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异地生育可以领上海生育津贴吗
上海地区提供相关医疗费用报销的服务,同时还可享有生育津贴的领取待遇。具体条件如下所述:
首先,所选的老家医院要位于当地并被纳入医保定点机构的范畴;
其次,申请人需要认真填写异地生育保险报销申请表格。所需的详细材料包括:社会保障卡、符合法律规定的生育证明文件(原件以及复印副本)、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原件以及复印副本)、仅育有一胎的独生子女证件(原件)、医疗费用原始发票和费用列表清单以及个人身份识别复印件等。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八条
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的医疗费用,按照生育保险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支付。
二、异地生产经营是否需要成立分公司
依据相关法规,若企业欲在异地开展业务经营活动,则须先行完成分公司的注册手续,否则将被视为非法经营行为。
根据公司注册登记制度,每家公司仅能拥有唯一的法定住所地址。在此基础之上,若企业欲在外地理财经营,应在当地依法申请成立分公司进行商事登记。
然而,若企业以公司名义在异地开展业务,且并无设立实际商业点位,则无需注册分公司。
此外,法律亦明确规定,若企业希望在其所属登记主管机关的管辖权范围内设立多个经营网点或者扩大自身经营范围,可以向登记主管机关申请新增营业场所或设立分支机构。反之,若在其所属登记主管机关的管辖权范围以外设立经营网点,则应当申请设立分支机构进行登记备案。
《公司法》第十四条
公司可以设立分公司。设立分公司,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公司承担。公司可以设立子公司,子公司具有法人资格,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
上海宫外孕可以领生育津贴吗
53人看过
-
男性生育津贴和女性生育津贴都可以领吗
149人看过
-
上海晚育妇女如何申领生育生活津贴
353人看过
-
上海可以用老公的生育津贴吗
213人看过
-
非婚生育能领到生育津贴吗?
263人看过
-
上海生育保险金领取标准生育津贴能领多少钱
253人看过
-
上海怎么领取生育津贴?生育津贴该怎么计算?重庆在线咨询 2023-03-28符合以上海如何领取生育津贴上第1、2项规定享受生育生活津贴的生育妇女,还可以按照下列规定享受生育生活津贴: 1、难产的,增加半个月的生育生活津贴; 2、符合计划生育晚育条件的,增加1个月的生育生活津贴; 3、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半个月的生育生活津贴。
-
男职工有没有生育津贴,参加生育险,可以领生育津贴吗?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3-29根据2011年1月1日起实施的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54条:用人单位已经缴纳生育保险的,其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职工配偶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保险待遇。所需资金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 生育保险待遇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 新规明确,“职工未就业配偶未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已办理失业登记或取得统筹地区规定其他证明的,可以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由生育保险基金一次
-
上海生育津贴领取地点是哪里海南在线咨询 2022-07-03符合享受生育保险待遇条件的生育妇女办理申领手续时需在柜台填写《办理生育保险申请表》并提供下列材料,均包括原件和复印件各1份: (1)本人身份证 (2)夫妻双方的结婚证 (3)生育妇女夫妻双方的户口簿、结婚证或《独生子女证》(原件及复印件)。 (4)医院出具”生育医学证明”,即出院小结,上面注明顺产还是难产 (5)医院出具宝宝“出生证明”,全国统一的 (6)活期储蓄卡(女方实名制卡):浦发银行、工商
-
上海生育津贴领取标准2019广东在线咨询 2022-04-26一、生育妇女缴纳社会保险费累计满一年的,其生育生活津贴按下列办法计发:(一)从业妇女,按本人生产或流产当月的城镇养老保险费缴费基数乘以本人按规定享受的生育生活津贴期限计发。个体工商户及其帮工、自由职业者的月生育生活津贴标准最高不超过本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从业妇女,其生产或者流产当月领取的生育生活津贴,因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收入高于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300%,超过部分不计入缴费基数而不足其缴费
-
生育津贴异地结算甘肃在线咨询 2022-08-061、要到外地医院生育,需到当地社保服务中心办理异地生育申请手续。批准后异地生育的,所享受的生育保险待遇(包括生育医疗费用补助和生育津贴)不受影响。 2、在外地分娩的医疗费,先由本人垫付,分娩后规定时间(3个月)内由单位凭《异地分娩申请表》、医院病历、诊断证明、医疗费发票、收费明细单、《报销表》、《计划生育服务证》(复印件)向参保当地医疗保险服务管理中心申报核定。 3、建议你直接咨询当地社保中心,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