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还款是否认定为诉讼时效中断?
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可以引起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有以下三种:
1、提起诉讼,指权利人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提出请求,申请给予法律上的保护。
2、当事人一方提出请求,即权利人向对方主张权利、提出履行义务的要求。
3、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如果只是部分履行部分不履行,没有征得债权人同意的情况下,不适用诉讼时效中断。
二、何谓诉讼时效
?
所谓时效,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一定期间,而发生一定法律效果的民事法律制度。根据引起时效发生的事实状态不同及由此产生的法律效果不同,可将时效分为取得时效和消灭时效。取得时效又称为占有时效,其事实状态为占有他人财产达到法定期限,其法律效果为占有人取得财产所有权。消灭时效又称为诉讼时效,其事实状态为在法定期限内不行使权利,其法律效果是导致权利的丧失或权利效力的减损。
三、诉讼时效适用的范围
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规定诉讼时效有一个缺陷,就是没有规定诉讼时效适用的具体范围,因此在司法实践中经常发生争论,使一些不应当适用诉讼时效的法律关系适用了诉讼时效,剥夺了权利人的权利,鼓励了义务人的违法行为。最近几年,在理论界基本达成了共识,主张诉讼时效的客体应为:请求权,但又不是一切请求权都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制。
所谓请求权,就是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包括债权请求权和物权请求权。基于债产生的原因,债权请求权又包括基于合同债权的请求权,如履行请求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基于侵权行为的请求权,如损害赔偿请求权;基于无因管理的请求权,如必要管理费用请求权;基于不当得利的请求权,如返还不当得利请求权;其他债权请求权,如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的赔偿请求权等。物权请求权,则主要包括返还财产请求权和恢复原状请求权。恢复原状请求权在无法恢复原状时,又转化为损害赔偿请求权,但同样适用诉讼时效。因此,与请求权相对的支配权、抗辩权、形成权都不存在适用诉讼时效的问题。
-
主动还款行为是否构成诉讼时效中断,撤诉是否导致诉讼时效中断
358人看过
-
诉讼时效中断后债务人还款能否认定?
133人看过
-
诉讼时效内的还款能否中断诉讼时效
450人看过
-
还款行为能不能中断诉讼时效?
359人看过
-
过了诉讼时效又付款是否诉讼时效中断
445人看过
-
其他还款产生的时效为诉讼时效中断吗
288人看过
诉讼时效,是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法律事实,又称消灭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在某种程度上丧失请求利益的时效制度。设立诉讼时效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法律关系安定,及时结束权利义务关系的不确定状态,稳定法律秩序,降低交... 更多>
-
超过诉讼时效后的还款是否中断诉讼时效?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12-08超过诉讼时效后的还款是可以导致诉讼时效中断的,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还款是可以当作诉讼时效中断的条件中的认诺来认定的,所以是肯定可以导致诉讼时效中断,并从中断之时起重新计算诉讼时效。
-
还款行为是否中断诉讼时效,具体是怎么规定的江西在线咨询 2023-08-16还款行为,一般是会产生中断诉讼时效的法律效果的。在我国的民事合同的双方当事人的纠纷处理中,在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情况,符合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下,此时诉讼时效可以中断,并且一方当事人主张权利的,是可以重新计算诉讼时效的。
-
那么超过诉讼时效后还款能否视为时效中断湖北在线咨询 2022-06-01能视为时效中断。诉讼时效届满后,债务人取得拒绝履行抗辩权,但债务人自愿履行的,视为放弃抗辩权,履行有效。这种立法模式认为债权人长期怠于行使权利,就应当推定其不愿意再享有权利,因而债务人可以拒绝履行债务,但不愿拒绝履行的也不应禁止。被告方在超过诉讼时效后履行义务,继续还款,这就清楚地证明他已经放弃了抗辩权,前面提到的司法解释就是遵循这一立法理念的,因而可以认定是对债权债务的重新确认,或者说是诉讼时效
-
因借款中断中断诉讼时效怎么认定浙江在线咨询 2023-11-10承认借款是存在中断诉讼时效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
否认借款形成诉讼时效中断吗湖北在线咨询 2023-06-14否认借款只有在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时候,才形成诉讼时效中断。借款出具借条属于民事行为,借条符合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内容具体明确,那么这个借条就是真实有效的,当事人拿借条去起诉时要满足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定,借条借条诉讼时效也可以被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