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日前颁布并于本月内实施《广东省劳动仲裁错案责任追究试行办法》(以下简称为《办法》),其中规定,劳动仲裁员出现十大错误将被追究责任,严重办错案的将被取消仲裁资格。
10项违规行为要究责
《办法》要求,劳动仲裁员出现因故意或严重过失,导致认定案件事实、适用法律依据明显错误的将被追究责任。列入到追究责任范围内的行为包括:违反规定,故意对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案件不予受理;对不应当受理的案件违法受理,或因过失使依法应当受理的案件未予受理;对不应当受理的案件违法受理,造成严重后果的;明知具有法定回避情形,故意不依法自行回避,或者对符合法定回避条件的申请,故意不作出回避决定,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涂改、隐匿、伪造、偷换证据材料或者指使、支持、授意他人作伪证的,或者以威胁利诱方式收集证据的,丢失或者因过失损毁证据造成严重后果的;篡改、伪造或者故意损毁庭审笔录、合议庭评议记录、仲裁委员会讨论记录的;故意拖延办案或者因过失延误办案,造成严重后果等10项行为。
错案追究时效一年
《办法》规定,错案追究时效为一年,自认定错案事实发生之日起算。在错案追究的有效期间,根据错案情节轻重,对错案责任人给予处理,错案频繁,仲裁员当年发生2件或以上错案,审批人当年发生4件或以上错案的,要受到暂停办案、审批或不予通过年审的处理,经省劳动仲裁机构培训考核合格后再继续履行职责;情节严重,错案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取消仲裁员资格,解聘仲裁员职务;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不服处罚者可申请复议
《办法》还规定,一经认定为错案,所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立即对案件进行纠正。明知案件有错而坚持不予纠正或阻碍上级对错案进行查处的,对发生错案的仲裁机构领导人、直接责任人和相关人员按规定从重处理。而主动承认错误,积极纠正错案,及时消除不良影响的,可以从轻或免于追究责任。
案责任人对错案的认定及应承担责任不服的,在一定时限内可申请复议或复查。但复议、复查期间,不停止对错案责任人的追究决定执行。
-
仲裁员办案违法将追究过错责任
323人看过
-
非法行医者将被追究何种刑事责任
69人看过
-
广东省劳动仲裁错案责任追究试行办法
283人看过
-
劳动仲裁调解后公司可以追究员工责任吗
322人看过
-
执行人消极将被追究责任
304人看过
-
云南: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将被追究责任
336人看过
仲裁,是指将争议提交给争议之外中立的第三方,由其对当事人的纠纷居中调解,并作出裁断的行为。根据适用对象不同,仲裁可分为民商事仲裁、海事仲裁、国际争端仲裁等。劳动争议仲裁是仲裁制度中的一种,旨在解决劳动纠纷。劳动争议仲裁既具有仲裁制度共有的某... 更多>
-
劳动仲裁结束后需要追究责任吗河南在线咨询 2022-04-17员工从单位辞职后,如果是在一年之内,用人单位是可以继续追究责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之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在实际操作时一般离职后一年内可以
-
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辞职后还能追究法律责任吗福建在线咨询 2022-04-24员工从单位辞职后,如果是在一年之内,用人单位是可以继续追究责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之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在实际操作时一般离职后一年内可以
-
劳动仲裁后马上就要辞职,请问追究劳动者责任吗湖南在线咨询 2022-04-12员工从单位辞职后,如果是在一年之内,用人单位是可以继续追究责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之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在实际操作时一般离职后一年内可以
-
哪些违章行为将要被追究事故全责宁夏在线咨询 2022-06-08违章行为要负事故全责的情形: 1、道路交通事故中的逃逸一方; 2、道路交通事故中伪造现场或者毁灭证据的一方; 3、机动车与没有过错的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由机动车承担全责等。
-
请列出对行政执法人员追究错案责任6种行为?安徽在线咨询 2022-11-01(1)违法拘留或者违法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给公民的人身或财产造成损害、给法人或其他组织造成损失的;(2)没有法定依据实施行政处罚,或者违反法定程序实施行政处罚的;(3)擅自改变行政处罚种类、幅度,或者违法委托实施行政处罚的;(4)实施罚款、没收财物不使用法定单据,违法自行收缴罚款,或者向行政机关返还罚款、拍卖款项的;(5)将罚款、没收的财物截留、私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收受他人财物,或者使用、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