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进步,劳动者和企事业法人的领导者法律观念日益增强,自觉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令人忧虑的是,一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内容不规范,有的竟然钻劳动合同的“空子”,“合法”地欺骗劳动者,使劳动者的权利受到损害。这种劳动合同欺诈的现象应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
我国法律规定,严禁企业与劳动者签订的合同中出现“发生伤亡事故由劳动者自行负责”的条款。可是,有些企业劳动保护条件差,安全卫生不执行国家标准,加之追求利润而不在劳动保护和安全卫生上投入经费,生产中往往容易造成人员伤亡,便在劳动合同中写入违法条款。江南某化工公司是一家以生产农药为主的企业,在该公司的《劳动协议》中有这样的条款:“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定,否则,造成中毒或死亡事故概由自己负责;未经许可自行延长劳动时间所造成的中毒等后果自行负责……”如果不是发生严重的中毒事件,公司的职工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亲手签下的“劳动协议”竟是一份以生命安全为代价的“生死合同”。
一些招用外来劳动人员的单位,怕劳动者“跳槽”,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将其身份证、现金等做“抵押物”,甚至扣押其平时应得的福利或工资等,劳动者如有违约,则扣押物不予返还。某汽车公司向所属各部门发出了《关于交纳全员风险抵押金的通知》,要求公司所有职工一次交齐风险抵押金,风险金最高金额为20000元,最低2000元,并规定,如本年度在经营、工作中不能完成工作任务或出现较严重违纪等问题,实施必要的扣罚。实际上,强迫职工交纳风险抵押金,单方面地实施制裁,违反了《劳动法》第三章第十七条的规定,侵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个别企业用钻法律空子的方法损害职工的利益。陈某到某中外合资单位搞财务管理工作,原有的劳动合同到期时,单位突然提出与他再签订一个半年期合同。已58岁的陈某没有多想就与单位签了约。半年后他收到单位的退工单时不禁愕然,原来劳动部曾颁布新规定,1995年2月10日以后续签劳动合同的,合同停止后外商投资企业可不再给予职工经济补偿。陈某40多年的工龄补偿金就这样被企业“巧妙”地运用法律“剥夺”了。针对此类现象,有关人士指出,为使劳动制度改革正常运行,应加强新法规、政策的宣传,事先告诉职工应有的权利和义务。职工也应增强学法、懂法的意识,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欺诈分子警示:房产销售警惕
105人看过
-
擦亮眼睛警惕劳动合同陷阱
404人看过
-
劳动者入职要警惕无效合同
224人看过
-
警惕“到岸价格”下的海运欺诈
237人看过
-
警惕租赁合同的欺诈骗术租客最好季付租金
401人看过
-
对方交易异常,需警惕欺诈风险
414人看过
合同欺诈的构成要件有: 1、欺诈人有欺诈的故意; 2、欺诈人实施了欺诈行为; 3、被欺诈人因欺诈而陷入错误; 4、被欺诈人因错误而为意思表示。 因欺诈订立的合同,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撤销或者变更。... 更多>
-
签订劳动合同时, 应警惕哪些劳动合同, 要注意哪些问题山西在线咨询 2022-02-03警惕六种劳动合同1、“霸王合同”:在有一些劳动合同中的“由甲方决定”、“按照甲方的相关规定执行”等字样,这些条款只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出发,却把求职者放在了被动从属的地位。2、“押金合同”:一些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里用各种名目向求职者收取风险基金、保证金、抵押金等,一旦求职者主动要求离开用人单位,这些抵押金就很难要回来了。3、“暗箱合同”:还有一些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根本不与劳动者协商,也不向劳动者
-
如何警惕网络金融诈骗?新疆在线咨询 2023-12-10作为网络金融用户,只要做到保管好“一卡、二码、三要素”,牢记“四要三不要”,就可以有效防范金融诈骗。如:不轻易点击不明链接,设置包含字母数字或符号的复杂网络金融专用密码并定期修改。收到短信后立即与银行官方客服、朋友等联系,经过核实确认没有问题后再打开短信链接。
-
劳动合同期间发生欺诈劳动合同能否终止湖南在线咨询 2021-11-05劳动合同终止发现合同欺诈,应当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公司欺诈劳动者如何解除劳动合同广东在线咨询 2021-12-22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欺诈的,劳动者不需要终止,因为合同无效,即合同未签订。法律规定,对方以欺诈、胁迫或者利用危险的手段签订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合同无效。
-
单位欺诈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吗?上海在线咨询 2022-06-09单位订立劳动合同时欺诈劳动者可以解除。订立合同时一方存在欺诈手段,使对方订立合同违背真实意思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被撤销的合同自始不具有法律约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