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毁灭证据罪与窝藏罪—司考真题答案解析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11-21 00:32:15 101 人看过

甲杀人后将凶器忘在现场,打电话告诉乙真相,请乙帮助扔掉凶器。乙随即把凶器藏在自家地窖里。数月后,甲生活无着落准备投案自首时,乙向甲汇款2万元,使其继续在外生活。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乙藏匿凶器的行为不属毁灭证据,不成立帮助毁灭证据罪

B.乙向甲汇款2万元不属帮助甲逃匿,不成立窝藏罪

C.乙的行为既不成立帮助毁灭证据罪,也不成立窝藏罪

D.甲虽唆使乙毁灭证据,但不能认定为帮助毁灭证据罪的教唆犯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选项A错误,选项D正确。期待可能性,是指根据具体情况,有可能期待行为人不实施违法行为而实施其他合法行为。如果不能期待行为人实施其他合法行为,就不能对其进行法的非难,因而不存在刑法上的有责性。据此,行为人犯罪后毁灭自己犯罪的证据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是因为缺乏期待可能性。在帮助毁灭、伪造证据案中,毁灭,是指湮灭、消灭证据,既包括使证据从形态上完全予以消失,如将证据烧毁、撕坏、浸烂、丢弃等,又包括虽保存证据形态但使得其丧失或部分丧失其证明力,如砧污、涂划证据使其无法反映其证明的事实等。乙把凶器藏在自家地窖里,致使该证据无法发挥证明力,可构成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

选项B.C错误。窝藏罪主要表现为,为犯罪的人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行为。在本案中,乙为犯罪分子甲提供财物,帮助其逃匿的行为,可成立窝藏罪。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17日 01:3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自诉案件的和解与调解—司考真题答案解析
    关于自诉案件的和解和调解,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和解和调解适用于自诉案件B.和解和调解都适用于告诉才处理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案件C.和解和调解应当制作调解书、和解协议,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署名并加盖法院印章D.对于当事人已经签收调解书或法院裁定准许自诉人撤诉的案件,被告人被羁押的,应当予以解除【正确答案】B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自诉案件的和解与调解。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六条第一款规定,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本法第二百零四条第三项规定的案件不适用调解。该法第二百零四条规定,自诉案件包括下列案件:(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据此可知
    2023-12-24
    229人看过
  • 对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中“帮助”之理解
    有的刑法教材认为,“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帮助,实质是指一切替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的行为。”[1]有的学者认为,“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中的帮助,仅仅也只能是指当事人本人实施以外的一切毁灭、伪造证据的行为。因为不能期待当事人本人不实施毁灭、伪造证据的行为,即缺乏期待可能性。但对于当事人以外的其他人是存在期待可能性的,故立法上禁止的只是他人实施毁灭、伪造证据的行为。”[2]以上观点对“帮助”的理解都过于狭隘。笔者认为,要全面理解“帮助”,应该从性质、行为方式、主观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从性质上看。要准确理解“帮助”,离不开对被帮助者,也就是当事人行为的分析。如果当事人为了逃避法律制裁而毁灭、伪造证据,那这种行为只能看作是前行违法犯罪行为的自然延伸,属于事后不可罚行为,我们也不能期待当事人此时做出适法行为,这是法律对人性弱点的无奈和妥协。这种情形下,行为人如果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则不属于共同
    2023-06-11
    493人看过
  • 帮助毁灭证据罪的主体与客体?
    客体要件。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对象则是当事人。如果不是帮助当事人而是帮助当事人以外的他人毁灭、伪造证据,则不能构成本罪。所谓当事人,既包括刑事诉讼的当事人,如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及被告人等,又包括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如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第三人等,还包括行政诉讼的当事人如原告、被告等。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所谓帮助,是指为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准备工具、扫除障碍、出谋划策、提供条件、撑腰打气、坚定其毁灭、伪造证据信心等。其既可以表现为体力上的、物质上的帮助,也可以表现为精神上的、心理上的支持。既可以是在诉讼中,有时也可以是在诉讼前。所谓毁灭,是指湮灭、消灭证据,既包括使现在证据从形态上完全予以消失,如将证据烧毁、撕坏、浸烂、丢弃等,又包括虽保存证据形态但使得其丧失或部分丧失其证明力,如砧污、涂划证据使其
    2024-01-11
    224人看过
  • 民俗习惯—司考真题答案解析
    2011年,李某购买了刘某一套房屋,准备入住前从他处得知该房内两年前曾发生一起凶杀案。李某诉至法院要求撤销合同。法官认为,根据我国民俗习惯,多数人对发生凶杀案的房屋比较忌讳,被告故意隐瞒相关信息,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已构成欺诈,遂判决撤销合同。关于此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不违背法律的民俗习惯可以作为裁判依据B.只有在民事案件中才可适用诚实信用原则C.在司法判决中,诚实信用原则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加以适用D.诚实信用原则可以为相关的法律规则提供正当化基础【正确答案】AD【答案解析】选项A正确。民俗习惯在民商法法律渊源中具有重要地位,不违背法律的民俗习惯可以作为裁判依据。选项B错误。诚实信用原则不仅适用于民事案件,还可以适用于其他案件。诚实信用原则理论在近代经历了两次扩张。一次是诚实信用原则在私法内部的扩张,即该原则由债权法原则上升为整个民法的基本原则,这次扩张以瑞士民法典在总则中明
    2023-12-02
    113人看过
  • 抽逃出资—司考真题答案解析
    张三、李四、王五成立**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张三、李四各以现金50万元出资,王五以价值20万元的办公设备出资。张三任公司董事长,李四任公司总经理。公司成立后,股东的下列哪些行为可构成股东抽逃出资的行为?()A.张三与自己所代表的公司签订一份虚假购货合同,以支付货款的名义,由天问公司支付给自己50万元B.李四以公司总经理身份,与自己所控制的另一公司签订设备购置合同,将15万元的设备款虚报成65万元,并已由天问公司实际转账支付C.王五擅自将天问公司若干贵重设备拿回家D.3人决议制作虚假财务会计报表虚增利润,并进行分配【正确答案】AB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抽逃出资。《公司法解释(三)》第十二条规定,公司成立后,公司、股东或者公司债权人以相关股东的行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且损害公司权益为由,请求认定该股东抽逃出资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一)制作虚假财务会计报表虚增利润进行分配;(二)通过虚构债权债务关系
    2023-05-04
    214人看过
  • 技术侦查—司考真题答案解析
    关于技术侦查,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适用于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案件B.必须在立案后实施C.公安机关和检察院都有权决定并实施D.获得的材料需要经过转化才能在法庭上使用【正确答案】AB【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技术侦查。选项A.B正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一、二款规定,公安机关在立案后,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重大毒品犯罪或者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案件,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人民检察院在立案后,对于重大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以及利用职权实施的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重大犯罪案件,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按照规定交有关机关执行。选项C错误。《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条第四款规定,公安机关依法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并对有关情况予以保密。据此可知,实施技术侦察措施的
    2023-05-04
    113人看过
  • 入户盗窃—司考真题答案解析
    甲在强制戒毒所戒毒时,无法抗拒毒瘾,设法逃出戒毒所。甲径直到毒贩陈某家,以赊账方式买了少量毒品过瘾。后甲逃往乡下,告知朋友乙详情,请乙收留。乙让甲住下(事实一)甲对陈某的毒品动起了歪脑筋,探知陈某将毒品藏在厨房灶膛内。某夜,甲先用毒包子毒死陈某的2条看门狗(价值6000元),然后翻进陈某院墙,从厨房灶膛拿走陈某50克纯冰毒(事实二)甲拿出40克冰毒,让乙将40克冰毒和80克其他物质混合,冒充120克纯冰毒卖出(事实三)关于事实二的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甲翻墙入院从厨房取走毒品的行为,属于入户盗窃B.甲进入陈某厨房的行为触犯非法侵入住宅罪C.甲毒死陈某看门狗的行为是盗窃预备与故意毁坏财物罪的想象竞合D.对甲盗窃50克冰毒的行为,应以盗窃罪论处,根据盗窃情节轻重量刑【正确答案】ABCD【答案解析】选项A正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
    2023-12-23
    146人看过
  • 宣告死亡—司考真题答案解析
    经常居住于中国的英国公民迈-克,乘坐甲国某航空公司航班从甲国出发,前往中国,途经乙国领空时,飞机失去联系。若干年后,迈-克的亲属向中国法院申请宣告其死亡。关于该案件应适用的法律,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中国法B.英国法C.甲国法D.乙国法【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十三条规定,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适用自然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本题中,迈-克经常居住于中国,因此适用中国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二章 民事主体  第十三条 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适用自然人经常居所地法律。
    2023-05-03
    291人看过
  • 违约责任—司考真题答案解析
    《合作协议一》签订后,乙公司经甲公司指示向张某、方某支付了4000万元首付款。张某、方某配合甲公司将丙公司的10%的股权过户给了乙公司。2013年5月1日,因张某、方某未将前述4000万元支付给丙公司致其未能向某国土部门及时付款,A地块土地使用权被收回挂牌卖掉。2013年6月4日,乙公司向甲公司发函:“鉴于土地使用权已被国土部门收回,故我公司终止协议,请贵公司返还4000万元。”甲公司当即回函:“我公司已把股权过户到贵公司名下,贵公司无权终止协议,请贵公司依约支付1000万元尾款。”2013年6月8日,张某、方某与乙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二》,对继续合作开发房地产项目做了新的安排,并约定:“本协议签订之日,《合作协议一》自动作废。”丁公司经甲公司指示,向乙公司送达了《承诺函》:“本公司代替甲公司承担4000万元的返还义务。”乙公司对此未置可否。关于2013年5月1日张某、方某未将4000万元
    2023-01-29
    259人看过
  • 价值冲突—司考真题答案解析
    A.婚姻自由作为基本权利,其行使不受任何法律限制B.本案反映了遗嘱自由与婚姻自由之间的冲突C.法官运用了合宪性解释方法D.张-林遗嘱处分的是其财产权利而非其妻的婚姻自由权利【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选项A说法错误。婚姻自由作为基本权利必须依法行使,并非不受任何法律限制。选项B说法正确。张-林在遗嘱中限制了王-珍的婚姻自由,因此张-林的遗嘱自由与王-珍的婚姻自由发生了价值冲突。选项C说法正确。婚姻自由是宪法的基本权利,在解决遗嘱自由和婚姻自由的价值冲突中,法官运用了合宪性解释方法。选项D说法正确。张-林的遗嘱处分的是其房屋所有权,并非处分其妻的婚姻自由权利。
    2023-12-11
    340人看过
  • 诚实守信—司考真题答案解析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法治国家对政府行政活动的基本要求。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必须诚实守信。下列哪一行为违反了诚实守信原则?()A.某县发生煤矿重大安全事故,政府部门通报了相关情况,防止了现场矛盾激化B.某市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承诺给予优惠,因国家政策变化推迟兑现C.某县政府因县内其他民生投资导致资金紧张,未按合同及时支付相关企业的市政工程建设款项D.某区政府经过法定程序对已经公布的城建规划予以变更【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坚持诚实守信,要求行政机关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选项A.B.D符合诚实守信原则。选项A,事故发生后及时公开相关信息。选项B,政府之前虽然作出优惠承诺,但因国家政策变化推迟兑现属于情势变更,是法定事由。选项D,依法定程序对行政决定作出变更。选项C违反诚实守信原则。某县政府因县内其他投
    2023-12-09
    198人看过
  • 单位犯罪案件的审理—司考真题答案解析
    **制药股份公司主要生产健骨消痛丸,公司法定代表人陆某指令保管员韩某采用不登记入库、销售人员打白条领取产品的方法销售,逃避缴税65万元。**公司及陆某以逃税罪被起诉到法院。如**公司在案件审理期间发生下列变故,法院的做法正确的是()A.公司被撤销,不能免除单位和单位主管人员的刑事责任B.公司被注销,对单位不再追诉,对主管人员继续审理C.公司被合并,仍应将**公司列为被告单位,并以其在新单位的财产范围承担责任D.公司被分立,应将分立后的单位列为被告单位,并以**公司在新单位的财产范围承担责任【正确答案】BC【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单位犯罪案件的审理。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刑诉解释》第286条规定,审判期间,被告单位被撤销、注销、吊销营业执照或者宣告破产的,对单位犯罪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应当继续审理。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刑诉解释》第287条规定,审判期间,被告单位合并、分
    2023-05-04
    481人看过
  •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司考真题答案解析
    乙的孙子丙因涉嫌抢劫被刑拘。乙托甲设法使丙脱罪,并承诺事成后付其10万元。甲与公安局副局长丁早年认识,但多年未见面。甲托丁对丙作无罪处理,丁不同意,甲便以揭发隐私要挟,丁被迫按甲的要求处理案件。后甲收到乙10万元现金。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对于“关系密切”应根据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实质进行解释,不能仅从形式上限定为亲朋好友B.根据A选项的观点,“关系密切”包括具有制约关系的情形,甲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C.丁构成徇私枉法罪,甲构成徇私枉法罪的教唆犯D.甲的行为同时触犯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徇私枉法罪,应从一重罪论处【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徇私枉法罪。选项A.B说法正确。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
    2023-05-04
    427人看过
  • 不作为犯罪的判断—司考真题答案解析
    关于不作为犯罪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小偷翻墙入院行窃,被护院的藏獒围攻。主人甲认为小偷活该,任凭藏獒撕咬,小偷被咬死。甲成立不作为犯罪B.乙杀丙,见丙痛苦不堪,心生悔意,欲将丙送医。路人甲劝阻乙救助丙,乙遂离开,丙死亡。甲成立不作为犯罪的教唆犯C.甲看见儿子乙(8周岁)正掐住丙(3周岁)的脖子,因忙于炒菜,便未理会。等炒完菜,甲发现丙已窒息死亡。甲不成立不作为犯罪D.甲见有人掉入偏僻之地的深井,找来绳子救人,将绳子的一头扔至井底后,发现井下的是仇人乙,便放弃拉绳子,乙因无人救助死亡。甲不成立不作为犯罪【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不作为是指行为人在能够履行自己应尽义务的情况下不履行该义务。成立不作为犯在客观上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行为人有作为义务;(2)行为人能够履行特定义务;(3)行为人不履行特定义务,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危害结果。选项A说法正确。小偷翻墙入院行窃,主人有权进行
    2023-12-17
    462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窝藏罪与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界限
      重庆在线咨询 2020-12-22
      1979年刑法没有规定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故以往的刑法理论认为,消灭罪迹与毁灭罪证的行为构成窝藏罪。本法增设了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之后,也有人认为窝藏罪包括帮助湮灭罪迹和毁灭罪证的行为。我们认为,根据刑法的规定,窝藏罪应仅限于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而不包括帮助犯罪人毁灭或者伪造证据的行为。不过,这两种犯罪的法定刑相差较大,如何合理划清其界限,还需要研究。
    • 帮助毁灭证据罪妨害作证罪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8-11
      主要特征: (1)本罪的行为客体是关系他人刑事被告案件的证据。本罪中的所谓证据,仅限于刑事案件的证据,民事诉讼或行政诉讼等案件中的证据,并非本罪的行为客体。本罪的行为客体以关于他人刑事案件的证据为限,因此如果关系自己刑事案件的证据,不属于本罪的行为客体。行为人湮灭自己的犯罪证据,不构成本罪。 (2)本罪的行为是伪造、变造、湮灭、隐匿、使用等。这五种行为具有择一关系,只要行为人有五种行为中的任何一种
    • 上诉的受理—司考真题答案解析
      江西在线咨询 2023-09-08
      下列哪些情况下,法院不应受理当事人的上诉请求?() A.宋某和卢某借款纠纷一案,卢某终审败诉,宋某向区法院申请执行,卢某提出执行管辖异议,区法院裁定驳回卢某异议。卢某提起上诉 B.曹某向市中院诉刘某侵犯其专利权,要求赔偿损失1元钱,中院驳回其请求。曹某提起上诉 C.孙某将朱某打伤,经当地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协议,并申请法院进行了司法确认。后朱某反悔提起上诉 D.尹某诉与林某离婚,法院审查中发现二
    • 包庇罪与帮助毁灭证据罪有什么区别?
      江苏在线咨询 2021-09-27
      包庇罪与帮助毁灭证据罪的区别有:   一、两者的差异在犯罪构成上差别较大。   二、客观方面的表现形式不完全相同。前者表现为犯罪人提供隐蔽处所、财物,帮助其逃逸或者作假证明的行为;后者表现为帮助当事人毁灭证据或者伪造证据,且情节严重的行为。   三、社会危害程度不同。实施包庇罪的行为人一般系在公安司法机关未侦破案件、未发现、未确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情况下,向公安司法机关作假证明,扰乱司法工作的正
    •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与辩护人毁灭证据罪的界限应是什么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7-20
      (1)主体不同。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而后者为特殊主体,只有刑事诉讼中的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才能构成其罪。 (2)帮助的对象不同。本罪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中的当事人,既包括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也包括民事、经济、行政诉讼中的当事人;而后者的当事人,则仅限于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