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3月2日,被告人李俊在某信用社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以本人名义和其妻、弟弟李军和邓风的名义,在该信用社认可的情况下,贷取5笔信用贷款,合计46000元用于经营汽车货运和家用。之后,被告人李俊自1998年6月起至2000年3月31日止共计归还利息5891.15元。
1998年5月初,被告人李俊、李军得知张青想转让某酒楼,并知可通过张青的哥哥张健(时任某信用社主任)利用他人身份证在某信用社贷款。在与张健及信贷员吴龙商定贷款7万元为张青归还其在某信用社的借款7万元,并承接张青经营酒楼的经营权后,同年5月2日,被告人李俊与张青签订了某酒楼的转让协议,约定转让费为58000元。之后,被告人李俊以各种名义取得了邓风等6人的身份证后,在信用社同意的情况下,由被告人李俊利用上述6人的名义及其本人与李军名义贷款7笔共计7万元,以该款归还张青开酒楼时欠信用社的7万元贷款。同日,张青出具了一份收到李俊转让费58000元的收条给李俊,并将余款12000元也支付给被告人李俊。后经营不善,酒楼亏损,无力支付租金,便于1999年3月将酒楼租给他人经营。
1998年8月5日,被告人李俊以被告人李军名义在某信用社贷款8千元后,将贷款交李军女友,用于某酒楼的经营周转。
1998年9月10日,被告人李俊以其本人名义在某信用社贷款6千元,用于其经营的水泥店周转和贴补家用。
1998年6、7月间,罗某因开办水泥厂急需资金,找到被告人李俊要其帮忙贷款。同年8月12日,被告人李俊将他人交给的要其帮忙贷款的某房屋的房产抵押手续,在某信用社认可的情况下,贷款8万元由罗某领取并由罗向信用社出具了还款保证书。
上述款项均未归还给某信用社。2000年起,李俊、李军均外出至案发。某信用社见收款未果,认为二被告人的行为已构成犯罪,遂向公安机关报案。
[控辩意见]
检察机关指控,被告人李俊自1998年3月至8月期间,诈骗贷款15笔,金额为21万元;被告人李军诈骗贷款7笔,诈骗金额为7万元。经贷款单位多次催要,至今未还。公诉机关认为,二被告人的行为均构成贷款诈骗罪,请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第(五)项的规定予以惩处。
被告人李军对公诉机关指控的事实无异议,但辩解没有非法占有目的,故自己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其辩护人认为,被告人客观上没有采取虚假手段贷款,主观上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且大部分款项都是为别人贷的,小部分是其个人债务,曾支付过利息;某信用社违反国家信贷规定,以权谋私发放大额贷款导致不良后果,应负不可推却的责任。被告人的行为属民法调整范畴,不构成犯罪。被告人李军对指控的事实亦无异议,但辩称没有非法占有目的,是张青等人要其去贷款经营酒楼的,酒楼亏损其曾多次找他们但没有人管。其辩护人辩称,被告人是按照信用社负责人的意思办贷款的,其本人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被告人也分文未得,是经营不善无力偿还贷款的行为,不构成贷款诈骗罪。
-
涉嫌民事欺诈或诈骗犯罪的高息贷款
182人看过
-
无法偿还的高息借款:民事欺诈还是诈骗犯罪?
397人看过
-
许诺高息借款“无力偿还”是民事欺诈还是诈骗犯罪
128人看过
-
民事欺诈还是诈骗罪?怎么区分
355人看过
-
用欺诈手段使对方财产受损是民事欺诈还是诈骗罪
210人看过
-
贷款欺诈是民事诉讼吗
224人看过
贷款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或者以其他方法,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更多>
-
许诺高息借款无力偿还是民事欺诈还是诈骗犯罪贵州在线咨询 2022-11-20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民事欺诈行为则是指在民事活动中,一方当事人故意以不真实的意思表示,使对方陷于错误认识,从而达到引起一定民事法律关系的不法行为。二者区分的关键在于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陈某虚构做生意需要资金周转的事实,实际上是将借款用于赌博挥霍,致使无法归还,已经给出借人造成实际的损失,虽然前期有部分归还的行为,但也只是为了骗
-
美容院欺骗消费者是民事欺诈还是诈骗罪宁夏在线咨询 2022-10-08现在国内的美容医院和美容院是分不清的涉及到欺骗也要有足够的证据假如你投资美容院被骗就是诈骗你在里面消费啥都不算没有证据充其量就是全额退款。
-
贷款不还是民事诈骗还是刑事诈骗新疆在线咨询 2023-06-21欠钱不还,一般属于民事纠纷,不构成诈骗罪。 欠钱不还的,往往是属于民事上的纠纷,此时是不会涉及到刑事犯罪,也就是诈骗罪的。但如果债务人主观上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并且取得的财产数额达到了诈骗罪立案标准的话,那么就有可能构成诈骗罪。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
-
民事欺诈是否属于犯罪?海南在线咨询 2025-02-01根据法律规定,民事欺诈和犯罪行为是两种不同的法律概念。然而,在实际情况中,有时民事欺诈和犯罪行为很难区分。 民事欺诈是指在民事权利和义务的过程中,故意向对方提供虚假信息或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做出错误的行为。例如,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钱财等行为属于民事欺诈。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民事欺诈行为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以罚款或罚金。 刑事欺诈则是指通过虚假陈述或非法占有等方式
-
套路嫖属于民事欺诈还是刑事诈骗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11-01套路嫖属于刑事诈骗,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由技师给客户提供普通按摩服务或者以多送会员卡金额的方式,不让客人退卡退款,从而骗取客户的充值消费款项,属于非法占有目的,还可以点击在线律师咨询,我们帮你更快更有效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