合法存在。其中任何一个债为不法,均不得主张抵销。
2、抵销的债务必须是同种类的给付。
如果双方互负债务的标的物种类不同,如允许抵销,则不免使一方或双方当事人的目的难以实现。用以抵销的通常是同种类的货币或者十五。如果种类相同而品质不同,用品质较高者与品质较差者抵销时,对于被抵销人并无不利,应当允许。如果一方或者双方的债权标的物为特定物,原则上不允许抵销,尤其是以种类物债权抵销特定物债权时,更不允许。
3、必须双方债务均已届清偿期。
抵销具有相互清偿的作用,应自双方债务均已届清偿期,始得为抵销,债务未到清偿期,债权人尚不能请求履行,因而不能以自己的债权用作抵销,否则等于强令债务人期前清偿。
如果清偿期限利益系为债务人而设时,原则上债务人得提前清偿,此时债务人主张以自己的未届清偿期的债务与对方当事人已届清偿期的债务抵销,可认为其放弃期限利益,应允许抵销。
4、双方适用抵销的债务是能抵销的债务。
不得用于抵销的债务,大致有如下几种:
(a)性质上不得抵销。例如不作为债务、提供劳务的债务以及抚恤金、退休金、抚养费等与人身不可分离的债务。
(b)法律规定不得抵销。如:禁止强制执行的债务(保留被执行人的生活必需品);因故意侵权行为所发生的债务,此种债务如允许抵销,有违公序良俗;约定应向第三人为给付的债务。
(c)当事人特别约定不得抵销的。
二、抵销的效力
抵销权为形成权,此种意思表示一经抵销权人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不须对方当事人的同意,也不以诉讼上裁判为必要。抵销的方式也无限制,抵销的意识表示发出后,不得撤回。
-
如何抵消债务
459人看过
-
债务抵消权如何行使?
413人看过
-
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如何抵消债务?
396人看过
-
如何开具债权债务抵消证明?
52人看过
-
双方互负债务,关于债权债务如何抵消
54人看过
-
债务抵消如何界定
232人看过
-
抵押物消灭,该如何处理债务,分割债权台湾在线咨询 2021-11-11抵押权依法设立后,抵押财产可能会因各种原因受到损害、损失或征收。因此,会产生相应的保险、赔偿或赔偿。 抵押物消灭后,抵押权人可以根据原抵押权的顺序,请求优先赔偿保险金、赔偿金或赔偿金。 保险、赔偿或补偿相当于抵押财产形式的变更,原抵押人应继续按照原抵押权顺序成为优先受偿人。
-
关于如何做抵销债务债权债务抵消证明青海在线咨询 2022-06-25债权债务抵销证明一般以当事人签订抵销协议为主要形式。一般包括的内容如下: 1、协议双方的姓名、住所等基本信息; 2、抵销的债权债务的基本情况; 3、双方的权利义务; 4、违约责任; 5、争议解决方式。根据2021年生效的《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八条的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该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将自己的债务与对方的到期债务抵销;但是,根据债务性质、按照当事人约定或者依照法律规定不得
-
债权债务同时转让,相互抵消,如何办江苏在线咨询 2023-07-20当事人双方互负到期债务的,任何一方可以将自己的债务与对方的债务抵销,但下列情况除外: (一)依照法律规定不得抵销的。 (二)按照合同的性质不得抵销的。比如应当支付给下岗工人的生活保障金,不得用以抵销工人欠企业的债务。具有特定人身性质或者依赖特定技能完成的债务不得抵销。比如根据教学合同,乙校的张老师应去甲校讲授数学课一个月,而甲校的李老师也负有在乙校讲授一个月数学课的义务,讲课报酬相同。虽然是同种类
-
抵押权债务人如果不按时还清债务如何处理台湾在线咨询 2023-07-20债务人不能按时还款,债权人不能占有抵押物。 抵押权人与抵押人不得在抵押担保中约定当债权人不能按期清偿债务时,抵押物归抵押权人所有。这是法律禁止的绝押合同,不受法律保护。 借款期满后债务人不能清偿债务,抵押权人可以起诉债务人及时归还债务及利息,或者拍卖或折价出售以优先受偿。
-
如何增加债权债务抵消的优势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1-12-30抵消权是一种形成权,这意味着抵消权人一出,就具有法律效力,不需要对方当事人的同意,也不需要在诉讼中作出判决。抵消的方式是无限的。抵消意识表明,发出后不得撤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