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费用是纳税人进行财务分析和财务评价的重要经济指标,它通过影响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营业额的定价基础、纳税人拥有的财产价值、经营活动的收益水平,进而影响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同纳税人选择纳税方案、降低税收负担密切相关。
一、成本费用概述
(一)费用及其特征
费用是指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各种劳动耗费,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纳税人的费用支出贯穿于纳税人的经营、投资和理财活动的全过程,直接或间接地与纳税人的应税行为相关。作为纳税人的费用支出,一般具备如下特征:
(1)纳税人的费用支出都具有服从于纳税人财务管理总体目标的特定目的。纳税人在不同环节、以不同形式支付的费用具有不同的经济目的:纳税人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支出,目的是获取生产经营所必须的劳动资料和无形资产;纳税人采购过程中的支出,目的是购进生产或销售所需要的材料和商品;纳税人生产过程中的支出,目的是生产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纳税人发生的期间费用,目的在于实现当期的损益;等等。这些目的,最终都是为了使纳税人获取最大的税后收益,同纳税人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
(2)费用支出最终会减少纳税人的所有者权益。一般情况下,纳税人发生费用支出,必然会导致纳税人的资产流出或负债增加,从而减少纳税人的所有者权益。从这一点看,它又同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相矛盾,这就要求纳税人尽可能地控制费用支出。
(二)费用的分类
纳税人的费用支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费用包括纳税人在投资、理财和经营活动中的各种耗费和损失。按与其产生的效益的关系进行分类,可分为:
(1)收益性支出,指产生的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支出。在所发生的收益性支出中,如果在本会计期间即被生产经营活动所耗费,应按“受益原则”计入各成本计算对象,并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在完工产品和未完工产品之间分配,最后再按“配比原则”确定本期的营业成本。这部分支出决定了纳税人的营业成本水平,从而决定了纳税人的营业收益水平,并对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营业额的定价产生影响。在纳税人发生的收益性支出中,与产品生产过程没有直接联系的、但又必须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支出,称为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经营)费用和财务费用。期间费用直接与企业的收益水平相关,应全部在本会计年度的收益中得到扣除。
(2)资本性支出,指效益及与两个或两个以上会计年度的各项支出,如构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的各项支出以及发生的长期投资支出。资本性支出要由各受益期的营业收入分期负担,其中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的价值,以折旧和分期摊销的形式,逐步地计入各会计期间的生产成本或期间费用,长期投资支出实现的收益计入各会计期间损益。
(3)营业外支出,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无关的其他支出,如非常损失,捐赠支出,处理固定资产的损失,各种罚款、罚金和滞纳金支出等等。这些支出都可以计入会计损益,即在计算会计利润时从收人中扣除。但如果按其与应税所得的关系划分,可分为报税务机关批准后允许税前列支的支出和不允许税前列支的支出。
把费用分为收益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和营业外支出,便于分清哪些费用支出能够在所得税前扣除以及扣除的方法、哪些费用支出不能在所得税前列支,也有利于纳税人通过费用支出的合理安排进行税收筹划。
狭义的费用是指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获取收入提供商品和劳务而发生的耗费。狭义的费用可按下列方法进行分类:
1.按费用的经济内容(经济性质)划分。
(1)外购材料及动力,指纳税人为进行生产经营而耗用的一切从外部购入的原材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半成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备品备件、各种燃料,以及企业进行生产经营而耗用的从外部购入的动力。
(2)工资,指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
(3)职工福利费,指企业根据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算提取,应支付给职工用于福利方面的费用。
(4)折旧费与摊销费,指纳税人使用的各种固定资产,按规定折旧率计算的折旧费,以及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的摊销费用。
(5)税金,指企业应计入生产经营费用的各种税金及附加支出,包括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房产税、印花税、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基础设施附加等等。
(6)利息支出,指按规定应计入生产经营费用的各类借款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
(7)其他支出,指不属于以上各要素的费用支出,如办公费、差旅费、水电费、修理费、租赁费、诉讼费、中介费等等。
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有利于反映各项费用的实际支出,用以分析各时期费用支出结构的合理性,考核费用预算的执行情况,为计算工业净产值和国民收入提供资料。
纳税人可根据费用支出的性质和结构,分析各项费用支出的纳税影响,选择边际税收效应大的费用支出作为税收筹划的重点。
2.按费用的经济用途划分。
(1)根据成本开支范围的规定应计入产品制造成本的生产费用,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直接材料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主要材料、外购半成品,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备品备件、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和其他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是指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以及按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和规定比例提取的职工福利费;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各基本生产单位(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基本生产单位管理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费、生产用固定资产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以及其他制造费用。
应计入产品制造成本的生产费用按上述分类,构成产品的制造成本项目,有助于纳税人按成本项目考核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分析产品成本结构的合理性,为降低产品成本提供依据。
(2)不应计入产品制造成本的期间费用。
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有助于我们揭示费用的扣除和收入的获取的内在联系。具体地说,应计入产品制造成本的生产费用,应先物化为产品成本,再随着产品的销售从获取的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扣除,费用的扣除同产品销售收入的获取成正比;不应计和产品制造成本的期间费用,与企业收入的获取并不直接相关。即期间费用的扣除并不一定会带来收入。
-
税收筹划的核心思想
479人看过
-
税收筹划要考虑成本
168人看过
-
关于税收筹划成本的探讨
146人看过
-
税收筹划怎样降低成本
474人看过
-
如何降低税收筹划成本
391人看过
-
什么是税务筹划,税务筹划一般怎么收费
58人看过
税收筹划是指在税法规定许可的范围内,通过筹划企业生产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尽可能地节约税款,以获得最大的税收利益。 税收筹划基础是企业的管理决策层和相关人员对税收筹划的认识程度,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水平,企业涉税诚信等方面的基础条件。... 更多>
-
计划成本法核算成本费用的意思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2-101、如题所述,计划成本法是指采用计划价(定额)核算成本费用项目,与合理损耗并不存在直接的勾稽关系;2、一般,合理损耗属于实绩,也就是说,实际发生的成本已经涵括了合理损耗,如题所指的合理损耗无需特意另行计算;或者运用另一思维角度,制定计划定额时已经考虑了合理损耗;3、可见,无论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法还是实际成本法核算,合理损耗是实绩事项,已纳入发生的实际成本费用一并核算,另行计算意义不大。以上,请予核实
-
税务筹划的收费标准江西在线咨询 2024-03-21税务筹划的收费标准如下:1、如果一个企业的业务结构简单,大多在1000元到10000元之间;2、对于市场上的公司来说,公司的营业额越大,税收筹划的成本就越高。税收筹划的实际成本自然不同。在大多数情况下,税务机关将根据公司营业额的一定比例收取税务筹划费。
-
什么是税收筹划?税收筹划的特点有哪些?贵州在线咨询 2022-10-24纳税筹划是通过事先的规划,在合乎税法规定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纳税人税负的一种行为。首先,纳税筹划必须是合法的;其次纳税筹划是事先的一种规划;最后纳税筹划的目的是让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合理化。纳税筹划具备四个特点:第一:合法性。合法性是纳税筹划的最本质的特点,也是区别于逃税避税行为的基本标志。第二:筹划性。筹划性是指事先的计划、设计和安排。纳税人在进行经营活动之前必须把税款的缴纳作为影响财务成果的一
-
税收筹划的概念重庆在线咨询 2024-05-11税收筹划是企业在税法规定许可的范围内,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的,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地节约税款,以获得最大的税收利益,又称为纳税筹划、税务筹划等。税收筹划的方法如下:1、财务管理式筹划是企业采用财务杠杆手段对其经济活动进行财务管理技术的税收筹划,主要表现在管理方面;2、会计处理式筹划是企业通过会计方式对其具体经营活动涉及的会计事项进行多少的计量和大小的确认。
-
税收筹划与偷税漏税的区别辽宁在线咨询 2024-03-25税收筹划与偷税漏税的区别是:1、税收筹划与偷税漏税有着本质的不同,:偷税是指纳税人通过采取虚报、谎报、隐瞒、伪造等各种非法欺诈手段,达到不缴纳或少缴纳税款目的的违法行为,税收筹划是一种企业的筹划行为,前提条件是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2、税收筹划与偷税漏税在经济行为上不同;3、税收筹划与偷税漏税在行为性质上不同;4、收筹划与偷税漏税在法律后果上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