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被告人不适格的情形引发什么问题
被告人不适格的情形引发的问题是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被告主体不适格法院仍会受理起诉,因为被体适格并不是起诉需符合条件,所以法院仍会受理进行审理,但会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二、民事诉讼被告人可以不出庭吗
民事诉讼被告人可以不出庭,可以作出缺席判决。根据法律规定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第一百零九条人民法院对必须到庭的被告,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传。
第一百三十六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公开审理的,应当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
三、民事诉讼材料都需要哪些材料
1.起诉状一份并按被告的人数提供副本;
2.主要证据材料,并按被告的人数提供副本复印件;
3.原、被告的身份证明;
4.如委托他人诉讼,另须提交授权明确的授权委托书及受托人身份证复印件各一份,并同时提供原件供查验;
5.如委托律师诉讼的,则另须提交授权明确的授权委托书及律师事务所接收委托的证明、函件和律师证复印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九章 保全和先予执行 第一百零九条 人民法院对下列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先予执行:\n(一)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抚恤金、医疗费用的;\n(二)追索劳动报酬的;\n(三)因情况紧急需要先予执行的。
-
被告对什么样的案件有不适格的情形
239人看过
-
行政诉讼关于被告是否适格的问题
99人看过
-
当被告人未到场时,会引发哪些法律问题?
78人看过
-
赡养费不给会引发什么问题?
435人看过
-
法律中被告不适格是什么
194人看过
-
二审应当讯问被告人的情形
325人看过
-
2022年被告不适格的情形要怎么处理云南在线咨询 2022-11-26原告主体不适格,应裁定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因原告本身没有起诉权,法院即便依据实体法作出判断,也应从程序上作出处理。被告主体不适格,应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民事诉讼立法对被诉主体是否适格未作受理条件规定,即对被告应诉应该具备什么条件等资格审查,没有诉讼法依据,目前只能从原告是否明确表示被告应否承担民事责任的角度对原告的请求作出实体判断。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
-
被告当事人不适格,法院发现其适格问题,法院是否会受理和判决败诉辽宁在线咨询 2022-01-24当事人不适格处理分两种情形,第一,在审判程序开始之前法院发现当事人不适格,可以裁定不予受理。第二,在审判程序开始之后发现当事人不适格,裁定驳回起诉。被告当事人适格问题处理跟原告当事人适格问题处理是一样的,法院主要是作出程序处理,而不是实体处理,所以不能判决败诉(也就是驳回诉讼请求)。当事人适格问题是依据民事诉讼法的法学理论基础来建立的,法条没有明显涉及,至于是不是法院要先向原告释明才能驳回这个应该
-
交通肇事的被告人不适用缓刑的情形是什么?香港在线咨询 2023-10-16交通肇事的被告人具有以下情形的在量刑时不适合判处缓刑: (一)具备交通肇事罪加重情节的。具体包括肇事后逃逸、因逃逸致人死亡以及“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包括: 1、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六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六十万元以上的。 (二)多次违反交通法规曾被行政处罚以及曾因交通
-
为什么说被告不适格福建在线咨询 2023-07-22即在法律关系中,参加人的身份、资格、权利义务、权利能力或行为能力不合乎法律规定的要件或成立条件。说简单些就是资格不合适。比如甲把乙打伤,你去起诉甲,如果你和乙没任何关系,你就是主体不适格,应当是甲或者他的监护人起诉。
-
被告员员什么叫不适格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6-11比如甲把乙打伤,你去起诉甲,如果你和乙没任何关系,你就是主体不适格,应当是甲或者他的监护人起诉。 被告主体不适格,主要是指被告的身份、资格、权利义务、权利能力或行为能力不合乎法律规定的,没有诉讼主体资格。被告主体不适格的,应当依法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立案审查不得涉及案件实体的审查,被告主体是否适格,并非一目了然之事,需在案件审理过程中,通过当事人对事实的陈述、举证、质证、辨论等,法官才能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