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间接故意不作为?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14 10:11:46 484 人看过

一、间接故意

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主观心理态度。

特征:认识因素为明知结果可能发生;意志因素为放任结果发生。放任是指放纵不管,也就是说行为人既不是积极地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又不采取有效措施来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而是报着听之任之、放纵不管、无所谓的态度。

间接故意的不同表现形式:

1、行为人追求一个非犯罪的结果,而放任另一个危害结果发生;

2、行为人追求一个危害结果发生,而放任另一个危害结果发生;

3、在突发性的危害中也存在间接故意,对于行为人临时起意、动辄行凶、不计后果的行为,可以根据行为人造成的危害结果来确定(造成他人伤害的,就定故意伤害罪;造成他人死亡的,就定故意杀人罪)。

二、不作为

不作为是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义务,能够履行而不履行的危害行为。不作为分为纯正的不作为和不纯正的不作为。纯正的不作为是指刑法以不作为的方式规定为犯罪,行为人以不作为的形式实施,从而构成犯罪的情形。不纯正的不作为是指,刑法以作为的方式规定为犯罪,行为人以不作为的方式实施,最终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或者特定危险的出现,与作为的方式相当。

特征:行为人负有作为的义务,即当为;行为人能够实施该项行为,即能为;行为人未实施该项行为并造成了严重后果,即未为。

义务的种类:

1、法律规定的义务;

2、职务和业务的要求;

3、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

4、先行危险行为引起特定义务。

间接故意中存在放任心理,放任与不作为之间似乎是有着某种天然的联系:放任就是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做就是不作为。这种理解很容易使人产生这种结论:不作为如果主观方面是故意,则其必定是间接故意。

不作为与作为都是危害行为的一种,是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不能简单的认为不作为就是过失或间接故意,作为就是直接故意。不作为同样可以是直接故意。

纯正的不作为(如遗弃罪)的主观形态多数为直接故意。遗弃罪中,行为人主观上是明知自己不履行某种抚养义务会导致危害社会的结果,而不履行抚养义务的。不纯正的不作为中,行为人主观的心理状态同样可以是直接故意。如不做为方式故意杀人罪。如果成年人A为了杀害未成年人B,明知B不会游泳而带其游泳,在B溺水时又不履行救助义务,最终导致B身亡。那么A就是很明显的直接故意杀人。

三、故意杀人

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1、主体。一般主体,即已满14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2、主观方面。本罪在主观上须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故意杀人的动机是多种多样和错综复杂的。常见的如报复、图财、奸情、拒捕、义愤、气愤、失恋、流氓动机等。动机可以反映杀人者主观恶性的不同程度,对正确量刑有重要意义。

3、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1)行为方式:作为或者不作为。

(2)行为的对象:人的身体。

(3)行为的手段:多种多样。

(4)行为的情节和后果的认定,不属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情形。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02日 21:2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抚养义务相关文章
  • 逃逸致人死亡能否包括不作为的间接故意杀人
    1、交通肇事发生后,肇事者明知受害人如果不及时抢救会有生命危险,却径自逃跑,致受害人延缓抢救时机而死亡。在此情形下,尽管在某种意义上行为人对受害人的死亡具有间接故意的心态,但逃逸行为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构成行为,是依附于肇事行为存在的。逃逸行为仅是交通肇事后的一种延伸,就如同伪造货币后的使用行为,属于不具有独立性的事后行为。显然在我国刑法对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尚未规定为遗弃罪的情况下,逃逸行为不是独立的构成行为,而仅视为加重的构成情节。我国刑法有关犯罪构成的理论表明,认定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构成何种犯罪是从主客观两方面来进行确定的。认定行为人构成不作为的间接故意杀人,是过于强调行为人主观方面恶的动机和态度,而忽视了行为的客观方面,违背了主客观相统一的定罪原则,将不作为的间接故意杀人罪的范围扩大了。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将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结果作为故意杀人罪的客观方面的构成要件的结果,也违背了
    2023-06-03
    487人看过
  • 醉驾罪中,间接故意和直接故意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醉驾间接故意的情况:一、为了实现某种非犯罪意图而放任一个危害结果发生;二、对某一对象实施犯罪行为时,放任对另一对象造成的危害结果。区别:一、认识因素有所不同;二、对危害结果发生的意志因素明显不同;三、特定危害结果发生与否,对两种故意及其支配之下的行为定罪的意义也不同;四、直接故意的主观恶性大于间接故意。间接故意杀人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直接故意杀人与间接故意杀人都是行为人明知自己行为会发生致人死亡的结果,并且不反对这种结果的发生。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对结果发生的认识程度上和接受态度上不同,直接故意杀人对结果的预见既包括必然发生也包括可能发生;而间接故意杀人则只能是预见到结果的可能发生。同时,直接故意杀人积极追求被害人死亡的结果;而间接故意杀人则对被害人死亡的结果抱有无所谓的放任态度,不积极追求,但也不加防止,而听之任之。另外,从犯罪形态来看,直接故意杀人存在着未遂,而间接故意杀人却不存在未遂。应
    2023-07-23
    51人看过
  • 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1)在认识因素上,二者都明确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2)在意志因素上,二者都不反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此外,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分类只是犯罪故意内部的一种理论分类,在立法上确定罪名和司法上使用罪名时,都不使用这两个概念,统称为故意。如故意杀人罪不能分别称之为直接故意杀人罪和间接故意杀人罪。一、该怎样认定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在故意的心理状态下实施的犯罪。1、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必须是明知的。这种明知既包括明知必然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也包括明知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2、行为人必须是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不论行为人明知的是危害结果必然发生,还是可能发生,只要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就构成故意犯罪。希望危害结果发生和放任危害结果发生在程度上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就是《刑法》上通常说的“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
    2023-03-14
    57人看过
  • 是否将间接暴力视为故意伤害罪?
    间接暴力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需要分析是否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构成故意伤害罪的要件有: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健康权,所谓身体权是指自然人以保持身体、器官等组织完整性为内容的人格权。客观要为非法伤害他人身体。有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必须非法进行。如果法律允许某种伤害行为,就不能构成故意伤害罪。间接暴力所致轻伤?间接暴力所致轻伤是指间接暴力作用时通过纵向传导、杠杆作用或扭转作用致使受伤。间接暴力致人受伤案件可分为故意伤人和过失伤人。如果构成故意伤害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过失致人重伤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
    2023-07-08
    194人看过
  •  诈骗罪间接故意的特点是什么?
    诈骗罪涉及到的行为具有间接故意,其构成要件包括犯罪对象为公私财物所有权、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诈骗罪涉及到的行为具有间接故意,其构成要件包括:1.犯罪对象为公私财物所有权。2、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3、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4、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诈 骗 罪 间 接 故 意 的 特 征 是 什 么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手段,使被害人受蒙蔽而自愿将财产交出的行为。诈骗罪间接故意的特征在于,被害人并非因为被欺骗而产生直接、必然的财产损失,而是因为被欺骗后产生了一种错误的判断,导致其自愿处分财产。因此
    2023-09-08
    311人看过
  • 间接故意会比直接故意罪轻吗
    从法律上讲,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都属于故意犯罪。从法律的规定上看,如犯罪杀人罪的只要构成故意犯罪,无论是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在量刑上没有区别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3-06-14
    292人看过
  • 直接故意伤害与间接故意伤害
    间接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所构成的犯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故意伤害致死与间接故意杀人的共同点是,都属于故意犯罪,都发生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一、故意侵占罪的概念犯罪故意犯罪的种类有哪些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犯罪故意的种类如下:1、直接故意犯罪: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所构成的犯罪;2、间接故意犯罪: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所构成的犯罪。二、犯罪故意的特征有哪些1、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必须是明知的。这种明知既包括明知必然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也包括明知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2、行为人必须是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
    2023-03-05
    297人看过
  • 有什么叫什么间接故意的情况
    间接故意有以下几种情况:(1)为了追求一个合法的目的而放任一个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2)为了追求一个非法的目的而放任另一个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发生;(3)在突发性案件中不计后果,动辄捅刀子的情形。(4)间接故意的主观恶性小于直接故意。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有什么区别间接故意是犯罪故意的一种类型,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1)认识因素有所不同,直接故意包括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两种情况,间接故意只有明知可能一种情形。(2)对危害结果发生的意志因素明显不同。间接故意是放任结果发生,即听之任之、满不在乎,容忍、同意危害结果的发生;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是希望结果发生或明知道必然发生的情况下放任结果发生。(3)特定危害结果发生与否,对两种故意及其支配之下的行为定罪的意义也不同。(4)直接故意的主观恶性大于间接故意。《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
    2023-08-02
    456人看过
  • 不作为故意杀人罪的义务根据是什么
    不作为故意杀人罪是指有义务实施而不去实施某项行为导致相对人死亡。与传统的故意杀人罪不同,不作为故意杀人罪是不作为,而传统的故意杀人是积极的作为。既然不作为故意杀人罪是不作为某种义务,那么不作为故意杀人罪的义务根据是什么呢?不作为,作为危害行为的基本表现形式之一,其含义如何,刑法理论上众说纷纭。笔者认为,不作为是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特定法律义务(不仅仅是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并且能够实行而不实行的行为。不作为犯罪,则是指以不作为形式实现的犯罪,即负有特定法律义务,能够履行该义务而不履行,因而危害社会,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作为义务是不作为犯罪的核心,反映了不作为犯罪的基本犯罪事实和构成要素之本质特征。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根据或来源有哪些?我国刑法学界存在诸多不同见解。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三来源说。认为不作为特定义务的来源有:法律有明文规定;职务或业务上的要求;行为人先前的行
    2023-04-19
    492人看过
  • 故意杀人罪间接故意是怎么认定的?
    一、故意杀人罪间接故意是怎么认定的?1、行为人追求一个直接故意杀人的犯罪目的而放任另一个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2、行为人追求一个非犯罪目的而放任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3、突发性的犯罪,不计后果,放任他人死亡的结果的发生。二、故意杀人罪在法律中怎么规定的[刑法条文]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百三十八条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前三款罪的,依照前三款的规定从重处罚。第二百四十
    2023-04-28
    384人看过
  • 间接故意不成立哪些罪
    间接故意犯罪。间接故意犯罪其有以下几种解释:一,是明知其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二,是明知其行为可能会发生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三,是明知其行为可能引起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有意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因此,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换而言之,预见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而加以放任,就是间接故意。法律规定《刑法》第14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即行为人表述的心理态度,放任行为危害结果发生为间接故意犯罪。
    2023-04-21
    264人看过
  • 主观要件: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即主观上明知自己的”不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这种不作为行为会产生劳动者不能及时实际得到劳动报酬的社会危害后果,却希望或放任这种后果发生。应认定为故意的几种情况:1、明确表示拒不作为的即明确拒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应当然地认定为故意。包括无正当理由拖欠,不论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2、虽表示应支付,但主动实施作为,为不支付找借口的,应认定故意。如无正当理由转移财产,造成无支付能力假像的;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或指使发放劳动者劳动报酬的工作人员逃匿,造成无法支付假像的;非法克扣工资或罚款的。故意包括间接故意吗故意犯罪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两类,间接故意是指放任犯罪行为、犯罪结果发生而造成的犯罪。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第十五条【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
    2023-08-17
    415人看过
  • "间接谋杀"是什么意思?
    间接谋杀中行为人只是认识到可能发生被害人死亡的结果而采取一种放任的意志因素,即被害人死不死无所谓的态度。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没有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有效地阻止,既无所谓希望,也无所谓反对,而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任凭它发生与否,对结果的发生在行为上持一种消极的态度,但在心理上是肯定的,不与其意志冲突。蓄意谋杀判多长时间蓄意谋杀他人,构成故意杀人罪,一般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但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情形主要包括:义愤杀人、激情杀人、受嘱托杀人、帮助他人自杀、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023-07-15
    105人看过
  • 间接故意可以认定为诈骗罪吗
    可以。间接故意亦能构成诈骗犯罪,其理由主要在于:1、刑法目的的要求。刑法的目的在于追求社会的幸福,而非个人的幸福,因此,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之目的无论产生于何时均是非正义的,容忍该种行为,也“有违最大多数人之最大幸福的刑法功利主义总原则”。2、刑法的谦抑性原则的要求。刑法的谦抑性并不是说刑罚越少越好,而是要求刑罚权的行使应限于必要的干预。3、实践的要求。上述行为人事前对自己的履约能力并无把握,抱着侥幸心理或者随机应变的态度,于事中或事后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对此种情况,如果一定要求有直接故意才能构成诈骗犯罪,显然不利于对诈骗犯罪的打击。《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
    2023-06-03
    401人看过
换一批
#子女抚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抚养义务不能放弃。能放弃的通常不是义务,而是权利。抚养义务是一种法定义务,是父母所承担的教育、抚养子女的责任,不可以放弃。不履行抚养义务,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例如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遗弃子女的,会构成遗弃罪,要承担刑事责任。... 更多>

    #抚养义务
    相关咨询
    • 不作为是属于间接故意吗
      江苏在线咨询 2023-04-25
      不作为犯罪与间接故意犯罪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不作为犯罪可以是直接故意犯罪,也可以是间接故意犯罪,还可以是过失犯罪。 犯罪客观方面的危害行为可以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以不作为方式实施犯罪的称为不作为犯罪。不作为犯罪的核心是行为人行为违反了法律的命令规范,即“应为而不为”,它是与作为犯罪相对的概念,而与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没有直接关联。 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危害结
    • 间接故意一定是不作为犯罪吗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2-12
      间接故意不一定是不作为犯罪。不作为犯罪与间接故意犯罪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不作为犯罪可以是直接故意犯罪,也可以是间接故意犯罪,还可以是过失犯罪。犯罪客观方面的危害行为可以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以不作为方式实施犯罪的称为不作为犯罪。不作为犯罪的核心是行为人行为违反了法律的命令规范,即“应为而不为”,它是与作为犯罪相对的概念,而与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没有直接关联。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
    • 不作为犯罪有犯罪间接故意吗
      广西在线咨询 2022-10-06
      间接故意不一定是不作为犯罪。不作为犯罪与间接故意犯罪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不作为犯罪可以是直接故意犯罪,也可以是间接故意犯罪,还可以是。犯罪客观方面的危害行为可以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以不作为方式实施犯罪的称为不作为犯罪。不作为犯罪的核心是行为人行为违反了法律的命令规范,即“应为而不为”,它是与作为犯罪相对的概念,而与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没有直接关联。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
    • 犯罪未遂能作为间接故意么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6-29
      间接故意犯罪不存在犯罪未遂。我国《刑法》第23条第1款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从刑法这一规定可以看出,犯罪未遂的成立应具备三个条件: (1)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犯罪; (2)没有发生犯罪分子所追求的危害结果; (3)没有发生危害结果是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 要成立犯罪未遂,一个必要的条件是须有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而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 什么是间接故意?怎样认定间接故意
      河北在线咨询 2022-11-15
      间接故意是犯罪故意的一种类型,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没有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有效地阻止,既无所谓希望,也无所谓反对,而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任凭它发生与否,对结果的发生在行为上持一种消极的态度,但在心理上是肯定的,不与其意志冲突。 间接故意一般发生在以下两种情况: (1)为了实现某种非犯罪意图而放任一个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