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如果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可以要求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如果是以拖欠工资提出的解除劳动关系,也可以要求支付经济补偿。《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和国家规定,及时足额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中介拖欠工资怎么解决
中介公司拖欠工资的,劳动者可以申请与其解除劳动合同,要其支付工资并要求经济补偿。劳动者还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行政部门]进行举报;或者也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单位对劳动仲裁结论拒不执行的劳动者可以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五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1)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2)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3)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4)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
工资拖欠:劳动局投诉无果该怎么办?
161人看过
-
工资拖欠如何向劳动局举报
219人看过
-
如何向劳动局申请追讨拖欠工资
488人看过
-
向劳动局投诉工地拖欠工资是否有效?
215人看过
-
公司拖欠工资,是否可向劳动局投诉?
394人看过
-
劳动局起诉拖欠工资程序是哪些
434人看过
工资即员工的薪资,是指劳动者提供劳动后,用人单位依据国家相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工资可以以时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计算。 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更多>
-
公司拖欠工资怎么办,劳动法规定的工资拖欠多久可以向劳动局起诉?重庆在线咨询 2023-02-131、可以通过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解决; 2、提起民事诉讼,通过诉讼途径解决;《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八条各级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的情况。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劳动者工资和经济补偿,并可责令其支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的;(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的标
-
政府和劳动局如果不管拖欠工资应该怎么办河北在线咨询 2022-07-15工资按月发放,隔月发放违法,本月工资下月发合法。拖欠工资,不发工资、克扣工资劳动者可以打12333电话投诉,该电话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电话。也可以到劳动局监察大队投诉。由于公司未能按时发放劳动报酬,劳动者可以提出辞职,并要求经济补偿。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行政部门进行举报,由劳动监察大队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劳动监察大队协调不成的,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对劳动仲裁裁决拒不执行的,可以申请法
-
工厂拖欠工资时,向劳动局投诉是否有用?广东在线咨询 2024-11-23针对工厂拖欠员工工资的情况,以下是迅速有效的三项解决方案供参考: 1. 向有权受理的劳动仲裁机构申请劳动仲裁。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纠纷当事人可在一年内提出仲裁请求。这将帮助依法维护自身权益,追索被拖欠的薪资。 2. 向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如果企业未能按时或全额发放薪酬,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向当地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支付令由法院发出,强制企业支付所欠薪资。 3. 直接向
-
工资拖欠如何报劳动局辽宁在线咨询 2022-08-31用人单位克扣、的违法行为,劳动者可以去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者去仲裁部门申请仲裁,由劳动局行政部门协助劳动者维权。需要书面提交申请书,列明相关信息,劳动者需要收集证据,比如劳动合同、工资条、出勤记录或其他劳动者证言等,主张限期支付拖欠工资;证据充足的情况下,劳动者的主张可以得到仲裁委员会的支持的。如果劳动者对仲裁结果不满意,还可以去当地提起诉讼。
-
如果农民工拿不到工资向劳动局投诉没结果的可以向劳动局进行投诉吗台湾在线咨询 2022-02-07如果农民工拿不到工资,向劳动局投诉没有结果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会员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如果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还可以向法院起诉。《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