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险就是通过补偿为职工所带来医疗费用的一种保险。宜昌医疗保险缴费标准按照10%和5.5%缴纳。那么在缴纳的过程中有什么变化,其主要的缴费标准又什么区别。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宜昌基本医疗保险缴费标准。。
宜昌基本医疗保险缴费标准
1.未满35周岁的按3%;年满35周岁未满45周岁的按3.5%;年满45周岁未满60周岁的按4.8%;年满60周岁未满70周岁的按5%;年满70周岁的按5.2%。
2.按10%缴费:既享受住院医疗待遇,又可按缴费人的年龄按月划分个人账户;
3.按5.5%缴费:只享受住院医疗待遇,不划分个人账户。
宜昌基本医疗保险住院起付标准
1、职工住院起付标准
一级医疗机构300元,二级医疗机构500元,三级医疗机构800(宜昌市二医院、仁和医院、宜昌市中医院650元);床位费限额(元):一级医疗机构15元,二级医疗机构20元,三级医院25元。
2、居民住院起付标准
一级医疗机构100元,二级医疗机构300/150元(二次及以上)元,三级医疗机构500/250元(二次及以上)
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
1.职工医疗保险报销
甲类:按在职与退休人员分别分段计算。3000元以下分别报85%、88%;3000-5000报88%、90%;5000-10000报90%、92%;10000至封顶线报92%、95%
乙类:单价在100元以上的按70%报销,100元以下的按80%报销。特殊治疗,特殊检查:经审核批准方可使用,费用单项核算。单价300元(含300元)以下的报销80%,单价300元以上的报销70%
2、居民医疗保险报销
甲类:一级定点医疗机构为80%,二级定点医疗机构为70%,三级定点医疗机构为60%
乙类:一级定点医疗机构为70%,二级定点医疗机构为60%,三级定点医疗机构50%
-
宜昌市城区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养老、医疗保险最新缴费标准
348人看过
-
韶关市医保缴费年限,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年限
144人看过
-
医疗保险缴费基数是多少,怎么买老年人医疗保险
229人看过
-
我国宜昌社保最低缴费基数是多少?
207人看过
-
宜昌市2022年社保缴费基数
414人看过
-
宜春市代缴基本医疗保险费流程有哪些
436人看过
-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基数是多少,如何确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数湖南在线咨询 2022-04-28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基数是:用人单位以国家规定的职工工资总额为缴费基数;职工以本人上年工资收入为缴费基数.新参加工作的职工按第一个月的工资为缴费基数;如医疗保险费缴费基数无法确定,按当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计算.职工工资低于上年社会平均工资60%的,按社会平均工资的60%计算.高于上年社会平均工资300%的,按社会平均工资300%为计算基数.因此各地医保缴费有差别的。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用人单位与个
-
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缴费比例和缴费基数是多少北京在线咨询 2021-03-19一、养老保险: 1、缴费基数:上限为23118元;下限为3082元; 2、最低缴费金额:单位 585.58元,个人 246.56元; 3、最高缴费金额:单位4392.42元,个人1849.44元; 4、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团体缴费比例:单位20%,个人8%; 5、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缴费比例:业主19%,雇工8%; 二、医疗保险: 1、缴费基数上限:23118元;缴费基数下限:4624元; 2
-
单位社保里的基本医疗保险缴费是多少重庆在线咨询 2022-11-03因社会保险还没实行全国的统筹,各地缴费基数和比例也有些差别,企业职工社会保险的缴纳比例一般为养老保险单位20%个人8%;医疗保险单位6-8%个人2%;失业保险单位2%个人1%;工伤保险单位1-3%个人不缴纳;生育保险单位0.9-1%个人不缴纳。
-
怎么按最低基本医疗保险基数缴纳医疗保险费,个人如何缴纳基本医疗山东在线咨询 2022-02-15首先,各统筹地区要确定一个适合当地职工负担水平的个人基本医疗保险缴费率,一般为工资收入的2%,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适当提高个人缴费的比例。 其次,由个人以本人工资收入为基数,按规定的当地的个人缴费率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在个人缴费基数,应该指出不是按本人基本工资或标准工资为基数,而是按国家统计局规定的工资收入统计口径为基数,即以全部工资性收入,包括各类奖金、劳务收入和实物收入等所有工资性收入为基数,乘
-
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比例与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标准及待遇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4-08一,单位医疗保险缴纳比例按照《实施方案》规定:用人单位按本单位职工档案工资总额的7%缴纳;职工按本人档案工资收入的2%缴纳; 1,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 2,退休人员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单位按相关规定缴纳。二,事业单位医保参保人员: 1,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在编在岗人员及退休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局局机关除外); 2,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在编在岗人员及退休人员; 3,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