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与个人签订的劳务合同满足以下条件就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务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签订劳务合同注意事项
1、劳务人员基本情况。
性别、出生年月、籍贯、住址、联系电话等。
2、雇主的义务和责任。
诸如外劳务人员办理有关签证、居留许可等手续,负责劳务人员的管理、提供住宿、膳食的手续等等。有义务保障劳工的安全。鉴于以往的经验,需特别注明不能歧视、侮辱、体罚劳工、克扣工资等内容
3、劳务人员的义务和责任。
诸如遵守所在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遵守社会公德、不消极怠工、不得私自另行兼职和求职劳务人员从事的工种和工作实践。
4、工资待遇、津贴、补助。
工资标准一般应与所在国等岗位上工作的当地工人持平,通常有I市价为基数,按时、按日或按月计算。亦有以工作量为基数,按件计酬。如果是在工作时间以外加班或上夜班,雇主应付加班费或夜班津贴。窝工应有雇主发给劳务人员基本工资。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
劳动合同签订问题与赔偿权利
343人看过
-
劳动合同签订难题:用人单位与员工的拒签问题
137人看过
-
劳动合同签订与诉讼问题:探讨与分析
173人看过
-
与私人市场签订的合同问题
378人看过
-
确定签订的合同的效力问题
285人看过
-
签订合同诉讼时效问题
463人看过
仲裁机构是依法设立,独立于行政机关,以仲裁方式解决纠纷的机构。它由当事人自愿选择,依据仲裁协议进行仲裁,对纠纷进行公正、公平、合理的解决。 仲裁机构具有专业性、独立性和高效性,能够为当事人提供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途径。... 更多>
-
与劳务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如果发生工资问题怎么办?台湾在线咨询 2022-05-051、《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三条规定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2、《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一条规定派遣公司跨地区派遣劳动者的,被派遣劳动者享有的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按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的标准执行。 按照规定应当是劳务公司给劳务派遣工发放工资。但是根据在劳务市场上的了解,不了与劳务公司合作的企业,都选
-
在校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问题云南在线咨询 2021-11-15大学生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当然,大学生在签订劳动合同时,也要注意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实际政策法规。
-
工龄费的领取与劳动合同签订问题河北在线咨询 2024-11-12根据《劳动法》的规定,企业与员工建立劳动关系时必须订立劳动合同(第16条),同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第72条)。如果企业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员工可以依法享受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待遇,不必担心离开单位后没有人管束。因此,买断工龄的做法是违法的,企业不应该主动要求员工签订这种协议。
-
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问题湖北在线咨询 2023-06-201、劳务派遣是指由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订立劳动合同,由派遣劳工向要派企业给付劳务,劳动合同关系存在于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之间,但劳动力给付的事实则发生于派遣劳工与要派企业之间。就是以劳务派遣替代临时工这个说法,性质应该是属于劳务合同,不过是分期签定的劳动合同。 2、劳务派遣享受的待遇和正式合同几乎没有差别,但区别主要是正式用工合同如果连续签订两次以上可以转为无固定期劳动合同,而劳务派遣就不可以
-
建筑劳务劳务与合同合同签订是否有效江苏在线咨询 2022-08-28一、首先,你们签订的这种合同是无效的,如果发生纠纷是无法受到法律保护的。二、项目部的对外仅能代表施工单位,其不具有民事法律行为能力。在没有设立他的单位明确授权的情况下,不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材料采购、签订合同等民事法律行为。三、项目部的性质决定了其不能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其他组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0条规定,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其他组织是指合法成立、有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