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偷窃行为的后果
偷盗,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情节严重者,涉嫌犯罪,依法要追究刑事责任。对失盗者个人来言,被侵犯了财产权利,且极易产生报复等心态,引发社会矛盾,从此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发现问题偷盗行为,要严厉打击。法律链接:《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
二、构成盗窃罪的行为有哪些
根据刑法分则、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下列行为以盗窃罪论处:
1、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
2、盗窃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
3、以牟利为目的,盗接他人通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码号或者明知是盗接、复制的电信设备设施而使用的。
4、将电信卡非法充值后使用,造成电信资费损失数额较大的。
5、盗用他人公共信息网上账号、密码上网,造成他人电信资费损失数额较大的。
6、盗用他人或单位电话打境外色情电话,构成犯罪的。
7、盗窃假币、毒品等违禁品的。
8、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而窃取财物的。
9、非邮政工作人员非法开拆他人信件,并从中窃取财物数额较大的。
10、非法实施采种、采脂、挖笋、掘根、剥皮等行为,牟取经济利益数额较大的。
11、将国家、集体、他人所有并已经伐倒的树木窃为己有,以及偷砍他人房前屋后、自留地种植的零星树木,数额较大的。
11、盗窃电力、煤气、天然气等无形物的。
三、盗窃罪取保候审的条件
涉嫌盗窃罪,只要犯罪嫌疑人符合条件就可以申请办理取保候审。《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4、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
什么是偷窃他人劳动成果的行为?
312人看过
-
偷窃行为怎样判?
317人看过
-
偷窃行为被发现后的处罚方式
131人看过
-
偷窃行为的法律归属疑问
473人看过
-
如何判断偷窃行为的刑罚?
451人看过
-
偷盗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465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什么是偷税, 偷税行为, 偷税行为会有什么后果, 偷税行为有什么后果山东在线咨询 2022-03-07偷税是指纳税人以不缴或者少缴税款为目的,采取各种不公开的手段,隐瞒真实情况,欺骗税务机关的行为。按照新《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偷税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伪造(设立虚假的账簿、记账凭证)、变造(对账簿、记账凭证进行挖补、涂改等)、隐匿和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二是在账簿上多列支出(以冲抵或减少实际收入)或者不列、少列收入;三是不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仍然拒不申报;四是进
-
偷偷窃用别人的财物的行为福建在线咨询 2022-11-27对于入室盗窃、扒窃的,只要实施了盗窃行为就构成犯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偷窃行为怎么判海南在线咨询 2024-03-22偷窃行为的判决,根据不同的情况,分析如下:1、如果偷盗如果不构成犯罪的,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罚;2、如果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3、如果如果属于情节较重的情况,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4、如果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5、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减轻。
-
没有实施偷窃行为的人是否构成偷窃罪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4-02主观上没有非法占有为目的,不应该构成盗窃罪,盗窃罪是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一)盗窃金融机构,
-
偷窃行为可以和解的吗重庆在线咨询 2023-09-041、偷盗是可以调解的,双方只要就此次时间打成和解的话法院方可以免除或者减轻此次的判罚。 2、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 双方当事人和解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听取当事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的意见,对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主持制作和解协议书。 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