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受工伤后企业瞒报怎么办?
受工伤后企业瞒报的可以自行申请工伤认定,《工伤认定办法》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受伤害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二、《工伤认定办法》
第五条: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受伤害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按照本办法第四条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第六条: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填写《工伤认定申请表》,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劳动、聘用合同文本复印件或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人事关系的其他证明材料;
(二)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后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第七条: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符合要求,属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管辖范围且在受理时限内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受理。
第八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收到工伤认定申请后,应当在15日内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材料完整的,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材料不完整的,应当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收到申请人提交的全部补正材料后,应当在15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决定受理的,应当出具《工伤认定申请受理决定书》;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出具《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
第九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可以根据需要对申请人提供的证据进行调查核实。
第十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核实,应当由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共同进行,并出示执行公务的证件。
第十一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在工伤认定中,可以进行以下调查核实工作:
(一)根据工作需要,进入有关单位和事故现场;
(二)依法查阅与工伤认定有关的资料,询问有关人员并作出调查笔录;
(三)记录、录音、录像和复制与工伤认定有关的资料。调查核实工作的证据收集参照行政诉讼证据收集的有关规定执行。
有关工伤认定的条件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应当基于实际的工伤伤残情况来进行办理,不同的工伤伤残结果所需要赔偿的标准也是不同的,如果对工伤赔偿的结果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起诉到法院进行处理。
-
工伤死亡瞒报后果
79人看过
-
工业企业员工受伤工资怎么核算
74人看过
-
企业工伤工人受伤后的赔偿问题
489人看过
-
企业员工受到行政处罚后怎么办
204人看过
-
瞒报工伤怎样赔偿
73人看过
-
企业职工工伤企业破产了怎么办
396人看过
直系亲属一般指的是两者之间存在直接的血缘联系的亲属,其中包含有配偶、公婆、岳父母、子女及其配偶、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及其配偶、曾祖父母、曾外祖父母等等,如果养父母因为收养、或者抚养关系也能成为直系亲属的关系,例如收养人与收养的... 更多>
-
-
受伤后企业转让企业经营权转让后工伤赔偿责任怎么办?新疆在线咨询 2022-07-03根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转让,由承继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进行赔付。 国务院 《工伤保险条例》 第四十三条用人单位分立、合并、转让的,承继单位应当承担原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责任;原用人单位已经参加工伤保险的,承继单位应当到当地经办机构办理工伤保险变更登记。 用人单位实行承包经营的,工伤保险责任由职工劳动关系所在单位承担。 职工被借调期间受到工伤事故伤害的,由原用人单位承担工
-
企业工伤申报超过30天怎么办湖北在线咨询 2022-07-03单位的员工,企业工伤申报超过30天的规定是因出于种种意外导致员工的工伤认定,未能在《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的时间内提出申请,也是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说明并请求受理的。
-
企业申报工伤时限超了怎么办贵州在线咨询 2022-07-24企业申报工伤时限超期,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说明情况,申请工伤认定。如果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的话,由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工伤保险条例》 第十七条,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
-
企业拒绝岗位工伤申报怎么办宁夏在线咨询 2022-07-22(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