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案
1、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不补缴应纳税款、不缴纳滞纳金或者不接受行政处罚的;
2、纳税人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又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的;
3、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二)量刑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一、中国对逃税罪的量刑标准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
立案逃税罪的规定
265人看过
-
我国刑法对逃税罪的立案规定?
414人看过
-
逃税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该罪的量刑标准又是什么
330人看过
-
税务总局立案调查多领域偷逃税款问题,偷逃税款的量刑标准
289人看过
-
逃税罪量刑标准介绍逃税罪怎么判
382人看过
-
逃税罪多少钱立案2024
361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中国刑法逃税罪怎么立案山东在线咨询 2022-05-15逃避缴纳税款,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不补缴应纳税款、不缴纳滞纳金或者不接受行政处罚的; (二)纳税人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又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
-
立案逃避商检罪量刑标准青海在线咨询 2021-11-09逃避商检罪既遂的量刑标准:违反《进出口商品检验法》规定,逃避商品检验,必须经商检机构检验的进口商品未经检验擅自销售使用,或者必须经商检机构检验的出口商品未经检验合格擅自出口。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逃税罪立案标准犯罪人逃税罪标准山东在线咨询 2021-10-10逃避纳税,涉嫌以下情况之一的,应立案起诉:(1)纳税人欺诈,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不申报,逃避纳税,金额在5万元以上,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的10%以上,税务机关依法发出追缴通知后,不缴纳应纳税款,不缴纳滞纳金或不接受行政处罚的;(2)纳税人5年内逃避纳税,受到刑事处罚或税务机关二次以上行政处罚,逃避纳税避纳税款,金额在5万元以上,占各税种应纳总额的30%以上的义务部分,(30%以上)逃避纳税款,
-
追逃税款罪的立案标准? ?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3-24、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不补缴应纳税款、不缴纳滞纳金或者不接受行政处罚的; 2、纳税人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又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的; 3、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
-
逃税罪去哪里立案浙江在线咨询 2022-07-22逃税罪的客体是指逃税行为侵犯了我国的税收征收管理秩序。二、客观要件: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