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和商务活动中,当事人之间发生各种纠纷是难以避免的,当发生纠纷时,应当积极通过各种可能的发生和途径解决纠纷,对投资者而言,解决纠纷的过程,也就是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过程。
纠纷双方进行直接协商是最简便、最直接的维权发生。协商必须以双方平等自愿为前提。在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前提下,当事人可处分自己的权利。协商后达成的协议具有合同的效力,对双方有约束力,但没有直接的强制执行效力,需要由当事人自愿履行,如有违反,应承担违约的民事法律责任。
期货经纪合同第七十五条协商或调解不成的,可以提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提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由纠纷双方之外的第三者居中进行调解是另一种解决纠纷的方式。进行调解的前提是纠纷双方必须自愿接受调解,在调解过程中,任何一方也可以随时退出调解。经调解达成的协议,与双方直接协商达成的协议效力相同,同样没有直接的强制执行效力,需要由当事人自愿履行。但是,协商和调解也有着自身的优势,两种纠纷解决方式程序简便灵活、成本低廉是其最明显的优势,而且能够维护双方合作关系,也有利于保护商业秘密。由于协议的内容是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订立的,在良好的信用机制下,往往能够得到自愿履行。
仲裁是一种准司法程序,虽然仲裁也以双方自愿订立的仲裁协议为前提,但一旦有了有效的仲裁协议,则仲裁程序就对当事人双方具有了强制力。仲裁程序一经启动,就必须依照仲裁程序进行。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裁决具有终局的效力。虽然仲裁机构不能直接强制执行,但当事人如果不自愿履行裁决,对方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仲裁裁决。
诉讼。俗称打官司,是由国家专门设立的司法机关(法院)对当事人之间的纠纷进行审理,并作出具有终局效力和强制效力的判决的纠纷解决方式。诉讼具有严格的出程序性特点,并且法院的裁决具有直接的强制执行效力。
-
发生医疗美容纠纷后,消费者该通过哪些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56人看过
-
如何维护自己在劳动争议纠纷中的权益
391人看过
-
诉讼中的投诉:维护合法权益的途径
130人看过
-
消费者在哪些途径维护合法权益
365人看过
-
维护自己权益的房产纠纷维权指南
215人看过
-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被侵权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维权
441人看过
-
当事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农民工维权的途径有哪些?四川在线咨询 2022-03-06在现实生活中农民工是最底层的群体,经常会遇到告状无门的情况。那么,农民工维权的途径有哪些? 根据《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农民工维权的途径如下: (1)双方自行协商解决。当事人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协商,达成协议。 (2)调解程序。不愿双方自行协商或达不成协议的,双方可自愿申请企业调解委员会调解,对调解达成的协议自觉履行。调解不成的可申请仲裁。当事人也可直接申请仲裁。
-
发现美容院欺骗怎么维权,消费者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呢山东在线咨询 2022-01-20被美容院欺骗了,可以参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解决问题: 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 (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医美企业应明确,若经营过程中明知自身提供的医疗美容服务存在缺陷,例如以次充好;使用
-
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解决劳动争议可以采取的途径上海在线咨询 2022-03-14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采取法律手段予以维护,基本上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进行:到仲裁委员会仲裁和向人民法院起诉。在我国有这样一些仲裁机构:1、人事仲裁机构;3、根据《仲裁法》设立的仲裁委员会。他们受理的仲裁申请范围不尽相同:人事仲裁机构主要受理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之间因人事关系的建立、变更、解除等发生的人事争议,以及按照国家和当地有关规定应当仲裁的其他人事争议;劳动争议仲裁主要受理用人单位与劳
-
发生医疗美容纠纷后,消费者该通过哪些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台湾在线咨询 2023-02-20纠纷发生后,受害者应尽快去医疗机构做伤害鉴定,然后是向当地卫生主管部门投诉。有关部门会根据纠纷的性质进行调查、取证,并组织医疗事故专业委员会鉴定,出具的鉴定结果是有法律效应的。即使诉诸法庭,也要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法医鉴定。一旦鉴定结果出来,法院就会依法公正判决。
-
公司强制员工加班, 员工维护自己的权益, 需要通过什么途径维护权益湖南在线咨询 2022-02-23结果就是劳动者不服,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不得强迫劳动者加班,强迫劳动者加班属于违法,劳动者应当收集证据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者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九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第三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