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驾车判断标准: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根据计算,一般情况下饮用350mL(约相当于1小瓶)啤酒或半两白酒(20ml)后,血液酒精浓度就可达到0.02(20mg/100ML),即达到饮酒驾驶的处罚条件。
饮酒驾车和醉酒驾车扣分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发布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19522—2004)中规定,驾驶人员每100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毫克,并每100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小于80毫克为饮酒后驾车;每100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80毫克为醉酒驾车。目前普遍采用的呼气式酒精测试仪有半导体型和燃料电池型两种。半导体型是以氧化锡半导体作为传感器,在一定温度下,它对酒精高度敏感,酒精浓度越高,其电阻率越低,电阻率的大小转换为数字信号反映呼气中酒精的浓度。燃料电池型是用燃料电池酒精传感器作为气敏元件。在特种催化剂的作用下,进入气化室的酒精充分燃烧转变为电能,酒精浓度越大,产生的电能也越大,电能的大小转化为可视数字信号反映呼气中酒精的浓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
酒驾怀孕,法院如何审判?
434人看过
-
酒驾案件审判流程简介
89人看过
-
取保候审后酒驾判刑后能被审判吗
381人看过
-
酒驾何时才能受到审判
410人看过
-
酒驾判刑后还可以取保候审吗,酒驾判刑后多久可以取保候审
326人看过
-
酒驾犯罪的司法审判方式
155人看过
酒驾是指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辆的行为。 酒驾并不存在量刑标准。因为一般的酒驾行为仅仅是行政违法行为,并不会触犯刑法。因此,法院并不会对一般的酒驾行为作出定罪和量刑。有量刑标准的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主要是指醉驾的行为。... 更多>
-
酒驾酒驾取保候审什么情况下会判刑江西在线咨询 2022-03-27第五十六条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三)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四)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款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
-
醉酒驾驶要开庭审判吗?湖北在线咨询 2022-08-23如果是醉酒驾驶的,已经构成危险驾驶罪,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的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至于在法院判决后是否会被立即逮捕并送看守所,要看法院的判决结果的: 1,如果法院判决是判拘役,并判缓刑的,则不会被逮捕,当然也就不会被送看守所的。 2,如果法院没有判缓刑,则在法院宣布判决后会被立即逮捕,并送到看守所羁押。
-
喝酒驾驶要办理取保候审了,酒驾取保候审会如何判?贵州在线咨询 2022-07-05。酒驾取保候审后还会判刑吗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对于因醉酒驾驶被取保候审的,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三)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四)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款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
-
醉酒驾驶审判要多长时间广西在线咨询 2023-02-17刑事案件要经过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和审判阶段,时间通常在6个月左右。醉酒驾驶有可能涉嫌危险驾驶罪,危险驾驶罪在实务中一般适用于直诉案件。直诉案件是指没有经过逮捕程序而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后直接移送审查起诉的刑事案件。相对于其他的刑事案件时间较短些。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变为普通程序案件。
-
醉酒驾车被取保候审后的审判程序云南在线咨询 2024-11-24在取保候审期间,司法机关将继续对案件进行侦查、起诉和审理。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监视居住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如果发现有不应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满的情况,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