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产假了公司怎么发工资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5-09 19:34:03 366 人看过

一、请产假了公司怎么发工资

我国劳动法要求用人单位为员工购买社保,社保中一项重要的保险就是生育保险,该保险就是为了解决女性生孩子时工资的发放问题。

其实产假时期发放的也不是工资,而是生育津贴。对于劳动者参加了生育保险的,由生育保险基金为劳动者支付工资,工资标准为劳动者所在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但是如果劳动者原来工资高于平均工资的也不要担心,会有用人单位补足差额。对于用人单位没有为劳动者购买生育保险的也不要着急,由用人单位自行承担劳动者的工资,按照劳动者的正常工资额度发放。

二、法律依据

我国法律对于女性劳动者的保护还是比较充分的,依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的第八条第一款的规定对产假工资的处理做了详细规定。“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07日 19:4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产假相关文章
  • 产假公司还发工资吗
    发工资,第一,保胎假,工资按照病假发第二,产前假,工资按八成发。怀孕7个月以上,如工作许可,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可请产前假两个半月。部分属于地方法规规定必须给假的情况,单位应批准其休假,工资按照员工以往每月实发工资标准的八成发。第三,产假,领生育津贴产假包括:98天+30天(晚育)+15天(难产)+15天(多胞胎每多生一个婴儿),领生育津贴。生育津贴是国家补贴给企业,用来发放产假期间工资的,但它的计算方法与公司在社保处的申报工资基数有关,所以实际中的生育津贴与产假工资并不相等,所以有规定:产假工资和生育津贴,就高领取。一、产前假算在产假里面吗?产前假和产假的区别:产前假——《上海市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第12条规定,妊娠7个月以上,如工作许可,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可请产前假,产前假2个半月。请产前假期间,应作出勤对待;未请产前假的,每天工间休息一小时,不安排夜班,给予正常上班待遇。需要指
    2023-04-06
    343人看过
  • 产假期间公司怎么给员工发工资
    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女职工产假期限,按照职工本人生育时缴费工资基数由社保经办机构全额计发;如支付的生育津贴低于用人单位按规定应发产假期间工资标准的,差额部分由用人单位补足。产假期限如下:(1)正常分娩按3个月计发。难产的增加0.5个月;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0.5个月。(2)妊娠3个月内自然(人工)流产的按1个月计发。(3)妊娠3个月以上7个月以下自然流产或人工引产的按1.7个月计发。
    2023-05-05
    177人看过
  • 产假期间公司不发工资怎么办
    一是向企业主管部门或劳动监察部门申诉。《上海市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规定:“女职工劳动保护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依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有权向所在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或者该单位所在地区、县劳动部门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诉书之日起30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女职工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在收到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二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需要注意的是应该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之内。三是对劳动行政部门处理决定或仲裁裁决不服的,可向人民法院起诉。另外要提醒大家,产假期间单位是没有工资的!你的工资其实就好比是社保中心给你的生育金呀!本身给你的生育金就包括了你的平均工资还有一些费用的报销,是一次性报销哦,不是根据你的实际产检的项目而是根据必须产检的项目的一次性报销……两者的总的费用加在一起变成了你的生育金!因此单位是不给工资的!一、劳动法产假工资规定孕期工资女职工怀孕七个月以上
    2023-03-21
    211人看过
  • 产假期间公司不发工资怎么办
    一是向企业主管部门或劳动监察部门申诉。女职工劳动保护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向所在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或者该单位所在地区、县劳动部门提出申诉。二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三是对劳动行政部门处理决定或仲裁裁决不服的,可向人民法院起诉。《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八条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2023-05-05
    400人看过
  • 产假期间公司发不发工资
    产假期间公司发工资第一,保胎假,工资按照病假发保胎假是由医生开证明,所以按病假待遇发放工资。第二,产前假,工资按八成发怀孕7个月以上,如工作许可,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可请产前假两个半月。部分属于地方法规规定必须给假的情况,单位应批准其休假,工资按照员工以往每月实发工资标准的八成发。第三,产假,领生育津贴产假包括:98天30~60天(各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延长生育假)15天(难产)15天(多胞胎每多生一个婴儿),领生育津贴。生育津贴是国家补贴给企业,用来发放产假期间工资的,但它的计算方法与公司在社保处的申报工资基数有关,所以实际中的生育津贴与产假工资并不相等,所以有规定:产假工资和生育津贴,就高领取,简单说来就是:1、如果员工的产假工资(即员工以往每月的实发工资标准,下同)高于生育津贴,那就按产假工资发员工就ok,生育津贴下来,归企业.2、如果员工的产假工资低于生育津贴,那可以先按产假工资
    2023-05-04
    437人看过
  • 请产假期间公司还会给发工资吗
    (一)如果你没有参加生育保险,那么你的产假工资,按照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二)如果你已经参加生育保险,那么你在产假期间可享受生育津贴,这也就是你的产假工资,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职工应当享受的生育津贴,按照职工生育或者施行计划生育手术时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除以30再乘以规定的假期天数计发。职工产假期间,生育津贴由用人单位按照职工原工资标准逐月垫付,再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规定拨付给用人单位。有条件的统筹地区可以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委托金融机构将生育津贴直接发放给职工。一般来说,产假可以跟其他假一起休。不过最好向人力资源部了解清楚当地的产假政策及本单位的相关规定,还包括你能够申请的与产假一起休的本年度其他假期(如探亲假、年假等),以确定你生产后可以休假的确切天数,并在人力资源部进行备案,以便他们可以在接到你休假通知之日起开始计算你的产假多少天,并为你办理相关手续。产假与年假不
    2023-03-16
    177人看过
换一批
#员工权益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产假
    词条

    产假是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一般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晚婚晚育者可前后长至四个月,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八天的产假。 职业女性在休产假期间,用人单位不得降低其工资、辞退或者以其他形式解除劳动合同。... 更多>

    #产假
    相关咨询
    • 产假公司不发工资了怎么办?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4-18
      可以因为没有发放产假期间的工资而申请劳动仲裁。根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第四十二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
    • 产假公司怎么发工资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7-17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中提到的98天产假之外,各地制定的产假延长天数。根据规定,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
    • 公司产假工资怎么发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5-10
      产假期间,工资照发。对于产假国家政策有详细规定: 对于生育假期,国家劳动法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就是不少于九十天。另外,每个地区对产假都有自己的补充规定。 女职工产假为九十天,其中产前休假十五天。难产的,增加产假十五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十五天。女职工怀孕流产的,其所在单位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给予一定时间的产假。
    • 请假回家了公司不发工资怎么办
      江西在线咨询 2022-10-03
      建议通过劳动仲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 到了产假公司不发工资怎么办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6-01
      休产假公司不发工资女职工可以依法投诉、举报、申诉,还可以依法向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申请调解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