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可以扣除的。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项专项费用都是可以在计算个税时扣除出去的。
一、新个税计算方式
1、首先是原来的分类所得税变成了综合所得税,综合所得是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四项之和,在进行计算时应该将这四项的收入加在一起。
2、然后用你的月工资总额减去5000元的基本减除费用,这5000元是免征额,如果你的月工资还不到5000元,那你就不用交税了。
3、然后再扣除一些专项扣除项目,也就是三险一金,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这四项,这四项有一部分是由公司为你缴纳的,剩余的部分需要从你的工资里扣除。
4、2019年个税新法新添加了6个税前扣除的项目,分别是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以及赡养老人的费用。
5、上述几条是每个人都享有的,还有一些是部分人享有的,例如商业健康保险、企业年金等等,这些也要在税前扣除。
6、扣除这些项目之后,剩下的钱就是你的应纳税所得额,用应纳税所得额*相对应的税率再减去相应的速算扣除数就是你应该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了。
二、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2022年,个人所得税需要符合《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的规定。对子女的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是住房的租金、赡养老人等,可以享受这六项的专项附加扣除。纳税人在中国的境内接受学历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教育期间需要按照每月四百元定额扣除。
三、赡养老人和子女教育扣除情况
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6项专项附加扣除之一。2019年1月1日起,纳税人计算个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在5000元基本减除费用扣除和“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外,还可以享受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以及赡养老人等6项专项附加扣除。纳税人赡养一位及以上被赡养人的赡养支出,统一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
-
计算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费用时如何添加共同赡养人
224人看过
-
赡养费扣除个人税怎么申报
291人看过
-
个税老年人赡养费用抵扣
490人看过
-
赡养老人个税扣除规定爷爷奶奶能扣除吗
277人看过
-
计算赡养费时需要扣除房贷吗
146人看过
-
赡养家婆可扣除个税吗
246人看过
赡养费是指晚辈对长辈支付的相应费用,夫妻离婚是不存在赡养费问题的,夫妻之间的是扶养费。离婚时,如一方生活困难,依靠个人财产和离婚时分得的财产无法维持当地基本生活水平,可以要求对方进行一定的经济上的帮助,该义务实质上是夫妻之间扶养义务的延续。... 更多>
-
赡养老人的一方可以在计算个税时扣除吗甘肃在线咨询 2022-06-09在计算个税扣除赡养老人的费用是可以的。个税中的赡养老人支出纳税人为独生子女的,按照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由其与兄弟姐妹分摊上述扣除额度,但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
-
赡养老人费用应该如何在个税中扣除香港在线咨询 2024-09-23如果是独生子女,那么可以享受每月2020元的个税抵扣,也就是纳税人的纳税标准可以在起征点5000元的基础上,额外可以再享受2020元的专项扣除,可以降低纳税人的个人所得税税费支出; 如果纳税人不是独生子女的,那么需要和其他的兄弟姐妹一起分摊2020元的扣除额度,赡养人可以选择平均分摊,也可以协商约定进行分摊,还可以由被赡养的老人指定进行分摊,但是要注意每位赡养人最多可以分摊1000元的个税抵扣额。
-
赡养老人个税专项扣除扣除率辽宁在线咨询 2022-07-07被赡养人中的年满60岁的父母,仅指纳税人的生父母、继父母、养父母或其他法定赡养人,有几个填几个。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的扣除主体包括负有赡养义务的所有子女。即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继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子女均已经去世,负有赡养义务的是孙子女、外孙子女。
-
赡养老人费用如何计算扣除?天津在线咨询 2024-12-0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纳税人赡养一位及以上被赡养人的赡养支出,可以享受定额扣除。具体标准如下: 1. 如果纳税人自己是独生子女,那么每月可以按照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2. 如果纳税人不是独生子女,那么需要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可以由赡养人均摊或者约定分摊,也可以由被赡养人指定分摊。如果采用约定或者指定分摊的方式,
-
个人赡养老人怎么计算,赡养老人怎么计算个税山西在线咨询 2021-11-14纳税人赡养一人以上被赡养人的赡养费,统一按以下标准定额扣除:(一)纳税人为独生子女,按每月2000元标准定额扣除(二)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与兄弟姐妹分配每月2000元扣除额,每人分配额不得超过每月1000元。可以由赡养人平均分配或约定分配,也可以由赡养人指定分配。约定或指定分配的,必须签订书面分配协议,指定分配优先于约定分配。具体的分配方式和金额在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