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申请回避权,是我国《民事诉讼法》四十六条规定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当事人行使该项权利时,必须严格依照法律的规定进行,但在审判实践中,笔者发现,当事人滥用该项权利的现象时有发生,尤其,申请审判人员回避时更为严重,这种现象应引起重视。
当事人申请回避时,申请回避的对象,主要包括审判人员、人民陪审员、书记员、翻译人员、司法鉴定人员、勘验人员等,对审判人员申请回避时,除适用我国《民事诉讼法》外,还应严格依照2000年1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判人员严格执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规定》的规定进行。但实践中,有些当事人为规避法律,达到拖延诉讼的目的,在法院确定合议庭或独任审判员,通知其参加诉讼时,恶意滥用申请回避权。主要表现;一是故意编造对方当事人与该案审判人员有亲戚、朋友、同学、老乡、战友等某种利害关系而申请回避;二是不向承办法官或合议庭组成人员申请回避,而是,向人大、政法委、上级法院、院领导或有关信访部门,写反映材料,凭空编造审判人员与对方当事人有某种利害关系,要求上级有关部门或院领导查处,并申请回避;三是在送达起诉状副本、应诉通知书、开庭传票等法律文书后,不申请回避而是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四是无正当理由既不申请某个审判人员或审判庭回避,而是申请整个法院回避。
实践中,为平息当事人对法院或法官的合理怀疑,减少当事人涉诉上访,通常做法是,只要当事人有上述情形反映,既不审查其申请回避的理由是否正当,承办人或合议庭便主动退出,不愿审理此案,有时院领导也出面做工作,让承办人主动回避,不是更换承办人,就是更换合议庭,甚至,整个法院主动回避,申请上级法院指定管辖,这种做法,固然能消除一方当事人对法院的对立情绪,却以损害另一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代价,不仅不利于平等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而且破坏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因此,笔者建议,对当事人申请审判人员回避时,应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和最高法院的有关规定进行审查,该回避的回避,凡不符合回避条件的,应予以驳回,以体现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
法庭对哪些回避申请应当当庭驳回
272人看过
-
申请回避的对象是谁,申请回避的理由有哪些
244人看过
-
对检察官驳回回避申请的复议,怎么处理
235人看过
-
对公安机关驳回回避申请的复议怎么办
135人看过
-
对于法院申请回避复议不服怎么办
164人看过
-
申请回避权利
495人看过
-
辩护律师有权对回避提出申请吗贵州在线咨询 2023-05-23辩护人有权提出回避申请的。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 《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
-
法庭对哪些回避申请应当当庭驳,怎么规定的江苏在线咨询 2023-08-31人民法院对于不属于《刑事诉讼法》中所规定的回避情形的,应当当庭驳回。具体情形包括: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
-
对方申请的证人可以回避吗福建在线咨询 2023-11-25不可以申请对方当事人提供的证人回避,证人并不适用回避制度,如果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等情形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
打官司对方可以申请回避吗湖南在线咨询 2022-03-15可以提出回避申请。如果对方当事人认识法官,比如有亲属关系,或者有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其他关系,可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该法官回避。回避申请一般应在案件开始审理时就提出,并需要说明理由。如果在开始审理后才知道回避事由的,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 但是需要注意,对于当事人的回避理由,最终并非一定做出回避决定。提出回避申请的当事人,需要提供证据材料,证明审判人员与对方当事人间的利益收受或者利害关系。
-
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的,法院应在多少日内作出回避回避决定福建在线咨询 2022-02-15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在三日内以口头或书面方式作出决定。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法院决定回避的,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应退出本案审理;驳回回避申请的,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应继续本案的审理。民事诉讼法对不服驳回回避申请的决定设置了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