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公司分立无效的原因包括公司分立程序的瑕疵和公司分立内容违反公平原则。公司分立指一个公司依照公司法有关规定,通过股东会决议分成两个以上的公司。
一、有限责任公司解散的注意事项
有限责任公司解散的条件:1、经营期限届满以及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2、股东会决议解散;3、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而解散;4、公司被吊销、责令关闭或撤销;5、股东向法院申请解散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八十条规定,公司因下列原因解散:(一)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二)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三)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四)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五)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一百八十二条的规定予以解散。
二、公司分立后股权转让后有什么影响?
法律上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公司分立后不能直接转让。公司的资质是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后才具有的,所以公司分立后是不能直接转让的,转让资质也是不合法的行为。公司分立以原有公司法人资格是否消灭为标准,可分为新设分立和派生分立两种。
三、公司分立的法定形式都有哪些
公司分立的法定形式有两种:
1.新设分立。新设分立,又称解散分立。即将原公司法律主体资格消而新设两个及以上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公司,在新设分立中,原公司的财产按照各个新成立的公司的性质、宗旨、业务范围进行重新分配组合。同时原公司解散,如果公司与债权人没有特别约定,原公司债务由新设立的公司承担连带责任。
2.派生分立。派生分立,又称存续分立。即原公司法律主体仍存在,但将其部分业务划出去另设一个新公司,在存续分立中,原公司继续存在,原公司的债权债务可由原公司与新公司分别承担,也可按协议由原公司独立承担。新公司取得法人资格,原公司也继续保留法人资格。
-
企业有哪些原因导致企业分立?
351人看过
-
哪些情形原因导致婚姻无效
249人看过
-
公司合并无效是由于如何的原因导致的
75人看过
-
当事人可能导致合同无效,哪些原因会导致合同无效
491人看过
-
导致公司无法缴纳医保的原因
366人看过
-
导致公司清算的原因
290人看过
公司分立一般指的是,一个公司以其自由意愿,对其股份、财产、债务等相关内容进行划分,成为两个或以上单独公司的法律行为。且公司分立,应当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公司应当自作出分立决议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三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 更多>
-
哪些原因会导致分立的公司成立失败?福建在线咨询 2022-07-03分立程序存在瑕疵以及内容违反公平原则等原因,都会导致公司分立无效。根据2021年生效的《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的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五条规定,公司分立,其财产作相应的分割。公司分立,
-
不明影响分立公司有哪些影响分立公司无效的原因有哪香港在线咨询 2021-10-31根据《公司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董事会的决议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无效。 股东大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会议召集程序、表决方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或者决议内容违反公司章程的,股东可以自决议作出之日起60日内请求人民法院撤销。 股东按东按照前款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公司的要求要求股东提供相应的担保。 公司根据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已经办理变更登记的,人民法院宣该决议无效或者撤销
-
想成立公司却被判为设立无效,公司设立无效的原因有哪些新疆在线咨询 2023-07-14公司设立无效主要是因设立行为违反法律规定引起的。具体地说,公司设立无效的原因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设立公司的发起人违反主体资格的要求。主要有: (1)公司发起人或股东中有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这些人所实施的设立公司的行为无效。 (2)发起人或股东所实施的设立公司的行为,并非是其真实的意思表示,而相对人已知或可知其真意的。 2、违反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设立行为本身的缺陷可使公司设立无效。主
-
新设公司可能有哪些因素导致分立青海在线咨询 2022-05-09新设分立通常采用股本分割式分立,是将公司分割组成两家以上新的公司,原公司解散。股本分割可分为两种典型做法,第一类属于企业分家,股东不分家。被分立企业的全部股东按原持股比例均衡地同时取得全部分立企业的股权,原持有的被分立企业的股票依法注销,被分立企业依公司法规定解散。第二类属于企业分家、股东也分家。被分立企业的不同部分股东取得不同分立企业的股票,同样,被分立企业依据公司法规定解散,股票依法注销。
-
导致无效的原因有哪些,它的效力如何确定湖北在线咨询 2022-10-06导致劳动合同无效的原因有哪些劳动合同无效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同主体不合法,即劳动者不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或者用人单位不具有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 2.合同内容不合法,即合同缺少法定必要条款,或者合同条款违法,通常表现为违反强制性法律规范或低于法定最低劳动标准。 3.合同形式不合法,即要式合同未采用法定的书面形式或标准形式。 4.订立程序不完备,即订立合同未履行法定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