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在事件开始审理时或法庭辩论结束前提出回避申请。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应在申请回避决定作出前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但若案件需要紧急措施,则除外。申请回避是当事人的一项诉讼权利,法院应保障其行使。但同时,申请回避并不影响案件的审理和执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在事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申请,并说明相关理由。如果在事件开始审理后才知道回避事由,当事人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结束前提出。被申请撤回的人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撤回的决定之前,应该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但除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外。”当事人只要在限定时间内提出回避申请并说明理由,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即应暂时停止审理或参与本案的工作,以待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有的案件正需要采取紧急措施,若因当事人申请回避而停止执行职务,势必给案件的审理和执行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申请规避的人员仍应及时采取措施,但本案的其他工作必须暂停。比如有的财产案件,当事人要转移争议的标的物,急需采取查封,扣押等保全措施,即使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审判人员仍应履行职责,迅速果断地采取措施。申请回避是当事人享有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应切实保障当事人行使这一权利。
回避申请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七十五条的规定,申请人认为行政许可直接关系自身重大利益,或者认为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法律规定的申请条件不包括申请人与行政许可事项有关联。
在此法律条文中,明确规定了回避申请的条件,其中包括:申请人认为行政许可直接关系自身重大利益,或者认为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因此,如果申请人符合这些条件,就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需要注意的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条件不包括申请人与行政许可事项有关联。
总之,行政许可的回避申请条件是非常严格的,只有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才能成功申请回避。同时,行政机关也应当依法行政,保障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行政许可的回避申请条件非常严格,只有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才能成功申请回避。同时,行政机关也应当依法行政,保障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五条
-
活着太累?申请死刑解脱束缚
272人看过
-
解除婚姻束缚:小孩成长到何时,可以摆脱婚姻的束缚?
154人看过
-
怎样才能避免党组织的束缚?
372人看过
-
寻求:如何解除不让探视孩子的束缚?
197人看过
-
如何在法律上解除父子关系的束缚
133人看过
-
民事案件申请回避复议的期限
156人看过
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利害关系人起诉前或者当事人起诉后,为保障将来的生效判决能够得到执行或者避免财产遭受损失,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议的标的物,采取限制当事人处分的强制措施。保全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其他原因,使将来的判决难以执... 更多>
-
法院回避申请的申请回避申请人是谁浙江在线咨询 2021-09-04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在遇到法律规定的四种情形时,应当自己向所在机关提出回避的申请。如果明知自己应当回避而不自行回避或者不知道、不认为自己具有应当回避的情形,因而没有自行回避的,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被告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
申请了民事诉讼回避民事诉讼回避申请的复议期限是多久河南在线咨询 2022-06-21根据《民事诉讼法》 第四十七条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当在申请提出的三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申请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工作人民法院对复议申请,应当在三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通知复议申请人
-
儿子可以申请的回避期限是多久新疆在线咨询 2022-07-25行政处罚法第42条,未对听证回避及回避申请的时间,做出具体规定。但各部委发布的听证程序规章,一般都做了具体规定。比如,卫生处罚行政听证回避申请,听证前7日至听证开始前均可申请。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行政处罚程序》(1997年6月19日卫生部令第53号发布)第三十四条卫生行政机关决定予以听证的,听证主持人应当在当事人提出听证要求之日起二日内确定举行听证时间、地点和方式,并在举行听证的七日前、将
-
法院怎样解决回避申请江西在线咨询 2023-12-17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当在申请提出的三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申请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工作。人民法院对复议申请,应当在三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通知复议申请人。
-
申请回避的当庭回复甘肃在线咨询 2022-02-12法定是三日内,有时能够及时决定的可以当庭回复。《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七条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当在申请提出的三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申请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工作。人民法院对复议申请,应当在三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通知复议申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