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民事法律行为中的胁迫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3 08:23:13 337 人看过

胁迫一般包括以下两种情形:(l)以将要发生的、会造成被胁迫人生命、财产、名誉、自由、信誉的损害进行胁迫;(2)以直接对被胁迫人或其亲友实施不法行为,造成对当事人及其亲友的生命、财产、名誉、自由、信誉的损害进行胁迫。此种情形下,不仅合同无效,而且胁迫人直接侵犯了被胁迫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应承担侵权行为责任。

和构成欺诈行为类似,构成胁迫也必须具备4个要件:

(l)胁迫人具有胁迫的故意。胁迫的故意,包括两层意思:第一层是明知会造成被胁迫人发生恐惧而故意进行威胁;第二层是希望通过胁迫行为使被胁迫人作出某种意思表示。

(2)胁迫人实施了胁迫行为。胁迫行为既可以以将来发生的损害,也可以以直接发生的损害相威胁。受胁迫危害的人既可以是被胁迫人的被代理人,也可以是被胁迫人的父母、配偶、儿女等亲属。受危害的客体是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或者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

(3)被胁迫人因胁迫而订立了合同。该要件要求胁迫行为与被胁迫人的意思表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4)胁迫行为是非法的。如果一方有合法根据对另一方施加压力则不构成胁迫。

胁迫和欺诈是两个比较相近的概念,因为二者主观上都有故意,并且其实施的行为都具有不法性。但是,胁迫的危害程度较欺诈为大,因为欺诈仅是故意陈述虚伪事实或隐瞒真实情况,从而使对方陷入错误;而胁迫则以对方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相要挟,如果直接给对方或其亲友造成损害,则构成侵权。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8月03日 23:4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民事法律行为相关文章
  • 胁迫行为是非法的
    胁迫行为给对方施加了一种强制和威胁,这种威胁必须是非法的、没有法律依据的。如果一方有合法的根据对另一方施加某种压力,则不构成胁迫。另外,合同订立以后,一方拒不履行合同,另一方以将要提起诉讼等合法手段向对方施加压力,要求其履行合同,也不构成胁迫。具有胁迫行为在英美刑法中被胁迫行为是可以进行合法辩护的行为。在我国的刑法界,对于胁迫行为有如下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胁从犯中的胁迫是指由于各种原因而在精神程度上受到了一定的威逼或者强制。并指出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并没有完全丧失意志自由,因此仍应对其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第二种观点认为,胁从犯中的胁迫是指受到暴力威胁等精神强制。第三种观点认为,胁从犯中的胁迫是指以剥夺生命,损害健康,揭发隐私损毁财物等对行为人进行的精神强制。英美法系关于胁迫行为的观点与我国关于胁迫行为的观点有所不同,英美法系国家认为虽然胁从犯的行为造成了相应的危害后果,但是如果具有合
    2023-08-16
    377人看过
  • 胁迫行为
    管制
    胁迫一般包括以下两种情形:(l)以将要发生的、会造成被胁迫人生命、财产、名誉、自由、信誉的损害进行胁迫;(2)以直接对被胁迫人或其亲友实施不法行为,造成对当事人及其亲友的生命、财产、名誉、自由、信誉的损害进行胁迫。此种情形下,不仅合同无效,而且胁迫人直接侵犯了被胁迫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应承担侵权行为责任。什么是胁迫胁迫,是指行为人以将要发生的损害或者以直接实施损害相威胁,使对方当事人产生恐惧而与之订立合同。因胁迫而订立的合同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将要发生的损害相威胁,而使他人产生恐惧。将要发生的损害可以是涉及生命、身体、财产、名誉、自由、健康等方面的,这种损害必须是相当严重的,足以使被胁迫者感到恐惧。如果一方所进行的将要造成的损害的威胁是根本不存在的、没有任何根据的,或者受胁迫方根本不会相信的,不构成胁迫。另一种情况是行为人实施不法行为,直接给对方当事人造成人为的损害和财产的损害,而迫使对
    2023-07-21
    448人看过
  • 因受胁迫而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是怎样的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律师补充:胁迫的构成要件一般包括:(一)胁迫人主观上有胁迫的故意,即故意实施胁迫行为使他人陷入恐慌以及基于此恐惧心理作出意思表示。(二)胁迫人客观上实施了胁迫行为,即以将要实施某种加害行为威胁受胁迫人,以此使受胁迫人产生恐惧心理。(三)胁迫须具有不法性,包括手段或者目的的不法性。(四)受胁迫人基于胁迫产生的恐惧心理作出意思表示,即意思表示的作出与胁迫存在因果关系。关于胁迫须注意:(一)胁迫
    2023-05-06
    315人看过
  • 民法典中受胁迫的婚姻关系怎样认定
    一、民法典中受胁迫的婚姻关系怎样认定此处的胁迫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胁迫的行为具有违法性;2、受胁迫方在胁迫的行为下做出了同意结婚这种不真实的意思表示;3、胁迫方须有胁迫对方令其产生恐惧,做出同意结婚的意思表示的故意;4、胁迫的行为与受胁迫方作出同意结婚的意思表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因受胁迫而结婚,是意思表示真实性的重大瑕疵,严重违背婚姻自由的原则,应当否定其法律效力,赋予受胁迫方请求撤销该婚姻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六条【结婚自愿】结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加以干涉。第一千零五十二条【胁迫婚姻】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当事人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二、民法典中无效婚姻有哪些情形1、婚姻无效的情
    2023-06-12
    225人看过
  • 法律中如何认定扒窃行为?
    一、法律中如何认定扒窃行为?司法实践中一般理解为在公共场所或公共交通工具上秘密窃取他人随身携带的财物的行为为扒窃。刑法修正案(八),明确将扒窃以列举的方式成为盗窃罪的罪状之一,是行为犯罪,只要实施了扒窃行为,就构成犯罪,不论窃得财物多少。认定扒窃行为,应重要把握两个特点:一是地点性特征,即发生的地点是车站、码头、广场、集贸市场等公共场所或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二是扒窃的对象是受害人随身携带的财物,既包括带在当事人身上的财物,如口袋中的钱包、手机等,也包括随身带在身边,伸手可及的地方的财物,如当事人吃饭时放在餐桌上的手机、挂在椅子背上衣服中的钱包等。刑法修正案(八)将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修改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
    2023-04-28
    219人看过
  • 受胁迫遗嘱如何认定
    被继承人受威胁写下遗嘱的,遗嘱并不是本人的意愿,所以遗嘱是无效的,认定被胁迫写下遗嘱的,需要由被继承人出面说明。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四条公证遗嘱由遗嘱人经公证机关办理。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注明年、月、日,并由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以录音形式立的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解除后,遗嘱人能够用书面或者录音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2023-04-21
    330人看过
  • 欺诈胁迫民事行为是否有效
    被欺诈、胁迫情形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属于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撤销前该行为有效,撤销后,该行为自始无效。《民法典》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欺诈胁迫民事行为如何认定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
    2023-07-30
    248人看过
  • 如何认定行为人以胁迫手段参与股市的性质
    2014年6月至7月期间,被告人刘某邀请多人到三家按摩店,强迫其“入股”,均被店主拒绝。刘某等人威胁店主“几天内派人赶走店里的客人”,“找一些病入膏肓的病人把门堵住”。第一按摩店的老板给了刘某等人2000元现金,怕惹事;第二按摩店的老板以刘某是尿毒症患者,不怕死为由,对刘某等人不予理睬。刘某等人赶走了店里的几名顾客,并继续威胁说要“找一些绝症病人来打扰生意”,然后离开。第三按摩店老板报警,刘某等人看到警车驶来就离开了。第一种意见认为,刘某等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多次威胁实施损害行为,强行勒索他人财物,构成敲诈勒索罪;第二种意见认为,刘某等人强行勒索他人财物,情节严重,构成敲诈勒索罪斗殴。笔者认为,刘某等人的行为同时构成聚众斗殴罪和敲诈勒索罪,应以想象竞合犯论处。具体理由如下:刘某等人根据刑法第293条第1款第3项的规定,寻衅滋事罪的法定情节之一是“情节严重,强行占有公私财物”。从客观上看,本
    2023-05-07
    113人看过
  • 抢劫罪如何认定受胁迫
    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胁迫方式即精神强制,是以被害人实施某种侵害行为相威胁,使得其不敢反抗而被迫服从行为人的意志。该“胁迫”具有两个特征:暴力性,即必须以要对被害人实施侵害行为(杀害、伤害等)相恐吓、以人身安全的暴力侵害为基本内容。当场性,即胁迫的目的是为了当场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如果是以暴力相威胁,但要求被害人答应日后交出财物,也不属于抢劫罪中的“胁迫”,而是敲诈勒索中的“胁迫”抢劫罪中的“胁迫”方法的两个特征也就是本罪与第274条敲诈勒索罪区别的关键点。如果行为人以某种方式引起他人恐惧,但不符合这两个特征的,即使是非法获得了财物,也不构成抢劫罪。
    2023-05-01
    295人看过
  • 胁从犯中的胁迫行为与紧急避险
    从紧急避险的概念来看,其与胁从犯因被胁迫行为而实施犯罪行为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在英美刑法中,紧急避险与被胁迫行为均作为一种合法的辩护事由,两者的区别不大,但是其主要区别主要在于威胁的来源不同,紧急避险的来源是自然力量,被胁迫行为是人的行为,紧急避险也可以看成是自然力量引起的被迫行为,而被胁迫行为也可以理解成人的行为引起的紧急避险。我国刑法理论认为,作为紧急避险前提的危险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人为的,如犯罪分子以行凶杀人相威胁;二是自然的,如地震,火灾等使得行为人必须立即采取措施等。在被迫行为的场合下,行为人在自身或者他人有生命危险或者身体受到严重伤害的胁迫之紧急场合下,不得已采取的损害较小法益而保护较大法益的行为,完全符合紧急避险的条件。所以,在我国刑法中被胁迫而做出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中的一种,但是,这并不能等同于所有的因被胁迫而实施犯罪的行为都可被当做紧急避险来处理。一、紧急避险与
    2023-06-21
    387人看过
  • 最高人民法院对胁迫民事行为的撤销是多少
    被胁迫撤销民事行为的期限为一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九十日内不行使撤销权;(二)当事人受到胁迫,自胁迫终止之日起一年内不行使撤销权;(三)当事人知道撤销原因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示放弃撤销权。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未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辟谣】主张被胁迫撤销必须有证据吗?真相:是的分析:主张被胁迫撤销必须有证据。要向人民法院请求权利,需要有证据支持自己的诉讼请求,所以必须有证据主张被胁迫撤销。所谓胁迫,就是以后的损害或者直接施加损害威胁,让对方产生恐惧,从而订立合同。提醒撤销胁迫行为后如何处理?一、胁迫行为被撤销后,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2、不能返还或者不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3、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的损失;各方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
    2023-08-07
    118人看过
  • 如何认定因胁迫订立的合同
    因胁迫而订立的合同有两种类型。一是以将要发生的损害相威胁,使人产生恐惧;二是行为人实施不法行为,直接给对方当事人造成人为的损害和财产的损害,从而迫使对方签订合同,这种直接损害可以是对肉体的直接损害,也可以是对精神的直接损害。因胁迫而订立的合同要具有如下构成要件:胁迫人具有胁迫的故意;胁迫者必须实施了胁迫行为;胁迫行为必须是非法的;必须要有受胁迫者因胁迫行为而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思与胁迫者订立的合同。所谓胁迫,是向对方当事人表示施加危害,使其发生恐惧,并且基于此种恐惧而为一定意思表示的行为。构成胁迫行为的条件是:1、胁迫人有胁迫的故意。2、胁迫人实施胁迫行为。胁迫行为是胁迫人对他人及其亲友(如父母、配偶、子女等)施加或者将要施加的对其生命、身体、自由、名誉、荣誉、财产等方面的侵害,既包括现实的强制,也包括精神的恐吓。3、胁迫不法。包括胁迫手段的不法,如非法绑架,也包括胁迫目的的不法,如以向公安机
    2023-04-01
    58人看过
  • 强迫交易罪中威胁的认定
    强迫交易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情节严重的行为。一、强迫交易罪新量刑标准有哪些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强迫交易罪的新量刑标准是以暴力、威胁手段实施下列行为之一:1、强买强卖商品;2、强迫他人提供或接受服务;3、强迫他人参与或退出投标、拍卖;4、强迫他人转让或收购公司、企业的股份、债券或其他资产;5、强迫他人参与或退出特定的商业活动。二、强迫交易罪判几多久强迫交易罪判刑如下:1、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里的“情节严重”,是指多次强迫交易的,强迫交易数额巨大的,以强迫交易手段推销伪劣商品的,造成恶劣影响的,造成被强迫人人身伤害的,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等。“以暴力、威
    2023-06-23
    126人看过
  • 犯罪与学生胁迫行为的法律解释
    被学生胁迫的事如果是犯罪行为的也叫犯罪,行为人构成胁从犯。根据法律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行为人身体完全受强制、完全丧失意志自由或者符合紧急避险条件实施了某种行为的,不构成胁从犯。如果行为人在被胁迫的过程中变成积极主动实施犯罪行为的,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则应按主犯处罚。当事人立遗嘱怎么算是被胁迫1、受外界因素所致,不属本人真实意思表示的遗嘱,算是受胁迫、欺骗所立的遗嘱。按民法典的规定,应认定为无效遗嘱。2、胁迫,指以给他人的人身或者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的行为。遗嘱的遗嘱人因受到要挟而违背了自己的真实的意愿订立的遗嘱,就算胁迫。《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条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胁迫、欺骗所立的遗嘱无效。伪造的遗嘱无效。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八条对于被胁迫
    2023-07-06
    200人看过
换一批
#民法典总则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关系,能够产生当事人预期法律效果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行为的一种类型,是行为中最主要的形式,是法律事实的最基本形式。... 更多>

    #民事法律行为
    相关咨询
    • 如何认定相对应的胁迫行为
      青海在线咨询 2022-11-16
      胁迫行为的认定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具有胁迫的故意。主要表现为明知会造成对方产生恐惧故意威胁,并希望对方因胁迫行为作出某种意思表示; 2、实施了胁迫行为; 3、对方因为被胁迫订立了合同; 4、胁迫行为是非法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条,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 如何认定一般性胁迫行为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6-09
      认定构成胁迫行为的方法: (1)胁迫人一方主观上具有胁迫的故意; (2)胁迫人一方客观上实施了胁迫行为; (3)被胁迫人因胁迫,违背其真实意思表示而订立了合同; (4)胁迫手段违法。
    • 认定受胁迫人的犯罪行为时应该注意什么什么,胁迫犯的行为如何认定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2-15
      在胁从犯的认定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胁从犯在主观上的基本特征在于虽然是非主动、非自愿的,但却并没有失去或完全失去意志自由。如果行为人在身体受到强制的情况下完全失掉了意志自由,则失去了与胁迫者的犯意联络,不具有与胁迫者的共同犯罪故意。根据中国现行刑法第16条的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在这种情
    • 胁迫下的民事行为有没有法律效力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5-11
      1、胁迫下的民事行为没有法律效力,胁迫他人是违法的行为,违法发生的民事行为当然的不具有效力;当事人一方因受胁迫,在违背自己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五十条规定,一方或者第
    • 民法中的胁迫与刑法中的胁迫怎样区分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0-03
      胁迫威胁同意思区别胁迫已经着手实施犯罪,强迫受害做愿意做事,比抢钱拿刀架再脖叫拿钱威胁理解着手犯罪没着手犯罪,概念比胁迫.比抢钱,拦住,用口叫吧钱拿,打死.实际没手实施任何行,例,比敲诈,电打给说给钱杀全家,实际没实施杀,打电行再律已经叫做实施犯罪行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