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研究犯罪的客观机制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05 14:00:36
216 人看过
犯罪客观方面是刑法规定的具有社会危害性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以及由此行为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危害社会的结果。在某些犯罪中还包括实施犯罪的时间、地点等因素。中国刑法理论中犯罪构成的四大要件之一。任何犯罪,必然以一定的行为表现出来,如果只有犯罪思想而无犯罪行为,不能认为是犯罪。
行贿罪犯罪客观方面的表现有什么
行贿罪犯罪客观方面的表现如下:
1、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
2、用钱财收买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
3、违反国家规定,给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费、手续费;
4、数额较大。
行贿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明知自己的行为是收买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其他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关自己谋取不正当的利益而实施这种行为,意图谋取不正当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扩展阅读
-
对犯罪中止进行深入研究
236人看过
-
商检罪主观与客观方面研究
339人看过
-
探究伤害罪的主观要件与主体:对犯罪构成要件的深入研究
98人看过
-
研究贩卖毒品罪的客观条件
91人看过
-
故意伤害罪客观表现的研究
454人看过
-
研究非法行医罪的客观表现
144人看过
律师服务
热门律师推荐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构成
词条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是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只有符合上述四个条件的,才可认定行为构成犯罪,但犯罪成立后也可因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原因而对犯罪认定予以否定。... 更多>
#犯罪构成
最新文章
#犯罪构成
相关咨询
-
合同诈骗罪研究客观表现有什么呢?宁夏在线咨询 2022-08-01使与之签订合同的人产生错误认识。这种错误认识是指对能够引起处分财产的事实情况的错误认识,而不是泛指受骗者对案件的一切事实情况的错误认识,在合同诈骗犯罪中,受骗者的错误认识是由于行骗者的行骗行为所引起的,在时间顺序上,欺骗在先,是受骗者产生错误认识的原因。受骗人产生错误认识在后,是欺骗的结果。如果他人错误认识在先,行为人利用他人的错误认识取得财物,只能作为民事纠纷而不能作为诈骗犯罪处理。如果行为人虽
-
职务犯罪概述研究有哪些观后感上海在线咨询 2022-08-01金融法制建设相对滞后导致犯罪有机可乘。少数精通业务的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利用业务优势钻法律空子,成为金融职务犯罪产生的主要原因。就目前来讲,虽然金融法律制度建设的步伐加快了,但依然没有跟上金融体制改革的速度,难以对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实行有效的法律约束。
-
【案例分析】犯罪主客体主观客观台湾在线咨询 2022-10-26只要是年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都可以成为本犯的犯罪主体。侵害的客体为国家经济法管理秩序和相关经济的所有权或支配权本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上只能是顾意的,过失不构成犯罪。客观上实现了不法行为,造成的违法行为与犯意相统一。也就是说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
从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主观方面客观方面分析江苏在线咨询 2022-10-23侮辱罪与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区别: 1.前者侵犯的是他人名誉,后者侵犯的是性的自己决定权; 2.前者的对象没有限制,后者的对象只能是妇女; 3.前者不要求采取强制方法,后者必须采取暴力、胁迫等强制方法; 4.前者必须公然实施侮辱行为,后者不要求公然实施; 5.前者以情节严重为构成要件,后者不以情节严重为构成要件这个是我自己总结的笔记,我觉得还挺全面的了~
-
过失犯罪的客观恶性浙江在线咨询 2022-08-08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分子故意实施犯罪行为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是要承担刑事责任的;与故意犯罪相对的概念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也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且故意犯罪具有主犯意(主观恶性极大),那么过失犯罪是否具有主观恶性呢? 根据《刑法》第15条规定,过失犯罪是存在两种情况的:第一种是过于自信,以为自己能够避免损害结果发生,但是损害结果依然发生了,第二种是疏忽大意,本来尽到足够的注意义务,或是正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