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造谣惑众罪的构成特征有什么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4-26 00:58:44 193 人看过

战时造谣惑众罪的构成特征有: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限为现役军人,不具有该身份的人不构成本罪;主观上为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客体上侵犯了我国的国防利益和战时信息管理制度;客观方面实施了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行为。

《刑法》第四百三十三条

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第四百五十一条

本章所称战时,是指国家宣布进入战争状态、部队受领作战任务或者遭敌突然袭击时。部队执行戒严任务或者处置突发性暴力事件时,以战时论。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1日 17:0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犯战时造谣惑众罪严重吗
    战时造谣惑众罪是指军职人员在战时情况下,制造谣言,迷惑群众,动摇军心的行为的中犯罪。军职人员在战时情况下,制造谣言,迷惑群众,动摇军心的,才构成犯罪。而对那些在战时因对上级的命令、指示理解不同,而随意发表一些错误言论,或者遇到任务较重、伤亡较大、未顺利完成任务而埋怨上级和责怪友邻部队的,不能当成造谣惑众的行为加以追究。对行为人仅一般的传播战况不真实的消息,或将他人的谎言蜚语加以传播、渲染,尚未造成动摇军心后果的,不应视为犯罪。战时造谣惑众罪怎么构成的?战时造谣惑众罪的构成:(1)客体要件:犯罪客体是部队的作战利益;(2)客观要件:客观方面表现为在战时实施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行为;(3)主体要件:犯罪主体是在战时参与作战或者担负作战任务的军职人员;(4)主观要件:主观方面由故意构成。《刑法》第四百三十三条,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3-07-24
    171人看过
  •  战时如何定性造谣惑众罪?
    战时造谣惑众罪是指所有参加作战的军人,不论职位或军事等级,在战时公开或私下造谣惑众,动摇军心,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该罪行的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和客观方面都有明确的定义。以下条件会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1.该罪行的主体是所有参加作战的军人,不论其职位或军事等级。2.该罪行的主观方面通常是出于故意,即被告人明知自己的言行可能会引起他人的误解或恐慌。3.该罪行的客体是战时部队的精神状态和国家安全,即被告人造谣惑众的行为可能对部队的士气和战斗力产生负面影响,危害国家安全。4.该罪行的客观方面是被告人战时在部队中公开或私下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行为,包括制造虚假信息、散布谣言、破坏军心等。战时造谣惑众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战时造谣惑众罪是指在战时,散布谣言、制造假消息,以扰乱军心、破坏战争意志,或者阻碍军队行动,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其构成要件包括:1. 主观方面:行为人必须具有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危害
    2023-11-26
    253人看过
  • 怎么样判断是不是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
    符合以下要件的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1)客体要件:客体是部队的作战利益;(2)客观要件:客观方面表现为在战时实施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行为;(3)主体要件:主体是在战时参与作战或者担负作战任务的军职人员;(4)主观要件:主观方面由故意构成。《刑法》第四百三十三条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2024-05-04
    181人看过
  • 战时造谣惑众罪的主体与客体?
    战时造谣惑众罪的主体是在战时参与作战或者担负作战任务的军职人员,战时造谣惑众罪的客体是部队的作战利益。战时造谣惑众罪的处罚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战时造谣惑众罪怎么构成的?战时造谣惑众罪的构成:(1)客体要件:犯罪客体是部队的作战利益;(2)客观要件:客观方面表现为在战时实施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行为;(3)主体要件:犯罪主体是在战时参与作战或者担负作战任务的军职人员;(4)主观要件:主观方面由故意构成。《刑法》第十三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
    2023-07-26
    310人看过
  • 缓刑是否适用于战时造谣惑众罪?
    战时造谣惑众罪,是指军职人员在战争的情况下,由于贪生怕死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故意制造谣言,在部队中散布怯战、厌战思想或恐怖情绪,动谣军心的行为。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战时造谣惑众罪怎么认定1、军职人员在战时情况下,制造谣言,迷惑群众,动摇军心的,才构成犯罪。而对那些在战时因对上级的命令、指示理解不同,而随意发表一些错误言论,或者遇到任务较重、伤亡较大、未顺利完成任务而埋怨上级和责怪友邻部队的,不能当成造谣惑众的行为加以追究。对行为人仅一般的传播战况不真实的消息,或将他人的谎言蜚语加以传播、渲染,尚未造成动摇军心后果的,不应视为犯罪。2、这两种犯罪都有虚构事实并加以扩散的情节,而且其虚构的内容可能很相似。但前者是将编造的谣言在公众中散布,散布的对象包括下级、同级和上级,但不是在履行职责;而后者是将编造
    2023-07-16
    195人看过
  • 战时造谣惑众罪认定定罪量刑分析
    一、什么是战时造谣惑众罪/战时造谣惑众罪(刑法第433条),是指军职人员在战时情况下,制造谣言,迷惑群众,动摇军心的行为。二、战时造谣惑众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有哪些?(一)客体要件本罪侵害的客体是战时宣传舆论秩序。我军是人民的军队,重视思想政治建设是我军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军区别于其他军队的优势所在。在战场上适时做好战斗动员和宣传鼓动工作,对于激励官兵的战斗意志,鼓舞部队士气,稳定军心,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人民解放军合成军队战斗概则》把进行战斗动员和战场宣传鼓动作为战时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要求讲清我军作战的正义性,战争形势和战场情势,战斗任务和完成战斗任务的意义、要求、有利条件和困难,以及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办法,以提高官兵执行战斗任务的自觉性,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统一作战思想,激励战斗意志,使部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军人战时造谣惑众的行为,造成官兵思想混乱,情绪动荡,士气低落,斗志涣散,破
    2023-04-25
    330人看过
  • 如何界定战时造谣惑众罪的犯罪行为
    一、如何界定战时造谣惑众罪的犯罪行为界定战时造谣惑众罪的犯罪行为是:1.客体要件:客体是部队的作战利益;2.客观要件:客观方面表现为在战时实施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行为;3.主体要件:主体是在战时参与作战或者担负作战任务的军职人员;4.主观要件:主观方面一般由故意构成。二、涉及战时造谣惑众罪的处罚标准是什么涉及战时造谣惑众罪的量刑标准是行为人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三十三条【战时造谣惑众罪】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三、战时造谣惑众罪可以缓刑吗战时造谣惑众罪满足条件的可以缓刑。根据《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
    2023-10-25
    257人看过
  • 战时造谣惑众罪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和惩罚
    一、战时造谣惑众罪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和惩罚战时造谣惑众罪会受到的处罚惩罚是一般犯罪情节,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该罪有三个档次的量刑幅度,情节越重,量刑越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三十三条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五十一条本章所称战时,是指国家宣布进入战争状态。部队受领作战任务或者遭敌突然袭击时。部队执行戒严任务或者处置突发性暴力事件时,以战时论。二、战时造谣惑众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战时管理制度;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在战时情况下,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行为;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主体是所有参加作战的
    2023-07-20
    422人看过
  • 怎么区分假传军令罪与战时造谣惑众罪
    假传军令罪与战时造谣惑众罪的区别如下:1、主体方面,战时造谣惑众罪的主体,可以是任何参战人员的军职人员;而假传军令罪的主体一般是参战人员中负有传达命令职责和发布命令职权的人;2、在主观方面,战时造谣惑众罪目的在于动摇军心;假传军令罪其目的在于破坏作战部署。战时造谣惑众罪法院会判多久?战时造谣惑众罪法院的判罚规则:1、触犯本罪的,法院一般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2、如果存在严重犯罪情节的,法院会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3、如果存在特别严重犯罪情节的,法院可能会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刑法》第四百二十二条故意隐瞒、谎报军情或者拒传、假传军令,对作战造成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第四百三十三条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
    2023-08-04
    146人看过
  • 刑法中战时造谣惑众罪是以什么标准量刑的
    一、刑法中战时造谣惑众罪是以什么标准量刑的刑法中对于战时造谣惑众罪的量刑标准主要依据于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1.一般情况下,犯此罪的军人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处罚。2.若犯罪情节严重,比如谣言传播范围广泛、内容煽动性大,或在紧要关头或危急时刻造谣惑众,导致部队混乱、指挥失控、多人逃亡等严重后果的,处罚将加重,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3.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二、战时造谣惑众罪标准战时造谣惑众罪的判定标准主要依据于行为人的具体行为及其行为对军队士气的影响。1.军职人员必须在战时情况下制造谣言,并因此迷惑群众、动摇军心,才构成此罪。2.行为人传播的消息必须是不真实的,且该消息的传播必须达到动摇军心的程度,否则不应视为犯罪。3.战时造谣惑众罪与谎报军情罪、假传军令罪等存在明显的界限,区分这些界限对于正确判定战时造谣惑众罪至关重要。三、量刑标准及加重情节在战时造谣惑众
    2024-07-23
    487人看过
  • 战时造谣惑众罪客观方面的要件都有哪些?
    对于经历过的人和时刻关注军事的人来说,由于通讯较困难,对于及时传达前线战况讯息这方面来说,较为不方便,就这给了当时一些心机深沉之人特别是身为军职人员投机取巧的机会,他们利用职务之便并利用人们迫切想了解战况讯息这一心里,大肆造谣,惑乱群众,动摇军心,甚至会大发国难财,那么在战时造谣惑众罪是什么呢?战时造谣惑众罪客观方面都有哪些方面呢?战时造谣惑众罪概念战时造谣惑众罪,是指军职人员在战时情况下,制造谣言,迷惑群众,动摇军心的行为。战时造谣惑众罪客观方面构成要件客体要件《中国人民解放军合成军队战斗概则》把进行战斗动员和战场宣传鼓动作为战时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要求讲清我军作战的正义性,战争形势和战场情势,战斗任务和完成战斗任务的意义、要求、有利条件和困难,以及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办法,以提高官兵执行战斗任务的自觉性,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统一作战思想,激励战斗意志,使部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军人战
    2023-04-28
    139人看过
  • 战时造谣惑众罪量刑具体细分成哪些标准?
    战时造谣惑众罪量刑具体细分成以下标准:1、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2、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3、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战时造谣惑众罪构成的特定时间是战时,如果平时有上述行为的,不构成本罪。战时造谣惑众罪的构成要件1、战时造谣惑众罪的构成要件:(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战时管理制度;(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在战时情况下,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行为;(3)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主体是所有参加作战的军人;(4)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三十三条,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刑法》第四百三十三条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
    2023-07-30
    225人看过
  • 战时造谣惑众罪既遂法院一般怎么判刑
    一、战时造谣惑众罪既遂法院一般怎么判刑1、战时造谣惑众罪既遂法院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属于情节严重的,既遂法院一般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战时造谣惑众罪是指军职人员在战争的情况下或者在部队接受作战任务进行战斗动员后,由于贪生怕死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故意制造谣言,在部队中散布怯战、厌战思想或恐怖情绪,动谣军心的行为。2、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三十三条规定,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二、战时自伤罪既遂法院如何判1、法院对战时自伤罪既遂的判刑是: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战时自伤罪的,是指战时自伤身体,逃避军事义务时。2、战时自伤身体,逃避军事义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3、本章所
    2023-06-11
    399人看过
  • 刑事战时造谣惑众罪罪犯的量刑问题研究
    刑事战时造谣惑众罪既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战时造谣惑众罪,是指军职人员在战时情况下,制造谣言,迷惑群众,动摇军心的行为。在战时造谣惑众罪具体怎么量刑?对于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进行量刑处罚的标准为:1、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2、犯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3、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三十三条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2023-07-05
    95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哪些条件会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
      福建在线咨询 2023-09-04
      1、客体要件 《中国人民解放军合成军队战斗概则》把进行战斗动员和战场宣传鼓动作为战时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要求讲清我军作战的正义性,战争形势和战场情势,战斗任务和完成战斗任务的意义、要求、有利条件和困难,以及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办法,以提升官兵执行战斗任务的自觉性,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统一作战思想,激励战斗意志,使部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军人战时造谣惑众的行为,造成官兵思想混乱,情绪动荡,士气低落
    • 战时有没有犯战时造谣惑众罪
      北京在线咨询 2023-12-07
      犯战时造谣惑众罪是严重的。行为人在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一般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 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广西在线咨询 2023-02-13
      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的主体限于刑法上的军人; 2、主观上表现为故意; 3、侵犯的客体是战时部队的精神状态以及国家安全; 4、客观上表现为战时在部队中公开或者私下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行为。
    • 该如何判断是否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
      河北在线咨询 2023-06-16
      判断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需要满足的条件有:主体是参加作战的军人或士兵;主观上表现为直接故意;客体是军队的秩序和士气;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行为。
    • 怎么样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最新的规定是什么
      天津在线咨询 2023-11-17
      法律分析 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需要具备以下要件: 1、犯罪主体为所有参加作战的军人; 2、本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3、犯罪客体是战时部队的精神状态和国家安全; 4、本罪的客观方面存在行为人战时在部队中公开或者私下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