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逃罪有四个构成要件,分别是客体要件、主体要件、客观方面要件、主观方面要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逃离了其接受刑事处罚或者接受劳动改造的场所,脱离了上述场所看守人员的控制范围,就构成了脱逃罪,需要按照刑法第三百一十六条承担刑事责任。按照规定应该返回羁押、改造场所而超期不返回的也构成脱逃罪。
一、聚众持械劫狱罪构成要件是什么呢
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监管秩序监狱、劳改队、看守所等监管场所的任务是看管、教育、改造罪犯为了保证监管场所的正常秩序,国家对罪犯的出狱(包括出劳改队、看守所等)作了严格的规定聚众劫狱就是违反监管规定,公然聚众持械将罪犯非法劫出狱外,使监管场所的正常监管秩序受到侵扰对这种犯罪行为必须严厉打击。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狱外的人持械以暴力劫夺狱中的罪犯的行为所谓聚众,是指聚集、纠合3人以上所谓持械,是指携带、持有、使用枪支、管制刀具以及其他具有较大杀伤力、破坏力的器械,包括各种枪支、弹药,如军用枪支、民用枪支及其他非法制造的各种具有杀伤力的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如匕首、刮刀、三棱刀、带有自锁装置的弹簧刀以及类似的单刃刀、双刃刀、三棱尖刀等;其他器械,如木棒、铁棍、菜刀、斧头、炸药等所谓劫狱,是指采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劫夺狱中在押的罪犯具体方式多种多样,如采用聚众持械冲进监狱,杀伤、杀害监管人员,砸毁、破坏监狱设施、抢夺、抢劫枪支、弹药、交通工具,绑架人质进行威胁,药物麻醉监管人员等方法劫夺在押罪犯;或者声东击西,采用暴力调离监管人员,以便于狱中人员逃跑;三、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四、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其目的是使狱中的犯罪分子逃避刑罚处罚。
二、构成职务侵占的要素有哪些
职务侵占罪四个构成要件分别是: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主观要件。犯罪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主体为特殊主体,包括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财物的目的。
三、聚众斗殴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聚众斗殴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为已满16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但仅包括首要分子等而排除一般参与聚众斗殴的人;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而不考虑犯罪目的或动机;客体是公共场所秩序和非公共场所秩序;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多人参与的聚众斗殴的不法行为。
-
脱逃罪的定义包括什么,脱逃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145人看过
-
监外执行逃脱构成脱逃罪吗
448人看过
-
无罪被羁押的人脱逃是否构成脱逃罪
291人看过
-
拘传后逃跑构成脱逃罪吗
267人看过
-
脱逃罪是怎么构成的?
308人看过
-
脱逃罪犯罪构成要件:失职致使在押人员逃跑?
457人看过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行为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划分。 根据规定,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负刑事责任;年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在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八大严重犯罪时,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低于十四周岁的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此外... 更多>
-
后的逃脱是否构成逃脱罪??????四川在线咨询 2022-10-19拘传的目的是强制就讯,而不是强制待侦、待诉、待审,因此拘传没有羁押的效力。而脱逃罪行为人实施脱逃行为的目的在于逃离羁押、改造场所,以达到逃避关押、改造的目的。因此脱逃行为是否得逞,主要应看:一是行为人是否逃出了羁押、改造场所;二是否摆脱了监管人员的控制。只有完全达到这两条标准才能构成犯罪既遂,否则为犯罪未遂。因此,拘传后的犯罪嫌疑人逃脱不构成脱逃罪。
-
构成脱逃罪的条件构成是哪些具体山西在线咨询 2022-07-09本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管理秩序,对犯罪嫌疑入、被告人、罪犯进行拘留、逮捕、羁押、监管是司法机关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施加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的法律强制措施,是保护人民、维护社会秩序,同犯罪作斗争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司法机关司法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环节。接受司法机关依法对其所采取羁押、监管,是犯罪嫌疑入、被告人、罪犯必须遵守的义务。如其不遵守义务而脱逃,就直接破坏了司法机关的监管秩序,妨害
-
-
超期羁押时脱逃构成脱逃罪吗青海在线咨询 2022-08-20所谓脱逃罪,是指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或者犯罪嫌疑人从狱中逃走的行为。可见构成脱逃罪的犯罪主体必须是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脱逃罪在客观表现形式上所实施的行为体现在对司法机关监管秩序的危害。那么,被错误关押的无罪人员能否成为脱逃罪的 所谓脱逃罪,是指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或者犯罪嫌疑人从狱中逃走的行为。可见构成脱逃罪的犯罪主体必须是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脱逃罪在客
-
无辜逃犯构成脱逃罪吗天津在线咨询 2022-07-24无罪者脱逃虽然从客观上也是妨害司法机关监管秩序的行为,但行为人在主观上与有罪者脱逃指向的客体是不同的,有罪者脱逃的目的在于逃避羁押或刑罚;而无罪者脱逃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无辜的惩罚,是对错误司法行为的反抗。在此情况下,即使行为人从监押场所实施了脱逃,也不能以脱逃罪论处。否则,不仅与刑法规定相互冲突,而且也明显的不合情理。 根据1997年刑法第三百一十六条规定,“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脱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