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介造成重大误解可以撤销合同吗
中介造成重大误解能撤销合同。当事人因重大误解订立合同,可以行使撤销权,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存在合同约定管辖的仲裁机构提出撤销合同之诉或请求;但是要注意诉讼时效,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二、合同解除适用于可撤销合同吗
合同解除不适用于可撤销合同。撤销合同适用于欠缺生效要件的合同,而合同解除适用于已经生效的合同。合同被撤销后,则该合同自始不具有法律约束力,而合同被解除的,其被解除之前的效力不会消失。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
三、可撤销合同是有效合同吗
可撤销合同在撤销之前是有效的。可撤销合同有以下几种:
1.重大误解。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显失公平。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3.欺诈。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4.胁迫。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
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出卖人迟延交付房屋或者买受人迟延支付购房款,经催告后在三个月的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解除权人请求解除合同的,应予支持,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n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经对方当事人催告后,解除权行使的合理期限为三个月。对方当事人没有催告的,解除权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解除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逾期不行使的,解除权消灭。
-
合同重大误解不可撤销可以解除吗?
347人看过
-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以撤销,哪些是重大误解
186人看过
-
以重大误解撤销合同可赔偿么
385人看过
-
怎么样理解可撤销合同中的重大误解合同
52人看过
-
以重大误解为由请求合同撤销
77人看过
-
如何撤销重大误解解除合同
182人看过
-
可撤销合同中重大误解合同包括江苏在线咨询 2021-12-26可撤销合同中的重大误解合同是指当事人对合同主要内容的理解错误,违反真实含义的合同。重大误解合同的当事人有权要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
-
中介有误解合同能撤销吗?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12-17中介造成重大误解能撤销合同。当事人因重大误解订立合同,可以行使撤销权,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存在合同约定管辖的仲裁机构提出撤销合同之诉或请求;但是要注意诉讼时效,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
-
可以撤销重大误解协议吗海南在线咨询 2022-07-10因重大误解而可撤销的合同一般具有以下几个要件: 1、误解一般是因受害方当事人自己的过失产生的。 2、必须是要对合同的内容构成重大的误解。 3、这类合同要能直接影响到当事人所应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4、重大误解与合同的订立或者合同条件存在因果关系。
-
签订合同后遇到重大误解可以撤销吗台湾在线咨询 2022-11-09因重大误解签订的合同能够撤销。 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 (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二)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三)当事人知
-
重大误解的含义,哪些合同因重大误解而可撤销?青海在线咨询 2022-11-01一、重大误解的含义所谓重大误解,是指误解者作出意思表示时,对涉及合同法律效果的重要事项存在着认识上的显著缺陷,其后果是使误解者的利益受到较大的损失,或者达不到误解者订立合同的目的。误解直接影响到当事人所应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同时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同行为人原来的真实意思不相符合,但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不是由于行为人受到对方的欺诈、胁迫或者对方乘人之危而被迫订立的合同,而使自己的利益受损.而是由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