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一个规模庞大、效率高的股市能够充分反映整个社会资金供求关系及其变化。同时,它还可以通过广泛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将货币政策变化的反应传递给实体经济。从我国的现实来看,股票市场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其规模仍然比较小。中国证监会公布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2年底,深沪证券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1224家,总市值38329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7.43%。如果不可上市和流通的部分,股票流通的市场价值为1兆2485亿元,仅占GDP的12.19%,这一比例不仅远远低于美国的120%,英国的138%,香港的180%,而且低于印度的75%和泰国的92%。同时,股票市场结构不合理。从现代科技管理的角度看,我国证券市场尚未形成合理的层级结构。目前,我国还缺乏适合创业型中小企业的二板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投资者选择余地不大;市场区域布局不合理,广大中西部地区缺乏合理的市场布局;证券交易种类太少,股指期货、债券期货等与证券相关的金融衍生品尚未推出。投资者缺乏有效的对冲工具。由此可见,规模有限、结构不平衡的股票市场对经济金融的影响有限,难以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撑和促进作用。货币政策通过股票市场传导的有效性必然受到极大限制
股票市场与货币市场的融合程度较低。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有赖于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只有当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融合程度较高时,各个市场的资金价格才能有效引导资金在不同市场之间快速流动,从而达到调节资金供求的目的。从我国目前的现实来看,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利率(收益率)缺乏内在联系,股票价格的变化也不能准确反映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主要原因是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思路是优先发展能够为经济发展筹集资金的资本市场(主要是股票市场),使货币市场的发展滞后于资本市场。我们知道,货币市场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高于资本市场,货币市场滞后于资本市场的事实使得两个市场的利率和收益率存在明显差异。当货币政策发生变化时,投资者很难有效比较银行存款、股票等不同金融资产的收益率,这降低了他们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因此,货币政策不可能试图通过中介目标来控制股票价格,使其达到预期目的
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还不明显p>上世纪90年代,股市的长期繁荣是美国等西方国家通过股市的财富效应激活市场、促进经济良性循环的重要因素。股市的持续繁荣,不仅使投资者因金融财富的增加而产生额外的消费支出,而且有助于投资者形成良好的收益预期(心理上使股票投资收益由暂时性收益变为永久性收益),这使得长期边际消费倾向呈现扩大趋势,消费支出进一步增加。同时,更合理的投资者结构(在美国,居民个人主要通过各种基金组织参与股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个人投资者分享股市持续繁荣的成果。中国股市之所以难以出现财富效应,是因为中国股市持续繁荣的趋势不明显,股价波动过大,投机因素较多,投资者难以形成“持久”的收益预期。同时,不合理的投资者结构也制约着财富效应的形成。长期以来,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一直以散户为主。据统计,截至2002年底,全国共有投资者开户6884万户,其中个人投资者占99.13%。但由于投资水平低、获取信息能力有限,整体投资收益不高,具有资金和信息优势的机构投资者成为股市繁荣的最大受益者。但这些机构投资者通常由少数人或经济实体投资,投资收益的分配严重倾向于机构投资者和个人大投资者,中小投资者难以分享股价上涨的成果。根据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低收入者的货币政策执行力高于高收入者。因此,机构投资者和大型个人投资者并不是将股票投资收益主要用于消费,而是停留在股票市场通过循环投资获得更大收益,财富效应难以有效形成和发挥。因此,货币政策变量的变化主要可以调整社会资金的分配结构,货币政策难以通过财富效应渠道实现有效传导,股市存在明显的制度缺陷p>由于历史和体制原因,中国股市的功能定位被简化为“融资”——为国有企业发展和改革筹集资金。这种政策取向导致了证券市场发展和运行中的一系列制度缺陷:(1)公司上市制度不科学。目前,我国公司上市制度已由审批制改为核准制。虽然不再由政府直接审批,但仍需经证券公司推荐,并接受专家评审等程序。因此,我国上市公司质量仍然存在问题,上市公司总量仍然受到严格的计划限制,股票供给不能对股市需求的变化做出灵敏的反应。(2)股权结构不合理。我国上市公司大多是通过国有企业改制设立的。现有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存在国有股(包括国有股、国有法人股)、法人股、内部职工股和社会公众股,股权过度集中于国有股。作为公司的大股东,国家无法解决“所有者缺位”的问题,导致“内部人控制”现象在我国上市公司相当普遍,公众股东的投资行为趋于短期化。国有股、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不仅造成市场分割,不利于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和资源有效配置,降低了股票市场效率,但也进一步扩大了政策变化对股市的影响,扭曲了股市的价格形成机制。(3)信息披露制度不规范。有的上市公司不能及时、准确地披露法律信息,有的甚至隐瞒重大事项或散布虚假信息,达到上市、资产重组或操纵股价的目的。(4)证券监管制度不完善。长期以来,我国证券监管遵循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监管手段以“政策性”为主。证券市场运行的政策性特征明显,证券监管中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行政手段与法律手段的运用不协调。由于股票市场存在上述制度缺陷,股票价格严重偏离上市公司的真实价值。在大多数情况下,货币政策的变化只能刺激股市投机或引起股价大幅波动,而不能借助股市影响实际经济活动。因此,一般而言,股价指数与CDP的相关性较弱,股市不能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
-
我国股市传导货币政策存在哪些障碍
426人看过
-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股票市场
479人看过
-
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278人看过
-
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及其政策问题
207人看过
-
股指期货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
337人看过
-
我国推行股票期权制度的障碍
206人看过
货币是度量价格的工具、购买货物的媒介、保存财富的手段,是财产的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本质上是所有者之间的约定。它反映的是个体与社会的经济协作关系。 货币政策是一种宏观经济政策,是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也是间接调控经济的政策,其具有长... 更多>
-
短期融资券市场利于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重庆在线咨询 2023-06-13按照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货币政策的传导既有通过银行信贷渠道的传导,也有通过市场利率变化的传导。目前,我国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决定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还主要是依靠信贷传导途径,货币政策传导受商业银行行为的影响很大。完善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提高经营水平,使其行为对货币政策操作产生正反馈效应,是加强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手段,但实现这种转变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目前比较现实的做法是加强货币政策的市场传
-
货币政策的传导方式有哪些?货币政策的传导作用主要有哪些具体内容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3-05按照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货币政策的传导既有通过银行信贷渠道的传导,也有通过市场利率变化的传导。目前,我国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决定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还主要是依靠信贷传导途径,货币政策传导受商业银行行为的影响很大。完善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提高经营水平,使其行为对货币政策操作产生正反馈效应,是加强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手段,但实现这种转变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目前比较现实的做法是加强货币政策的市场传
-
货币政策是什么辽宁在线咨询 2022-05-231、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所采取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是一种宏观经济政策,是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也是间接调控经济的政策,其具有长期性和短期性相结合的特点。 2、货币政策一般具有一定的目标,即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目标是一国的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依据。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一般来说有四个,即稳定物
-
中国XX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运用什么货币政策工澳门在线咨询 2022-10-30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运用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一)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规定的比例交存存款准备金;(二)确定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三)为在中国人民银行开立账户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再贴现;(四)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五)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其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及外汇;(六)国务院确定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运用前款所列货币政策工具时,可以规定具体的条件和程序。
-
什么叫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云南在线咨询 2022-10-25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条规定,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为实现其最终目标有一个传导机制,并有一个时间过程,一般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最终目标。也就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运作,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活动,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最终影响国民经济宏观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