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两税”比对堵塞税收漏洞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7 15:13:24 284 人看过

高新区国税局在日常管理中发现部分企业存在将应税劳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直接计入业务利润或直接冲减成本,人为调解应纳税所得额和实现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等问题,造成增值税、所得税两税申报收入不符,成为税收风险防控薄弱点。为全面堵塞漏洞,该局推行三三制管理措施,通过核查补征税款达360多万元,企业调整账目200多笔,有效规范和解决了两税申报不符问题。

严把三个关口。把好事前界定关。针对企业财务管理现状的不同,加强对纳税人的动态管理,重点加强从事生产经营纳税人的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的监管。抓好企业所得税的税基核实工作,对收入、扣除项目、关联交易和企业清算管理等项目加强审核与管理,确保企业所得税税基真实、完整和准确。把好事中审核关。所得税申报期结束后,通过两税比对查询模块,将比对不符需调查的任务在平台上发布。税收管理员严格审核纳税人两套申报资料的数据,从逻辑关系的比对入手,查找它们间的内在联系,及早发现两税收入不符的原因。包括纳税人自查补申报收入、国税评估查增收入、非增值税应税收入。重点将《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申报销售收入与审核所属期内《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申报增值税收入进行比对,查明两税申报不符原因。把好事后监控关。对理解错误并非主观因素导致两税比对不符的,要求企业及时修正错误数据,进行补充申报;对账簿、报表情况混乱,无法说明两税不符原因的,组织人员迅速开展纳税评估,查明原因;对主观故意的,依法进行处罚,涉嫌偷税的移交稽查部门处理。对已经查明原因处理过的,税源管理部门或稽查部门及时将结果反馈给申报受理岗位,更改申报。

实行三个联动。实行信息联动。全面推行增值税、所得税网上申报,纳税人通过增值税、所得税网上申报软件录入相关主表、附表、财务报表及其他数据。通过网上申报系统对两税申报收入不符进行申报前提示,让企业及时调整,增加申报的准确率。实行管理联动。利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对增值税管理实行同步联动。结合企业的账载数据和申报数据,设计逻辑分析工作流程,从而实现所得税汇算清缴、增值税清算、出口免税清缴等工作同步进行。这样既可使人、财、物综合资源得到合理使用,又可验证两税申报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实行培训联动。在税收人员业务培训中,有意识地将企业所得税与增值税申报收入比对工作作为税源管理中必须抓好的一个问题和必须解决的短板进行专项分析和培训。做到两税培训联动,培养税收管理员在工作中将两税联动管理的意识。

深化三项服务。做好税前辅导。针对企业会计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更新培训,加强各类报表填列的辅导,提高办税操作能力。同时加强税法宣传工作,特别是树立办税人员的申报风险意识,了解申报失误可能带来的后果,从而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在全面培训和宣传教育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纳税人的特殊业务,搞好个别纳税辅导,做到提前把好申报关,减少差异和疑点的发生。做好税中引导。对税中两税申报差异户一经查出,及时开展纳税评估。评估人员通过约谈要求评估对象对两税申报收入不符的问题进行说明、解释,积极引导纳税人自查自纠,以便解决纳税人由于对税收政策不了解、财会知识缺乏而造成的非故意偷税现象。做好税后指导。税收管理员针对企业的纳税情况,结合税法与财务会计制度,积极指导纳税人进行正确的账务调整,帮助企业总结经验,进一步建立健全财务核算制度,降低两税申报不符的比例。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5月24日 05:2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会计核算相关文章
  • 国土资源部封堵漏洞严卡协议出让土地
    国土资源部封堵监管漏洞严卡协议出让土地最低价近日,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司司长廖永林向本报记者透露:乐观地看,各地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最低价格标准应该在年内完成,并将予以公布。公示协议出让土地最低价标准为先导的新一轮土地监管,将会是继去年10月底《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管理土地的决定》的一个延伸。严格执行最低标准廖永林表示,目前国土资源部正在汇总各省市上报的协议出让国有土地最低价格标准,并将于年底前分批公布。同时,国土部也正在督促没有制定相关标准的省市抓紧落实。据了解,包括广西、重庆、郑州、贵州等在内的多个省、市、自治区已相继公布了协议出让土地的最低价标准。此前,已有包括深圳、江苏、浙江、郑州等少数几个省市试行了协议出让土地的公示制度。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地价所所长邹晓云透露,截至目前,已经有19个省市按照国土资源部要求制定了协议出让土地最低价格标准。邹晓云指出,关于协议出让土地最低价格标准我
    2023-06-05
    61人看过
  • 业内:一方已购房契税无优惠是正常堵漏洞做法
    “首次购房”的契税优惠政策获延续,有关何谓“首次购房”的界定也首次获得明确。昨日记者获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在本月9日联合下发《关于首次购买普通住房有关契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13号),明确联名购房者中一人已有购房记录的,不适用首次购买普通住房的契税优惠政策。这意味着广州现行的契税优惠政策将会收紧。不过房地产业专家认为此项政策影响对楼市不大。广州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则表示,暂时未收到有关通知,若收到通知会马上进行调整。有税务人士指出,这是一个正常的堵塞漏洞做法,“如果联名购房有一方是首次购房就能享受优惠政策,岂不是只要拉一个首次购房的人一起买房就能享受优惠?这个漏洞不能开。”(记者何颖思、蒋悦飞)
    2023-06-10
    368人看过
  • 盗税漏税很严重吗
    偷税漏税很严重,涉及犯罪的会被判处有期徒刑。我国法律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盗税漏税再报税要负刑事责任吗如果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则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扣缴义
    2023-08-02
    145人看过
  • 严格税收加大问责
    在稍作停顿之后,国土资源部新一轮的土地调控旋即开始。这一轮的调控风暴眼对准了耕地占用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以及地方政府问责制度。8月13日,国务院在昆明召开了土地调控工作会议,部署了新一轮土地调控工作。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会议上强调,坚决遏制各种土地违法违规行为,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同时,他要求各地集中开展一次以惩处非法批地、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为重点的专项行动。此次会议上,与会各方对新一轮土地调控的措施达成了共识:一是加强土地的管理和监督,对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二是从体制机制入手,对土地收益分配进行调整;三是提高耕地占用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标准;四是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强化地方政府土地管理责任。这次会议的主旨,体现了土地管理的两大原则:问责制和税收调控手段。中国土地勘测设计研究院有关专家表示。问责制是再次提醒地方政府官员,要对辖区内土地公开交易市场情况和耕地保护实现
    2023-06-05
    86人看过
  • 楼顶排水管堵塞引起渗漏
    李某是某住宅小区501室业主,一天凌晨,他在一场暴雨中发现,雨水滴滴嗒嗒从楼上渗漏到了他的家中,床垫、竹席、毛巾毯、被子、电风扇等物品都不同程度地被水浸湿,刚装修好的房间也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坏。沈某沿着渗漏水一路查上去,最终发现是楼顶的排水管道被一只饮料瓶堵住,致使雨水不能从管道排出,沿着屋面缝隙从上而下流入了他家。李某找到物业管理公司要求赔偿,但物业管理公司认为是自然原因造成了这起事件。于是,李某向法院起诉要求追究物业管理公司的责任。法院审理后认为:楼顶排水管道是房屋的共用部位,作为物业管理公司应对营区内的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备实施定期养护,保持其良好的状态,但由于物业管理公司疏于管理,致使楼顶落水管被异物堵塞,造成暴雨时排水不畅,给原告家庭造成了损失,对此,被告物业管理公司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据实赔偿受损居民人民币17547.15元。点评:本案例提醒我们,对楼顶排水管道是否堵塞的问题,必须
    2023-06-10
    64人看过
  •  个人所得税漏洞与责任
    偷税漏税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但纳税人可逃避缴纳税款。若数额较大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10%以上,且不补缴应纳税款、不缴纳滞纳金或接受行政处罚,五年内逃避缴纳税款且受过刑事处罚或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纳税人,不受刑事责任追究。通常情况下,偷税漏税会追究哪些人的责任呢?答案是纳税人、公司法定代表人以及公司财务人员等。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不补缴应纳税款、不缴纳滞纳金或者不接受行政处罚的;纳税人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又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的;纳税人在公安机关立案后再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或者接受行政处罚的,不影响刑事责任的追究。偷税漏税责任范围偷税漏税是指个人或企业故意隐瞒或虚报应纳税收
    2023-10-22
    393人看过
  • “劳务派遣”漏洞应早日堵上
    刚沉寂了一段时间的东莞玖龙纸业再次陷入舆论的漩涡。有消息称,玖龙纸业于16日张贴公告,宣布炒掉全厂所有劳务派遣工,并向有关员工派发一个半月的工资作为劳务派遣工的补偿金。后来,玖龙纸业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证实了这一情况,但他表示,他们是按照新《劳动合同法》的要求做的,符合法律规定。据该公司公关部所发《玖龙纸业关于解除外包劳务用工事项的说明》(下称《说明》)称,为保障劳动用工的合法权益,在协商过程中,相关劳动部门受邀进行现场督导,并对劳动用工关注的劳动法律法规、经济补偿、人员安置等问题进行现场答疑。政府劳动部门、劳务公司对上述涉及人员,反复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在笔者看来,该公司大规模集体解雇工人的做法,应该是不违法的。解雇工人的大手笔为何如此得心应手,有理有节?这固然得益于该公司一向特立独行,我行我素的企业文化,最根本的还在于相关法律给这类企业留下了空子。玖龙纸业这次解雇的全部为劳务派遣
    2023-04-22
    135人看过
  • 用公开堵住非法减刑漏洞
    昨天,最高检刑事执行检察厅厅长袁其国在做客最高检网络访谈时指出,职务犯罪罪犯、金融犯罪罪犯、涉黑犯罪罪犯等罪犯中的有权人、有钱人,较之普通罪犯减刑间隔时间短、减刑幅度大,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比例高,有的罪犯采取假计分、假立功、假鉴定等手段违法获取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2014年3-12月,最高检在全国检察机关部署开展了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专项检察活动。其间,检察机关严查花钱买刑、以权赎身,共立案查办违法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相关职务犯罪案件213件252人。由此可见有权有钱人的减刑有多任性。有权有钱人为何能用非法手段减刑?袁其国说,有的罪犯采取假计分、假立功、假鉴定等手段违法获取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媒体报道,2014年,原健力宝董事长张海,因职务侵占和挪用资金一审被判刑15年,结果三次立功获减刑,六年出狱。后来的调查证明,张海是假立功换来的真减刑;今年初,一些服刑人员与知识产权
    2023-06-11
    460人看过
  • 阴阳合同:二手房交易中的税收漏洞?
    对阴阳合同的效力作出明确规定,当事人在房屋买卖合同中为规避国家税收监管故意隐瞒真实的交易价格,该价格条款无效,但该条款无效不影响合同其他部分的效力。当事人以逃税为由,要求确认买卖合同全部无效的,不予支持。也就是说为了避税而签订的阴阳合同是有效的,只是合同中故意隐瞒真实交易价格的条款无效。如何合理规避年终奖个人所得税1、可以通过分摊提成、年终奖等大宗收入的方式,降低员工收入的税级,达到税率的降低。在发放年终奖时,可以在当月收入与年终奖之间进行平衡,将收入尽可能地纳入低一档的税级上,与之相对应的税率也会降低,从而达到了规避税收的目的。2、第二种方式是年终奖收入的多元化,除了一次性发放的现金收入,公司也可以考虑增加员工的福利形式,如为员工购买商业保险就是较好的做法,既增加了员工的福利,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合理避税的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
    2023-07-07
    66人看过
  • 对方偷税漏税的调查与收集
    一、对方偷税漏税的调查与收集对方偷税漏税的调查:1.通过举报人向税务机关提供的发票、账簿等证据材料调查偷税漏税行为;2.通过稽查纳税人上下游的企业连带查出纳税人的税务问题;3.通过涉税指标分析等系统比对的方式调查偷税漏税问题。偷税漏税的证据收集有:1.隐瞒销售收入的报表和记账凭证;2.伪造、涂改、销毁帐册票据或记账凭证;3.其他可证明对方偷税漏税的证据等。二、偷税漏税补缴还算犯罪吗偷漏税补缴了一般情况下不会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三、偷税漏税举报方式1.应当向所在地税务机关的举报中心举报。举报中心举报的范围是: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和虚开、伪造、非法提供
    2023-10-30
    437人看过
  • 偷税漏税严重拘留几天?
    一、偷税漏税严重拘留几天?如果是行政拘留的话,一般最多15天;如果是涉嫌犯罪而被刑事拘留的,则最多可37天,期间没有取保候审的,以后还要被逮捕和判刑。1、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2、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4、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5、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曾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6、税务、海关、银行和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本罪犯罪人相勾结,构成本罪共犯的,应当从重处罚。7、经税务机关依法下
    2023-06-02
    433人看过
  • 严查“做低合同价”二手房交易税堵漏有多难?
    据《北京晨报》报道国税总局日前发文,要求严查二手房交易中的避税行为。做低合同价这一交易暗角因此又被推到风口浪尖。记者发现,尽管有关部门多次明令禁止,但签订黑白合同做低合同价的做法仍为中介和买卖双方所青睐。二手交易避税为何屡禁不止?做低合同价顽疾如何根治?记者就此展开调查采访。业内爆料多数交易采用黑白合同尽管国家明令禁止,但目前大多数二手商品房买卖仍然通过做低合同价的方法避税。一位房产经纪从业人士告诉记者。做低合同价,是二手房交易双方签订黑白合同,以低于实际成交价的房款总额报税,达到避税目的。其中白合同是正式的买卖合同,但是双方签订的房款总额低于实际成交价。黑合同则是私下协议,目的是补上差价。根据现行规定,二手房交易价格设有最低计税价,而白合同上显示的房款总价一般也都按此操作。例如,一套单价11000元/平方米、面积100平方米、总售价为110万元的五年龄商品房,在进行房屋交易时需要交纳15
    2023-06-10
    444人看过
  • 虐童事件频发须堵法律漏洞
    故意伤害罪的轻伤要求,并不是为虐待行为而准备的。但相当数量的虐待行为被排斥在虐待罪和故意伤害罪之外,却是人为的。南京一男童疑似受虐的图片近日引发舆论关注。4月5日凌晨1时许,南京警方对涉嫌故意伤害的李某(女,50岁)依法刑事拘留。受害男童施某则在警方协调下,被其亲生父母暂带回老家抚养。公共舆论场上每有虐待事件发生,司法介入的呼声总是如影随形。对于警方来说,以刑事侦查的方式介入虐待事件,除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之外,更重要的考量基点在于:如何在现行法律框架内实现合法介入。这虽是一个操作层面的法律技术问题,但却与虐待事件频发、司法介入乏力紧密相关。犹记得2012年轰动一时的浙江温岭幼师颜某虐童事件,也是因有图有真相而广受舆论关注。舆论关注之下,警方介入调查,最后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将颜某刑拘。这也怪不得警方,因为虐待罪针对的是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而幼师颜某虐待学生,并非发生在家庭内部,因而不符合虐待罪
    2023-06-11
    336人看过
  • 二手房无偿赠与"钻漏洞"税费或比卖房还多
    近日,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发布通知(下称《通知》),明确三种情形的房屋产权无偿赠与对当事双方免征个人所得税。对此,有卖家对曾经有过的假赠真卖方式又有些许遐想。但业内专家提醒,赠与还需公证费和营业税,对比现行的二手房交易税费政策,通过赠与的方式转让房产产权并不比买卖划算。无偿赠与或要缴房屋总价7%的费用此项规定只是针对个人所得税一项,事实上,房产赠与还需要进行公证,按照房屋总价2%收取公证费。此外,受赠人若再转卖该房产时就需要按照全额缴纳营业税,即转卖时房价总额的5%。中原地产宝安区总监郑昌洪说道。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律师、税务专家熊勇介绍,去年底出台的《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2009年1月1日以后发生的无偿赠与行为,不用等到再转卖也需要缴纳营业税。不过此规定在深圳尚未开始执行。记者拨打深圳市地税局热线电话,得到有此规定的肯定回复,但何时开始执行还待上级机关下文。《通知》中并没有说直系亲属的赠与可
    2023-06-07
    492人看过
换一批
#会计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运用会计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分类、汇总、分析,形成会计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的一项会计活动。会计核算是会计的一项基本职能,是会计工作的核心和重点。 会计核算由总账、应收账、应付账、现金、固定... 更多>

    #会计核算
    相关咨询
    • 偷税漏税比较严重的会罚几倍
      河北在线咨询 2022-11-08
      1-5倍。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
    • 税收漏洞在不违反规定的情况下避税有错吗?
      河南在线咨询 2022-10-28
      纳税人利用税收漏洞,在不违反规定的情况下避税没有错。不违反税收规定就是合法的,不存在什么避税问题。
    • 中国各大进口车税收价格对比
      江苏在线咨询 2022-10-23
      价格是随市场需求而变动的,但税收也是占比重很高的。r中国进口汽车税收计算办法r关税:到岸价格×25%r消费税:(到岸价格+关税)/(1-消费税率)×消费税税率r(注:排气量不超过1.0升的,适用税率为1%;排气量超过1.0升,不超过1.5升的,适用税率为3%;排气量超过1.5升,不超过2.0升的,适用税率为5%;排气量超过2.0升,不超过2.5升的,适用税率为9%;排气量超过2.5升,不超过3.0
    • 偷税漏税的现象严重吗
      山西在线咨询 2023-10-29
      1、偷税漏税是严重的。 2、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10%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在1万元以上,或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2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偷税数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30%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在10万元以上,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3、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
    • 偷税漏税严重拘役多久?
      安徽在线咨询 2023-12-11
      偷税漏税严重的,一般会拘役一个月至六个月,如果是行为人的偷漏税行为构成犯罪,可以被判处逃税罪的,就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是管制,如果逃税数额巨大,犯罪情节极其严重的,就应当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