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固定收入的要提供以下材料来证明
①该收入的合法证明;
②该收入因受到人身损害已经实际减少的证明;
③如与单位建立劳动关系还应提供劳动合同。
经法院审查后,按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的误工费,原则上不应超过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五倍。
2、无固定收入的要提供以下材料来证明
①可提供一段时间(前三年)收入状况证明;
②没有固定收入的还可以提供所从事行业的证明材料。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
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
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
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
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一起交通事故的发生,即便是轻微车祸,都需要一个原本按部就班工作的人停下来调息或者花精力处理。
如果是牵涉到伤残赔偿甚至死亡赔偿,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与精力就会更多。
因此,交通事故赔偿案件中,有了误工费的存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七条 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n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n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
怎么证明其收入状况,可以开具收入证明吗
328人看过
-
离婚后如何明确女方的收入状况?
171人看过
-
交通误工费时间怎么算,怎么证明其收入状况
209人看过
-
误工费收入状况证明是怎么样的?
119人看过
-
婚姻状况证明丧偶证明应该去哪里开具
240人看过
-
需要提供证明收入状况的证据有哪些
257人看过
-
收入状况证明的证明材料云南在线咨询 2021-09-02(一)《收入证明》有固定收入的,由用人单位提供受害人最近一年的工资表和营业执照副本的复印件,并加盖单位公章。内容包括受害人在单位的工作时间、职务和最近一年平均的月工资。 (二)《收入状况证明》没有固定收入的可以提供一段时间(前三年)收入状况证明。内容包括从事的行业、工作所在地、工作内容,并提供相关政府部门出具的证明文件。
-
贷款证明如何填写贷款收入证明应该如何写贵州在线咨询 2022-08-28相信有过向银行贷款经验的人对于贷款都不会陌生,银行一般都会要求用人单位开具这样一份证明,证明你的收入情况,以便确保你具有一定的还款能力。那贷款收入证明怎么写。举例说明:标题是收入证明,主要内容:兹证明我员工甲某在我司工作10年,任职财务总监,月收入标准为2万元每月,为税后薪金。最后,公司在落款处加盖公章,并且载明出具的日期。另外,大家需要注意所出具的收入证明标准跟实际收入不能相差太大,因为银行一般
-
证明婚姻状况收养能力证明是如何样的呢?四川在线咨询 2022-08-07收养人应当向收养登记机关提交收养申请书和下列证件 收养登记证 收养登记证 、证明材料: 一.收养人的居民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 二.由收养人所在单位或者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出具的本人婚姻状况、有无子女和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等情况的证明; 三.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的身体健康检查证明。? 收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儿童的,并应当提交收养人经常居住地计划生育部门
-
提供证明收入状况的证据主要有哪些云南在线咨询 2022-07-18(一)《收入证明》; 有固定收入的,由用人单位提供受害人最近一年的工资表和营业执照副本的复印件,并加盖单位公章。 内容包括受害人在单位的工作时间、职务和最近一年平均的月工资。 (二)《收入状况证明》; 没有固定收入的可以提供一段时间(前三年)收入状况证明。 内容包括从事的行业、工作所在地、工作内容,并提供相关政府部门出具的证明文件。 提供证明误工时间的证据 (一)《病历》或者《出院小结》; 正常情
-
公证证明作为证据其效力应该如何湖南在线咨询 2023-09-151、公证证明作为证据其效力如何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公证证明的除外。 2、公证证明是国家公证机关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定程序对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法律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的证明。公证机关行使职权是司法活动的一部分,因此,公证证明一般都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有助于人民法院查明案件的真实情况,有效预防或者解决纠纷。 3、在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