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查的意义
目前,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暴露了不少的问题:发展缺乏规划,机构不断臃肿;政府与市场的职责不清;放权过度、约束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等等。导致社会管理秩序不规范、财政负担不断加重,严重阻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事业单位改革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事业单位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到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如何充分认识这项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如何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如何采取多种形式,清除思想障碍,使广大职工认识到事业单位改革是大势所趋,从而自觉关心改革,理解、支持和积极投身改革,增强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为改革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事关事业单位改革的成败。我们针对事业单位改革这个热点问题,就事业单位人员的心态及有关基层单位领导对它的看法,我们组织调查组在全县事业单位及乡镇机关范围内进行了一次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收集他们对这项改革的看法,找出难点、热点,集思广益,进行归纳总结,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各级党政领导制订切实可行的政策献计献策。
二调查的范围
这次共调查了18乡镇,125个单位,其中:开发经营类单位41个,公共服务类35个,行政管理类46个,中介机构及其它3个,范围遍及除罗城、金江、河伯、郦家坪四个乡镇外的所有其它乡镇的七站八所、乡镇政府、学区、部分中学、小学、私立学校,以及县卫生局、县人民医院、卫校、防疫站、妇幼保健院,劳动局、水利局、农业局、农机局、林业局、畜牧局、环保局、广播局等机关事业单位。这次调查共收调查问卷205份,调查的内容多、涉及面广,调查单位广泛全面,调查的样本人数多并且是随机的,因此这次调查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三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一是调查对象分布范围及结构层次。在调查的205人中,事业单位人员占91.7%,非事业单位人员占8.3%,非事业单位人员中,主要是乡镇机关负责人及少数企业单位人员;在调查人员单位属性方面:开发经营类事业单位占23.4%,公共服务类占42.4%,行政管理类占30.7%,中介机构及其它类占3.4%;其中:单位负责人占25.4%,单位班子人员占14.1%,中层管理人员占7.3%,普通职员占53.2%。
二是技术结构。在调查205人中,专业技术人员占81.5%,非专业技术人员占18.5%。同时在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占12%,中级职称占62.3%,初级职称占25.7%。
三是年龄结构。在调查205人中,30岁以下的占16.1%,30至50岁的占70.2%,50岁以上的占13.7%。
四是文化结构。在调查205人中,大专以上占67.3%,高中以上的占31.7%,初中以下的占1%。
四调查的主要内容
一是被调查者对改革的态度与了解程度。(一)在支持度方面。在调查的205人中,对事业单位改革表示支持的占80.%、反对的占2%、不支持也不反对的占18%。人们普遍对改革表示赞同。(二)在时间要求方面。对事业单位改革完成的时间,上面要求在2005年以前完成,对这一时间要求表示赞同的占70.2%、觉得太快的占18%、觉得太慢的占11.7%。(三)在改革的内容了解方面。问及是否知道或听说事业单位要改革时,回答知道的占93.5%,但还有6.5%的人没听说过;在问及是否知道事业单位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和推行岗位管理、实行聘任制以及改革单位内部收入分配制度时,回答知道的占44.4%,不全清楚这个内容的占43.4%,不知道的占12.2%。
二是被调查者单位对改革的准备情况。在回答本单位是否为改革准备时,回答已做方案的占8.3%,正在准备的占37.3%,观望的占37.7%,不知道的占16.7%。在所有的调查单位中,总定编人数是5299人,而现有实际人数是6948人,他们认为只需要的人数是6071人,只需现有人数的87.4%。
三是改革的主要困难。被调查者认为本单位改革的主要困难是:(一)人员安置难。认为人员安置难的占73.7%。(二)缺改革经费。认为缺安置费、各项保险费等改革经费的占68.3%。在医疗保险方面,57.1%的人没有入保,只有42.9%的人已入保。教育战线的基层教师基本上未入保。在养老保险方面,24.9%的人没有加入,只有75.1%的人已参保。(三)单位债务问题。认为是单位债务大的占52.2%。在单位债务方面,有些事业单位有巨大的债务,在问及改革后谁来偿还债务的问题时,58%的人认为由单位与财政共同来偿还,33.2%的人认为由财政来偿还,7.3%的人认为由单位来偿还,还有1.5%的人不回答。(四)其它困难。认为还有其它困难的占8.8%。
四是对事业单位改革优劣的评价。(一)认为事业单位改革好的理由。认为工作积极性会提高的占75.6%,认为工资待遇会提高的占33.7%,觉得公平些的占56.1%,其它占2.9%。(二)认为事业单位改革不好的理由。认为就业压力大占5.9%,认为招聘会更不公平占3.4%,认为工资可能会下降占2%,其它原因占1.5%。(三)对实行合同聘任制的评价。事业单位改革后,打破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人员实行招聘制,认为好的占83.9%,认为不好的占4.9%,认为还不知道的占11.2%。(四)对改革模式的评判。事业单位类型多,性质不一样,认为事业单位改革用每个类型一个模式好的占28.8%,根据各个单位情况特定的占68.8%。(五)对财政断奶的评价。事业单位改革后,开发经营、中介机构等单位财政可能会对它断奶,认为好的占37.6%,认为不好的占30.7%,认为不知道的占31.7%。有些事业单位改革后,它自收自支,完全成了企业,认为好的占41.5%,认为不好的占36%,认为还不知道的占22%,不回答的0.5%。改革后,企业化的事业单位,认为它国有好的占30.7%,认为民营好的占47.8%,认为不知道的占21%,不回答的0.5%。
五是对重新择业及聘任期限的看法。(一)本人的择业观。如果在首次聘任中未能竞聘上岗,选择单位内部转岗安置的占18.5%。本地条件许可时,选择跨单位流动调剂安置的占21.5%。选择停薪留职另找出路的占32.2%。选择进修学习的占12.7%。条件许可时,选择提前离岗退养的占25.9%。选择等待单位下次聘任的占3.9%。(二)要求单位对落聘者承担的责任。事业单位改革后,就如何搞好单位富余人员再就业的问题,要求单位创办新的经济实体的占44.4%,要求重新进行职业技术培训的占23.4%,要求搞好劳务输出的占13.2%,要求为其搞好失业保险的占37.6%。(三)对聘任期限的看法。关于改革后聘用人员聘任期限问题,认为3年以下最好的占20%,认为3至5年最好的占63.4%,认为5年以上最好的占14.1%,还不知道的占2.4%。
-
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促进事业单位改革与发展
241人看过
-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历程与经验
394人看过
-
关于事业单位改制转企问题的思考
177人看过
-
桂世勋:关于改革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
396人看过
-
50岁事业单位的编制改革方案
223人看过
-
公益类事业单位要怎么改革
344人看过
保险费是指当投保人参加保险时,根据其投保时所订的保险费率,向保险人交付的费用。当保险财产遭受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全部或部分损失,或人身保险中人身发生意外时,保险人均要付给保险金。保险费由保险金额、保险费率和保险期限构成。... 更多>
-
事业单位退休金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双轨制是什么意思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3-30退休金双轨制是指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金制度,即两套并行的退休金体系。一套是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退休制度,由财政统一支付“吃皇粮的人民公仆”的养老金;另一套是社会企业单位的“缴费型”统筹制度,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而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标准远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差距大概是3~5倍。但是,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
-
演艺公司改制为事业单位江苏在线咨询 2022-05-031、我国事业单位改革仍处于政策性全面展开的初期阶段,对该演艺公司定性为企业还是事业单位,法律现尚无明确规定。虽然已改名为公司,但该公司可能仍未改变其原事业单位性质,其执照很可能不是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而是沿用文化部门颁发的许可证。如上述分析存在,一审法院的判决就难说是错判。 2、文理之间,您可能感觉委屈,其实,大不可必,您只要去北京市人事仲裁委员会提交人事仲裁申请书即可。
-
事业单位如何改为公司制企业?河南在线咨询 2022-10-14导读:事业单位怎样改制为公司制企业来源:作者:事业单位怎样改制为公司制企业我们对国有企业改制曾经做了大量的调研和实际工作,有不少心得体会,也有很多经验和教训。现在针对事业单位在转制、改制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 事业单位怎样改制为公司制企业来源:作者:事业单位怎样改制为公司制企业我们对国有企业改制曾经做了大量的调研和实际工作,有不少心得体会,也有很多经验和教训。现在针对事业单位在转制、改制过程中涉及到的
-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后会被清退吗贵州在线咨询 2021-12-16临时工与事业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双方未变更劳动合同,事业单位可以非过失解雇,但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应当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年支付一个月的工资。
-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怎么做?贵州在线咨询 2021-11-15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分为行政机构或者转为行政机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转为企业;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总体目标:到2020年,建立功能明确、运行高效、治理完善、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公益服务新格局和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