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离婚是指夫妻一方或双方因同谋或被对方欺诈而作出离婚的真实意思。一般来说,虚假离婚包括两种情况:通谋离婚和欺诈离婚。通谋离婚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双方没有离婚的真实意思,不符合协议离婚的实质性条件。(2)双方以离婚为手段,达到共同或各自的目的。多生孩子逃避计划生育;为了逃避债务;为双方享受国家分房或购房优惠政策;为子女办理农转非户口等。(3)双方都有恶意串通离婚的意图,共同采取欺诈或隐瞒真相的方式,欺骗婚姻登记机关取得离婚登记。(4)通谋离婚一般是暂时的,预期目的达到后,双方通常按约定再婚。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弄假成真,离婚后不顾原来的约定,不愿意再婚或与他人再婚,从而容易引发纠纷。欺诈离婚具有以下特征(1)这种离婚是欺诈者的真实意思,而欺诈者没有离婚的真实意思。对方同意离婚是基于对方伪造事实或隐瞒事实。如果你知道真相,你不会同意离婚。(2)欺诈者的目的是骗取对方同意离婚,以达到真正离婚的目的,因此没有再婚的意思,而欺诈者则期望在目的达到后再婚。(3)被欺诈方既是受害者,又与欺诈方共同欺骗婚姻登记机关。假离婚可以发生在登记离婚程序或诉讼离婚程序中。但在法律上,没有假离婚,只要办理离婚登记就是真正的离婚,双方都是自由的,一方不能强迫另一方再婚。
假离婚买房风险
1、财产风险
共同财产可能变成一方的婚前财产。我国《民法典》明确规定了夫妻一方的婚前个人财产范围,一方的婚前财产为夫妻一方的财产。一对夫妻原有两套房属共有财产,“假离婚”时两套房产归女方,在离婚协议上约定两套房屋归女方所有,即使后来复婚,这两套房都属于女方的婚前财产,属于女方个人财产。
2、“弄假成真”风险
有些“假离婚”者本来已经约定,在实现不正当目的之后再行复婚。然而,离婚之后有些人却“假戏真做”,一方见异思迁,抛弃另一方,拒绝复婚,从而致使双方矛盾激化,引发事端,形成社会不安定隐患。根据现行《民法典》和《婚姻登记条例》立法精神,为最大限度保障婚姻自由、尊重当事人人身自由及隐私,在行政程序上已取消对虚假离婚的处罚,即婚姻登记机关不再对虚假离婚登记行使撤销权。也就是说,虚假离婚后婚姻关系出现问题,无法获得婚姻关系上的救济,其不利后果完全由当事人自己承担。
在当代社会,现在很多的人们购买房屋之后,结完婚发现自己想要多分的一些财产,就会利用假离婚的这样一种方式,来进行一个非法的财产获得,此时必须要注意到的是,离婚就会立即发生的法律效力。
-
假药销售如何界定?
57人看过
-
离婚如何界定过错方
116人看过
-
孕期病假与事假如何界定?
461人看过
-
离婚年龄的界定:如何确定?
334人看过
-
销售假药罪如何界定如何认定
303人看过
-
年假满十年如何界定
445人看过
在法律上,只要双方已经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或者通过诉讼的方式解除婚姻关系,就意味着双方已经离婚成功。法律上不存在假离婚一说。无论是双方处于协议离婚期间或者是诉讼离婚期间,只要双方没有拿到离婚证书或者是离婚判决书、离婚调解书,都代表着离婚的程... 更多>
-
长病假如何界定安徽在线咨询 2023-01-28职工因病或非因工负伤连续休假在六个月内的称为“短期病假”,超过六个月的称为“长期病假”。职工因病或非因工负伤休假日数按实际休假日数计算,连续休假期内含有休息日、节假日的应予剔除。
-
离婚如何界定过错方香港在线咨询 2022-06-04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离婚过错方一般指具有以下情形的一方: (一)重婚; (二)与他人同居; (三)实施家庭暴力;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五)有其他重大过错。无过错方在离婚时,可向过错方请求损害赔偿,比如精神损失费等。实务中,无过错方需要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过错方的过错,如保证书、聊天记录、视频、照片等。
-
如何界定婚假假期的相关规定是什么山东在线咨询 2022-12-051、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 2、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不再享受晚婚假。 3、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4、在探亲假(探父母)期间结婚的,不另给假期。
-
离婚的过错方如何界定河南在线咨询 2022-07-03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离婚过错方一般指具有以下情形的一方: (一)重婚; (二)与他人同居; (三)实施家庭暴力;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五)有其他重大过错。无过错方在离婚时,可向过错方请求损害赔偿,比如精神损失费等。实务中,无过错方需要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过错方的过错,如保证书、聊天记录、视频、照片等。
-
法律,如何界定,婚外同居如何界定天津在线咨询 2022-10-17一、婚外同居怎么界定婚外同居是指有配偶者与他们指有配偶者与婚外的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的共同居住的行为。婚外同居需要满足三个条件,才能构成婚外同居的情况。 1、有配偶者; 2、不以夫妻名义; 3、持续、稳定的共同居住。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民法上,2001年之后,法律不认可事实婚姻。也就是说对于没有领取结婚证,但是有配偶的,属于同居关系,法律不认可此时的婚姻状态。因此,一方与他人同居时不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