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迫一般包括以下两种情形:(l)以将要发生的、会造成被胁迫人生命、财产、名誉、自由、信誉的损害进行胁迫;(2)以直接对被胁迫人或其亲友实施不法行为,造成对当事人及其亲友的生命、财产、名誉、自由、信誉的损害进行胁迫。此种情形下,不仅合同无效,而且胁迫人直接侵犯了被胁迫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应承担侵权行为责任。
和构成欺诈行为类似,构成胁迫也必须具备4个要件:
(l)胁迫人具有胁迫的故意。胁迫的故意,包括两层意思:第一层是明知会造成被胁迫人发生恐惧而故意进行威胁;第二层是希望通过胁迫行为使被胁迫人作出某种意思表示。
(2)胁迫人实施了胁迫行为。胁迫行为既可以以将来发生的损害,也可以以直接发生的损害相威胁。受胁迫危害的人既可以是被胁迫人的被代理人,也可以是被胁迫人的父母、配偶、儿女等亲属。受危害的客体是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或者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
(3)被胁迫人因胁迫而订立了合同。该要件要求胁迫行为与被胁迫人的意思表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4)胁迫行为是非法的。如果一方有合法根据对另一方施加压力则不构成胁迫。
胁迫和欺诈是两个比较相近的概念,因为二者主观上都有故意,并且其实施的行为都具有不法性。但是,胁迫的危害程度较欺诈为大,因为欺诈仅是故意陈述虚伪事实或隐瞒真实情况,从而使对方陷入错误;而胁迫则以对方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相要挟,如果直接给对方或其亲友造成损害,则构成侵权。
-
欺诈胁迫民事行为如何认定效力
216人看过
-
胁迫手段在民事法律行为中的性质
250人看过
-
胁迫下的民事行为有没有法律效力
300人看过
-
民法典民间借贷纠纷中胁迫应该如何认定
156人看过
-
合同中的胁迫如何定性?
137人看过
-
民法典欺诈的民事法律行为如何认定,相关法律规定
219人看过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关系,能够产生当事人预期法律效果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行为的一种类型,是行为中最主要的形式,是法律事实的最基本形式。... 更多>
-
如何认定相对应的胁迫行为青海在线咨询 2022-11-16胁迫行为的认定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具有胁迫的故意。主要表现为明知会造成对方产生恐惧故意威胁,并希望对方因胁迫行为作出某种意思表示; 2、实施了胁迫行为; 3、对方因为被胁迫订立了合同; 4、胁迫行为是非法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条,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
如何认定一般性胁迫行为上海在线咨询 2022-06-09认定构成胁迫行为的方法: (1)胁迫人一方主观上具有胁迫的故意; (2)胁迫人一方客观上实施了胁迫行为; (3)被胁迫人因胁迫,违背其真实意思表示而订立了合同; (4)胁迫手段违法。
-
认定受胁迫人的犯罪行为时应该注意什么什么,胁迫犯的行为如何认定台湾在线咨询 2022-02-15在胁从犯的认定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胁从犯在主观上的基本特征在于虽然是非主动、非自愿的,但却并没有失去或完全失去意志自由。如果行为人在身体受到强制的情况下完全失掉了意志自由,则失去了与胁迫者的犯意联络,不具有与胁迫者的共同犯罪故意。根据中国现行刑法第16条的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在这种情
-
胁迫下的民事行为有没有法律效力香港在线咨询 2022-05-111、胁迫下的民事行为没有法律效力,胁迫他人是违法的行为,违法发生的民事行为当然的不具有效力;当事人一方因受胁迫,在违背自己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五十条规定,一方或者第
-
民法中的胁迫与刑法中的胁迫怎样区分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0-03胁迫威胁同意思区别胁迫已经着手实施犯罪,强迫受害做愿意做事,比抢钱拿刀架再脖叫拿钱威胁理解着手犯罪没着手犯罪,概念比胁迫.比抢钱,拦住,用口叫吧钱拿,打死.实际没手实施任何行,例,比敲诈,电打给说给钱杀全家,实际没实施杀,打电行再律已经叫做实施犯罪行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