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肇事逃逸,逃逸方全责。根据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承担全部责任:(一)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逃逸的;(二)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为逃避法律责任追究,当事人弃车逃逸以及潜逃藏匿的,如有证据证明其他当事人也有过错,可以适当减轻责任,但同时有证据证明逃逸当事人有法定情形的,不予减轻。
电动汽车肇事逃逸的责任划分
电动汽车肇事逃逸的责任划分共分五类,即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和无责任。
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责任,是由公安机关按照事故现场勘验和调查的事实,依据交通法规而作出的鉴定。它是以责论处、处罚得当、赔偿合理的基础,将直接关系到当事人要承担刑事、民事和行政责任问题。因此,必须充分运用各种证据材料和计算数据进行全面、合理的分析和认定。
1.全部责任和无责任。完全由当事人中一方违章造成的事故,由违章者负全部责任,而与事故无直接因果关系的另一方无责任。
2.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主要因一方违章,另一方或第三方也有违章行为造成的事故,主要违章者要负主要责任,另一方或第三方负次要责任。
3.同等责任。造成交通事故的各方当事人均有违章行为,情节相当,各方负同等责任。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第六十一条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承担全部责任:
(一)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逃逸的;
(二)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
为逃避法律责任追究,当事人弃车逃逸以及潜逃藏匿的,如有证据证明其他当事人也有过错,可以适当减轻责任,但同时有证据证明逃逸当事人有第一款第二项情形的,不予减轻。
-
汽车肇事逃逸怎么认定?
149人看过
-
汽车肇事逃逸怎么认定?
87人看过
-
肇事逃逸逃逸怎么认定责任
276人看过
-
肇事逃逸怎么认定责任?
66人看过
-
电动车肇事逃逸责任怎么认定
495人看过
-
碰车后肇事逃逸怎么认定责任
452人看过
交通事故处理的程序如下: 1、立即停车、保护现场。 2、抢救伤员并报警处理。如果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 3、接到当事人或其他人的报案之后,按照管辖范围予以立案。 4、交管部门受理案件后,立即派员赶赴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勘... 更多>
-
电动车肇事逃逸怎么认定双方责任四川在线咨询 2021-12-26电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应当判断是否属于机动车。 1、如果是普通电动车相撞,或者普通电动车与行人相撞,不能按照道路交通法的规则确定责任,应当按照民法侵权责任的一般过错原则,确定责任。电动车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责任。 2、如果该电动车属于机动车,或者普通电动车与机动车相撞的按交警的责任认定书上确定的责任承担。交通事故主次责任划分比例,其具体内容如下:一、交通事故各方的责任比例(一)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
-
汽车交通肇事逃逸怎么认定责任?浙江在线咨询 2023-07-01交通肇事后逃逸责任的认定是: 1、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六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六十万元以上的。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交通肇事逃逸和双方责任认定四川在线咨询 2023-07-20“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责任认定, 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 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而对于“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 (1)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
-
双方肇事逃逸怎么定事故责任江西在线咨询 2023-07-24肇事逃逸对事故责任的影响如下: 1、事故因当事人逃逸,而无法认定当事人责任的场合,无论事故各方的实际责任如何,均推定逃逸方承担全部责任; 2、事故一方当事人逃逸,事故的认定结果是双方均无责任,即意外事故,也要由逃逸方承担全部责任; 3、事故一方当事人逃逸,事故的认定结果是逃逸方有安全违法行为或驾驶有错误,他方没有过错,逃逸方负全责; 4、事故一方当事人逃逸,事故的认定结果是事故当事人双方均有责任,
-
肇事逃逸怎么定责,肇事逃逸责任怎么认定江苏在线咨询 2022-08-10认定交通肇事的逃逸行为如下: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5、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