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淆行为与商业混同的区别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4-01-05 14:13:13 413 人看过

商业混同行为是指通过不正当手段混淆消费者对商品来源的认知,损害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商业混同行为包括假冒注册商标、使用近似名称、包装等引起混淆的行为,以及伪造质量标志、产地等虚假表示。随着社会关系复杂化,还涌现出企业名称与商标混同、电子商务主体混同等问题。因此,法律对商业混同行为的界定和规制具有重要意义,以维护正当市场秩序。

商业混同行为是指在市场经济中,不同经营者之间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竞争优势或者混淆消费者对其商品来源的认知,导致市场秩序混乱,损害消费者权益,危害市场健康的行为。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第(一)(二)项,商业混同行为包括假冒他人注册商标、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知名商品的行为,以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的行为。此外,随着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各种不正当行为都涌现出来,如企业名称与商标的混同等,电子商务中的主体混同行为,域名与商标的混同等。因此,对商业混同行为进行法律界定和规制,以维护正当的市场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商业混同行为对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因此对其进行法律界定和规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商业混同行为包括假冒注册商标、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标识、伪造认证标志等行为。随着社会关系的复杂化,新形式的混同行为也不断涌现。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商业混同行为的监管,以维护正当的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只有通过法律手段,我们才能确保商业活动的公平竞争,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2019修正):第二章 不正当竞争行为 第六条 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混淆行为,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

(一)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

(二)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包括简称、字号等)、社会组织名称(包括简称等)、姓名(包括笔名、艺名、译名等);

(三)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域名主体部分、网站名称、网页等;

(四)其他足以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的混淆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2022修正): 第八章 附 则 第六十八条 经营者依照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行使知识产权的行为,不适用本法;但是,经营者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适用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2019修正):第二章 不正当竞争行为 第十一条 经营者不得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24日 19:5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商业混同相关文章
  • 虚假标示行为与商业混同行为
    一、虚假标示行为虚假标示是指经营者在商品或其包装的标识上,对商品的质量标志、产地或者其他反映商品质量状况的各种因素作不真实的标注,欺骗购买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该行为的表现形式有:一是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质量标志(如3C认证标志)的作用在于客观、公正地向购买者传递商品质量特性的信息,商家通过伪造或冒用质量标志,虚构商品质量状况,骗取购买者信任,引导购买者选购其商品。二是伪造商品的产地。其通常的做法是将不是产于某地的商品却在商品或包装上直接标明产于某地或以图形等其他方法暗示某一产地。三是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对反映商品质量的各种因素作不真实的标注,如对商品制作成分、性能、规格、等级、生产日期等以不真实的文字说明或图形指示使购买者对商品质量产生误解。二、虚假表示行为具有以下特征1、虚假表示的本质为造成或足以造成引人误解的后果,会导致消费者对商品质量产生错误的认识和理
    2023-06-07
    415人看过
  • 商业混同行为的认定
    (1)混同行为的主体商业混同行为涉及的主体有三方:混同行为人,被混同人,消费者。混同行为人是指实施商业混同行为的人;被混同人是指合法权益被混同行为所侵害的经营者;消费者是指混同行为人所仿冒的商品或服务的购买者(已经购买或者可能购买),并不完全等同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定义的消费者。鉴于混同行为人是商业混同行为中最关键、最核心的主题,本文仅对混同行为人进行研究。混同行为人应是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为人,即经营者。(2)商业混同行为的主观方面商业混同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既可能是故意,也可能是过失,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行为人故意实施商业混同行为,其目的在于以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冒充竞争对手的知名产品或服务,或者使消费者产生某种错误认识或误购。(3)商业混同行为的客体混同行为是以商业标识作为侵犯客体或对象的,即所谓混同就是经营者对特定的商业标识的混同,从而导致市场混淆或者其他损害。商业标识包括商标,商号和域名
    2023-06-07
    488人看过
  • 反向假冒与反向混淆区别是什么
    一、什么是反向假冒反向假冒,2001年《商标法》修改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新增第五十二条第(四)项,将学界惯称为反向假冒的行为明确为法定的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所谓反向假冒,是指在商品销售活动中将他人在商品上合法贴附的商标消除,换上自己的商标,冒充为自己的商品予以销售的行为。二、什么是反向混淆所谓反向混淆,是与传统意义上的混淆(正向混淆)相对而言的,即在后商标使用人对商标的使用已使之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以致于消费者会误认为在前的商标使用人的商品来源于在后商标使用人或认为二者之间存在某种赞助或认可的联系。实践中,在后商标使用人可能将他人在先注册的商标用作商标、商号、商品名称等商业标识。反向混淆一词并不是传统商标法律制度中的概念,它是由上世纪70年代美国法院通过若干相关案例提炼而来。我国商标法并未明确规定反向混淆问题,学术界对此也鲜有论及,但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案件纷繁复杂,法院在处
    2023-06-07
    103人看过
  • 混合销售行为和混业经营有什么区别
    1、混合销售行为(1)定义:一项销售行为既涉及货物又涉及非增值税应税劳务。只发生了一项销售行为但是同时涉及增值税和营业税应税行为,二者之间有直接关联或互为从属关系。(2)税务处理方法:看主营业务,全部按主营业务适用的税种缴纳同一种税,或者全部缴纳增值税,或者全部缴纳营业税。(3)国税发[2011]23文件规定,纳税人销售自产货物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分别核算其货物的销售额和建筑业劳务的营业额,分别交增值税和营业税。比如一门业公司承揽A房地产企业项目门窗制作安装业务,总价款1000万元,门窗销售价款700万元,安装价款300万元,分别交增值税和营业税。2、混业经营财税[2013]37号规定,混业经营是指试点纳税人“兼有”不同税率或者征收率的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或者应税服务的行为从上述概念可以看出,“混业经营”仅适用增值税征税范围内的应税事项的“兼有”;而“混合销售”则是一项销售行为中
    2023-05-03
    346人看过
  • 米与尺混淆谁之过
    “明明谈好每米3元的,实际上却是按每尺3元收的,这不是骗人吗?”一位老年消费者在电话中气愤的说!原来这位70多岁的老年消费者在费县费城集贸市场一布摊上购买了布匹一宗,其中购买的一种十三米的布因价格差异较大,正在与摊主理论,希望费县12315工作人员马上过去帮助维权。群众事无小事,接到申诉后,12315工作人员非常重视,立即前往费城集贸市场进行调解。经过了解,发现收据上写的很清楚:3元/尺、13米、117元,据此看来账目没错,可这位老人为什么不依不饶的说不对呢?双方交易时到底是3元/尺还是3元/米,双方当事人各执一词。然而摊主提供的证据非常有力:一是有收据为证;二是有相邻的摊主纷纷为其作证;三是消费者购买的其他布料价格也比较最优惠。消费者只是重复一句话:“俺年纪大了,不会算帐也不知道看收据,回家之后孩子帮俺算过之后才知道原来不是3元/米,要知道是3元/尺,俺是不会买的。”由于现场该位老年消费
    2023-04-24
    313人看过
  • 商标的反向混淆为什么可诉
    【反向混淆的概念】反向混淆(REVERSECONFUSION),是与传统意义上的混淆(正向混淆)相对而言的,即在后商标使用人对商标的使用已使之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以致于消费者会误认为在前的商标使用人的商品来源于在后商标使用人或认为二者之间存在某种赞助或认可的联系。实践中,在后商标使用人可能将他人在先注册的商标用作商标、商号、商品名称等商业标识。反向混淆的概念最早由美国著名的大法官霍尔姆斯在1918年提出,其认为通常的商标侵权案件是被告冒充原告的产品,在相反的情形下,导致人们错误的认为原告的产品来源于被告也将造成同样的恶果。【历年案例】iPad商标侵权唯冠判赔6000万美元iPad商标侵权案中指的美国苹果公司和IP申请发展有限公司起诉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简称唯冠深圳),不履行iPad转让商标义务。该案件经过三次开庭,最终判定苹果败诉。据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通报,苹果公司与唯冠深圳就iPad
    2023-04-23
    489人看过
  • 什么是混淆行为,有何规定
    混淆行为是指经营者在市场经营活动中,以种种不实手法对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作虚假表示、说明或承诺,或不当利用他人的智力劳动成果推销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使用户或者消费者产生误解,扰乱市场秩序、损害同业竞争者的利益或者消费者利益的行为。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混淆行为,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一)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二)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包括简称、字号等)、社会组织名称(包括简称等)、姓名(包括笔名、艺名、译名等);(三)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域名主体部分、网站名称、网页等;(四)其他足以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的混淆行为。律师补充:经营者违反规定实施混淆行为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商品。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
    2023-05-06
    301人看过
  • 承揽与雇佣不要混淆
    导读:承揽合同与雇佣合同从理论上来区分是十分容易的,承揽人是交付工作成果给定作人的,而受雇人是付出自己的劳动力为雇佣人完成工作。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要区分这两者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时候看起来是同样的事情,但是他们却形成两种不同的法律关系。案例一:刘某系苏某经人介绍认识的钟点工,每周五定期到苏某家清理卫生,已在苏某家工作一年有余。一日,刘某在苏某家清理抽油烟机时不慎从高处跌下摔伤,经住院治疗,刘某恢复了健康,但共花去医疗费用1万余元。刘某遂将孙某告至法院,要求其承担医疗费用。案例二:夏某系专门替人清理油烟机的个体工商户,一日,其在为朱某清理抽油烟机时不慎从高处跌下摔伤,经住院治疗,夏某恢复了健康,但工花去医疗费用1万余元。夏某遂将朱某诉至法院,要求其承担费用。案例一和案例二中的刘某、夏某同样是在他人家清理抽油烟机,但两人同抽烟机的主人却完全是两种关系。刘某同苏某形成的是雇佣关系,夏某同朱某
    2023-06-09
    169人看过
  • 道德与法律不能混淆
    道德的问题交给道德,法律的问题交给法律,混淆法律与道德会造成审判活动的不确定性。遗嘱人有处分自己财产的权利,并不说鼓励他“包二奶”。对于“包二奶”的行为,在道德上可以去谴责,但是不可拿法律去干预他合法处理自己私有财产的权利,也不能剥夺“二奶”受赠的权利。混淆法律与道德会造成审判活动的不确定性,将法官个人的意志变成法律。法律原则可以朝符合道德规范的方面去解释,适用基本原则的法院是有级别的限制,根据《立法法》的规定,最高法院有权做这种解释,但是作为基层法官,无权做这种解释。赠遗并未侵犯社会公共利益,为维护社会公德适用公序良俗原则的说法不可取。虽然法律原则可以依据个案适用原则在案件审理中进行适用,但适用是有严格限制的。社会公德,顾名思义是与社会公共利益有关的。婚外同居是违背了公序良俗,但赠遗并没有侵犯了社会利益,只是触犯了其配偶的利益。法官基于维护社会公德的考虑,弃用遗嘱法的规定而适用公序良俗原
    2023-05-01
    339人看过
  • 商业混同行为的表现形式
    通常商业混同行为以以下形式表现出来。1、商品主体混同《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第(一)(二)项列举了两种此类行为,一是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行为,二是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知名商品的行为。2、营业主体混同这类行为是指经营者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姓名,使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的行为。3、商品质量混同这种行为是指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4、其他形式的混同随着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各种不正当行为都涌现出来,最近学者关心较多的就是企业名称与商标的混同、电子商务中的主体混同行为、域名与商标的混同等。
    2023-06-07
    271人看过
  • 什么是商标“反向混淆”
    商标正向混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商标混淆,即考虑在后商标是否与在先商标相混淆,使消费者将在后商标的使用人的商品误认为源于在先商标的使用人。所谓商标反向混淆,是与传统意义上的商标混淆(正向混淆)相对而言的,即在后商标使用人对商标的使用已使之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以致于消费者会误认为在前的商标使用人的商品来源于在后商标使用人或认为二者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实践中,在后商标使用人可能将他人在先注册的商标用作其商号、商品名称等商业标识。换句话说,如果某个大公司(知名度较高的公司)使用了与某个小公司(知名度较低的公司)的商标,即使是小公司在先使用的,但是经过大公司的广告宣传之后,消费者会反过来认为是大公司的商标,或把小公司认为是大公司的子公司,或存在某种联系。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小公司明明是商标的在先使用者,但是却不能自主使用其商标。因为大多数消费者一开始接触到商标来源于大公司,这就构成了商标反向混淆。律师
    2023-05-06
    135人看过
  • 混淆行为—司考真题答案解析
    甲酒厂为扩大销量,精心摹仿乙酒厂知名白酒的包装、装潢。关于甲厂摹仿行为,下列哪些判断是错误的?()A.如果乙厂的包装、装潢未获得外观设计专利,则甲厂摹仿行为合法B.如果甲厂在包装、装潢上标明了自己的厂名、厂址、商标,则不构成混淆行为C.如果甲厂白酒的包装、装潢不足以使消费者误认为是乙厂白酒,则不构成混淆行为D.如果乙厂白酒的长期消费者留意之下能够辨别出二者差异,则不构成混淆行为【正确答案】ABD【答案解析】《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一)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二)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三)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四)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
    2023-12-06
    263人看过
  • 如何对商标与企业名称混淆的案件进行处理
    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解决商标与企业名称中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规定,商标中的文字和企业名称中的字号相同或者近似,使他人对市场主体及其商品或者服务的来源产生混淆(包括混淆的可能性,下同),从而构成不正当竞争的,应当依法予以制止。一、混淆的主要情形(一)将与他人企业名称中的字号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注册为商标,引起相关公众对企业名称所有人与商标注册人的误认或者误解的。(二)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登记为企业名称中的字号,引起相关公众对商标注册人与企业名称所有人的误认或者误解的。二、处理案件应符合的条件处理商标与企业名称混淆的案件,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商标与企业名称产生混淆,损害在先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二)商标已注册和企业名称已登记;(三)自商标注册之日或者企业名称登记之日起五年内提出请求(含已提出请求但尚未处理的),但恶意注册或者恶意登记的不受此限。三、权利人的投诉商标注册人或者
    2023-04-23
    279人看过
  • 商业混同行为具体包括
    商业混同行为是指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竞争优势或混淆消费者对商品来源的认知,损害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商业混同行为包括假冒注册商标、使用类似名称、包装混淆消费者、伪造质量标志等。随着社会关系复杂化,还出现了企业名称与商标混同、电子商务主体混同、域名与商标混同等问题。因此,对商业混同行为进行法律规制,维护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商业混同行为是指在市场经济中,不同经营者之间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竞争优势或者混淆消费者对其商品来源的认知,导致市场秩序混乱,损害消费者权益,危害市场健康的行为。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第(一)(二)项,商业混同行为包括假冒他人注册商标、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知名商品的行为,以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
    2024-01-05
    413人看过
换一批
#反垄断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商业混同是指经营者采用欺骗手段从事市场交易,使自己经营的商品或服务与特定竞争对手的商品或服务相混淆,造成或足以使购买者误认误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这是一种较传统的典型不正当竞争行为。 目的在于使交易对方对其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产生混淆或误解,误认... 更多>

    #商业混同
    相关咨询
    • 什么是混淆行为,混淆行为有哪些,混淆行为的行为要件及责任谁承担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2-15
      混淆行为是指经营者在市场经营活动中,以种种不实手法对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作虚假表示、说明或承诺,或不当利用他人的智力劳动成果推销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使用户或者消费者产生误解,扰乱市场秩序、损害同业竞争者的利益或者消费者利益的行为。混淆行为的行为要件如下:(1)该行为的主体是从事市场交易活动的经营者。(2)经营者在市场经营活动中,客观上实施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禁止的不正当竞争手段,如假冒他人企业名称,仿冒国家
    • 公司的商标被人混淆,商标混淆行为有刑事责任吗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7-20
      商标的混淆行为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错误性混淆,另一类是联想性混淆。而其具体的混淆行为,我国法律相关的规定。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的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一)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二)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三)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
    • 什么叫混淆行为?
      台湾在线咨询 2023-06-13
      混淆行为是指经营者在市场经营活动中,以种种不实手法对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作虚假表示、说明或承诺,或不当利用他人的智力劳动成果推销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使用户或者消费者产生误解,扰乱市场秩序、损害同业竞争者的利益或者消费者利益的行为。混淆行为的行为要件如下:(1)该行为的主体是从事市场交易活动的经营者。(2)经营者在市场经营活动中,客观上实施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禁止的不正当竞争手段,如假冒他人企业名称,仿冒国家
    • 商标侵权和商品混淆有什么区别?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7-25
      如果是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是商标侵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第五十七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 (二)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 (三)销售侵犯注册商
    • 不正当竞争行为混淆行为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0-23
      混淆行为是指经营者在市场经营活动中,以种种不实手法对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作虚假表示、说明或承诺,或不当利用他人的智力劳动成果推销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使用户或者消费者产生误解,扰乱市场秩序、损害同业竞争者的利益或者消费者利益的行为。.行为种类: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的规定,下列行为均属于混淆行为: (1)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 (2)与知名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相混淆。「提示」所谓“知名商品”,是指在市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