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若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一、债权人撤销权纠纷管辖规定
债权人撤销权纠纷管辖规定:法律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因此,提起撤销权诉讼的,应当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二、起诉离婚应该去哪起诉离婚
需要起诉离婚的当事人,可以前往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进行起诉。如果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可以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提起诉讼的时候,应当提交离婚起诉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三、当事人起诉离婚去哪里?
离婚诉讼一般应向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提起,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夫妻一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另一方起诉离婚的案件,可以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夫妻双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一方起诉离婚的案件,由被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没有经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诉时被告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
合同纠纷如何起诉 怎么提起合同纠纷诉讼
369人看过
-
特许经营合同纠纷应该如何起诉,起诉状怎么写
435人看过
-
起诉合同纠纷如何申请冻结?
315人看过
-
请教合同违约纠纷起诉状应该如何撰写?
264人看过
-
装修纠纷未签合同如何起诉
277人看过
-
合同纠纷的起诉法院如何选择
126人看过
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 离婚诉讼的完整流程: 1、有二审:起诉→受理→审理→调解→判决→上诉→二审→判决立即生效 2、... 更多>
-
因买房合同纠纷起诉标准,买房合同纠纷应该如何起诉云南在线咨询 2021-10-31购房合同纠纷起诉程序如下: 一、写起诉状。 二、向被告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应当提交起诉状及相关证据材料,并根据被告人数提交起诉状及证据复印件,并提交准备好的材料。 3、法院认为符合立案条件的。 4、立案后,立案庭应当立即或者通过邮政快递向当事人送达开庭传票;需要直接送达的,由立案庭交付法警队执行。 五、缴纳诉讼费。 六、开庭审理。
-
合同纠纷如何起诉 怎么提起合同纠纷诉讼西藏在线咨询 2022-10-11一、梳理案情收集证据。 现有证据包括合同及合同履行的相关材料,要求是原件。如果这些材料不是原件,应让律师审查是否会影响诉讼结果。 二、确定管辖法院。 对于合同纠纷来讲,管辖可分为约定管辖和法定管辖。如果合同中有有效的管辖法院约定条款,就以合同中约定的法院为管辖法院。如没有约定管辖,则实行法定管辖。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一般要到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起诉。 三、聘请律师。 对于复杂案件以及在异地诉讼
-
如何对企业合同纠纷起诉海南在线咨询 2023-09-02委托律师书写起诉状,选择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起诉状,提供相应的证据,法院受理之后同意立案的会通知当事人,然后开庭审理此案,进行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最后下达民事判决书,这就是起诉企业合同纠纷的主要流程。
-
合同中合同纠纷怎么写起诉状,该如何规定的新疆在线咨询 2023-12-04合同中合同纠纷写起诉状应当明确原告和被告的一些基本身份情况以及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部分。当然了,产生合同纠纷之后,首先是可以私底下协商来解决的,实在不行的话再到人民法院起诉来处理。
-
如何起诉土地承包合同纠纷上海在线咨询 2023-07-26(一)不涉及财产关系的:2000元-30000元/件。 上下浮动幅度:20% 但收费额不足2000元的按2000元收取。 (二)涉及财产关系的,按争议标的额的以下费率实行分段累计收费: 标的额费率 10万元以下的部分(含10万元)6% 10-50万元的部分(含50万元)5% 50-100万元的部分(含100万元)4% 100-500万元的部分(含500万元)3% 500-1000万元的部分(含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