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投案方式与如实供述罪行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11 14:12:35 82 人看过

自首主要涉及两个点,一个就是自动投案,另一个就是如是供述自己的罪行。可是现实中呢,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的情形千态百样,很多时候很难界定某些情形是否属于法律意义上的自首。

(一)自动投案的方式多种多样

自动投案,是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者虽被发觉,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讯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与此同时,犯罪嫌疑人也可以向其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或者其他有关负责人员投案的。就是说犯罪嫌疑人投案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向公检法部门,这样在很多情形下,更有利于犯罪嫌疑人积极主动投案自首,但也由此引发一个问题,向非公检法部门的投案真实性如何认定,即里面的可操作空间比较大。

犯罪嫌疑人因病、伤或者为了减轻犯罪后果,委托他人先代为投案,或者先以信电投案的,在这样的情形下,有利于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即遇到不可归责于犯罪嫌疑人的突发情况发生时,法律可以允许其以其他途径解决,这也在一定意义上有利于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

罪行尚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有关组织或者司法机关盘问、教育后,主动交代自己的罪行的;犯罪后逃跑,在被通缉、追捕过程中,主动投案的;经查实确已准备去投案,或者正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捕获的,应当视为自动投案。这两点从某种意义是给予犯罪嫌疑人得以悔改的机会,让其主动的归案自首,这在给予犯罪嫌疑人机会的同时,也有利于司法机关的办案,降低司法机关的司法成本。但是法律明确规定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认定为自首。所以这里的通缉、追捕只是针对在犯罪后,而不包括投案后逃跑的通缉、追捕。

并非出于犯罪嫌疑人主动,而是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的;公安机关通知犯罪嫌疑人的亲友,或者亲友主动报案后,将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也应当视为自动投案。犯罪嫌疑人被亲友采用捆绑等手段送到司法机关,或者在亲友带领侦查人员前来抓捕时无拒捕行为,并如实供认犯罪事实的,不能认定为自动投案,但可以参照法律对自首的有关规定酌情从轻处罚。

最近,比较热议的药家鑫案,药家鑫杀害张妙后,在逃离现场途中又将两行人撞伤,公安机关在处理其撞伤两行人的交通事故过程中,虽然根据被撞的两个行人伤势较轻而药家鑫所驾轿车车损较大的疑点,作为一般怀疑对象对药家鑫进行了询问,但并未认定药系故意杀人案的犯罪嫌疑人。

此后,公安机关曾找其询问被害人张妙被害案是否系其所为,药家鑫亦矢口否认。后来,药家鑫在未被采取任何强制措施的情况下,于作案后第四日在父母陪同下到公安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了犯罪事实,其行为具备了自首的法定构成要件,依法应认定为自首。从这个案子中药家鑫的自首认定很好的印证了上面的概述。

在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的通知中,对犯罪嫌疑人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也应当视为自动投案:

1、犯罪后主动报案,虽未表明自己是作案人,但没有逃离现场,在司法机关询问时交代自己罪行的;

2、明知他人报案而在现场等待,抓捕时无拒捕行为,供认犯罪事实的;

3、在司法机关未确定犯罪嫌疑人,尚在一般性排查询问时主动交代自己罪行的;

4、因特定违法行为被采取劳动教养、行政拘留、司法拘留、强制隔离戒毒等行政、司法强制措施期间,主动向执行机关交代尚未被掌握的犯罪行为的;

5、其他符合立法本意,应当视为自动投案的情形。

(二)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是指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如实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除了如实交代犯罪事实外,根据《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规定,还应包括姓名、年龄、职业、住址、前科等情况。犯罪嫌疑人供述的身份等情况与真实情况虽有差别,但不影响定罪量刑的,应认定为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等情况,影响对其定罪量刑的,不能认定为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在共同犯罪案件中对犯罪嫌疑人的供述有特殊的要求,即除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还应当供述所知的同案犯,主犯则应当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实,才能认定为自首。

现在很多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主要是意识到罪行的严重性,想反悔赖账,那么这种情形不能认定为自首,但在一审判决前又能如实供述的,应当认定为自首。因此,如果我们在代理刑事案件中,遇到这种情形一定要告知当事人存在的风险,让其三思而行。但是,我觉得法律规定,在一审判决前又能如实供述的,应当认定为自首,从这个角度看,是不是会让犯罪嫌疑人产生翻供的侥幸心里之嫌。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5日 02:0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自首相关文章
  • 供述后重新立案,如果自动投案的,也是自首
    如果公安司法机关并没有掌握当事人罪行,当事人供述以后并且自动投案的,是法定的自首。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向公安、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我国刑法规定,自首的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者判决确定的罪行属不同种罪行的,以自首论。一、可供自首的对象主要有:(1)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2)其所在单位。(3)城乡基层组织。(4)以上单位的有关负责人员。自动投案的时间既可以是犯罪事实发觉以前,也可以是犯罪事实被察觉之后。关键在于犯罪分
    2023-06-25
    135人看过
  • 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怎么认定,向个人投案会成立自首吗
    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怎么认定以下情形应当认定为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一)犯有数罪的犯罪嫌疑人仅如实供述所犯数罪中部分犯罪的,只对如实供述部分犯罪的行为,认定为自首;(二)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除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还应当供述所知的同案犯,否则不予认定自首,主犯则应当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实,才能认定为自首;(三)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认定为自首;但在一审判决前又能如实供述的,应当认定为自首。对于如实供述的罪行是司法机关已经掌握的罪行的虽然不属于自首,但是符合坦白的构成要件,所谓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所以也可以酌情从轻处理。对于所如实供述的同种罪行中较重的,从认罪态度方面讲也应当从轻发落。向个人投案会成立自首吗向个人投案也是可能被认定为自首的,只要是符合自首的条件即可。因为自动投案的对象是有关机关和个人。这里的有关机关包括: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
    2023-11-30
    362人看过
  • 刑事诉讼法如实供述自己罪行
    一、刑事诉讼法如实供述自己罪行以下情形应当认定为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1、犯有数罪的犯罪嫌疑人仅如实供述所犯数罪中部分犯罪的,只对如实供述部分犯罪的行为,认定为自首;2、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除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还应当供述所知的同案犯,否则不予认定自首,主犯则应当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实,才能认定为自首;3、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认定为自首;但在一审判决前又能如实供述的,应当认定为自首。二、刑法比较刑事诉讼法有什么区别1、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是程序法和实体法的关系,刑事诉讼法属于程序法,刑法属于实体法。刑法规定了犯罪与刑罚的问题,是刑事实体法;刑事诉讼法则是规定追诉犯罪的程序、追诉机关、审判机关的权力范围、当事人以及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以及相互的法律关系,是刑事程序法。程序法是为实体法的实现而存在的,而程序法本身具有独立的品格。刑事诉讼法规范
    2021-09-20
    77人看过
  • 取保候审期间潜逃后又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应认定自首
    来源:《人民司法》2015年第9期【裁判要旨】对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潜逃,后又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的行为,从自首的实质要件及立法宗旨考量,并遵循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应当认定自首。案号一审:(2012)济阳刑初字第146号二审:(2012)济刑一终字第95号【案情】公诉机关:山东省济阳县人民检察院。被告人:付*贵、刘*阶、柏*玉、赵*芹山东省济阳县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2006年春天,河北籍在济务工人员郭某红告诉被告人付*贵,因其怀孕且已生病,无法抚养孩子,待孩子出生后,让付*贵帮忙联系买主将孩子卖掉。付*贵将该消息告诉被告人刘*阶、姜*祥(已中止审理)、柏*玉、赵*芹。经上述五被告人介绍,2006年秋天,商河县白桥镇赵家村村民赵*良以3万元的价格将郭某红所生男婴收买,后将该男婴交给其子赵*康抚养。被告人刘*阶、柏*玉、赵*芹各得好处费1000元。2012年3月13日,被告人付*
    2023-12-23
    227人看过
  • 有哪些方式可以实现自动投案
    自动投案行为如下:1、投案必须发生在犯罪人尚未归案之前;2、投案是由犯罪分子的意志决定的;3、必须向司法机关或者个人承认自己犯罪,这是自首的实质性条件;4、必须由有关司法机关或者个人自愿控制,等待犯罪事实的进一步解释。对于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并且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后滞留现场”是否视为自动投案行为实践中,有的行为人犯罪后未逃离而是滞留在作案现场,由此被公安机关捕获。作案后未逃离现场,亦未对抗警方的抓捕,在客观上便于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到案后亦如实交代了犯罪事实,故基本符合自首的立法意图。同时,从另一角度来看,与逃离现场后主动投案供述者属典型的自首相比较,未逃离现场并配合、服从警方要求就擒者,其主动接受审判的倾向性更明显,自然不影响自首性质的认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
    2023-07-04
    420人看过
  • "双规"期间如实供述罪行成立自首吗
    “双规”期间供述罪行的,能否成立自首行为人主动向纪委投案或者因形迹可疑被纪委盘问教育后如实交代本人犯罪行为的,应当认定为自首,这一点实践中一般不存在疑议。但行为人被纪委“双规”后被迫如实交代自己的犯罪行为的,是否应认定为自首,则有不同意见。对这种情况原则上应当认定为自首。理由如下:1、双规期间供述罪行符合自首的成立条件。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要成立自首,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自动投案;二是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2、“双规”不属于司法机关的强制措施。根据《行政监察法》第二十条第三项规定的“责令有违反行政纪律嫌疑的人员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就调查事项涉及的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但是不得对其实行拘禁或者变相拘禁”,以及《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要求有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就案件所涉及的问题作出说明”,是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规定的纪检监察机关查处党纪、政纪案
    2023-06-01
    444人看过
  • 认定如实供述自己罪行要注意的问题
    在认定“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犯有数罪的犯罪嫌疑人仅如实供述所犯数罪中部分犯罪的,只对如实供述部分犯罪的行为,认定为自首。2、在共同犯罪案件中,作为一般共同犯罪成员的犯罪人,如果要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就必须交代自己所知的同案犯的罪行,否则对“自己的罪行”的供述不可能“如实”;共同犯罪中的主犯,尤其是集团犯罪中的首要分子,如果要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就必须交代整个共同犯罪的全部罪行,否则其对“自己的罪行”的供述也不可能“如实”。特别要注意的是,有的犯罪人出于掩护其他共犯人目的,有预谋地投案包揽共同犯罪的全部责任的,不能视为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3、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认定为自首;但在一审判决前又能如实供述的,应当认定为自首。4、由于客观因素,不能全部交代所有的犯罪事实,但如实供述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的,也应属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但如果隐瞒主要
    2023-03-26
    469人看过
  • 主动投案但未如实供述未构成自首情节可以减轻处罚吗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刑法》第六十七条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2024-04-17
    284人看过
  • 如实供述罪行是什么意思
    首先,关于如实的标准:供述自己及与自己相关的犯罪事实。供述内容和犯罪人主观记忆相符。合理辩解不影响如实供述。即如实供述了案件事实,但对案件事实的定性,存在不同理解,有不同看法,进行辩解,仍属于如实供述。其次,关于如实的范围:除供述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外,还应包括姓名、年龄、职业、住址、前科等情况。犯罪嫌疑人供述的身份等情况与真实情况有差别,但不影响定罪量刑的,应当认定为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影响定罪量刑的,不能认定为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最后,关于如实的程度:犯罪嫌疑人多次实施同种罪行的,应当综合考虑已交代的犯罪事实与未交代的犯罪事实的危害程度,决定是否认定为如实供述主要犯罪事实。如实交代的犯罪情节重于未交代的犯罪情节,或者如实交代的犯罪数额多于未交代的犯罪数额,一般应认定为如实供述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无法区分严重程度,或者已交代与未交代的犯罪数额相当,一般不认定为如实供述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一
    2023-02-23
    364人看过
  • 书面传唤到案如实供述是否自首
    在接受传唤之后如实地坦白了自身所犯下的罪行者,便可视为主动自首行为。然而,若罪犯在实施犯罪行为之后能够立即向公安机关或司法部门自首并准确陈述自己的罪行,那么这种情况也应被视作为自首。此外,如果犯罪分子在接受传唤之后如实交代了其罪行,但他同时也是被公安机关或司法部门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正在服刑的罪犯,并且他还能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关于他个人的其他罪行,那么这种情况同样可以被认定为自首。《刑法》第六十七条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2024-05-05
    120人看过
  • 如实供述的如实讲述的供述是什么意思?
    如何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第一,关于真实的标准:供述与自己有关的犯罪事实。供述内容与犯罪分子的主观记忆一致。合理辩解不影响如实供述。也就是说,如实供述案件事实,但是对案件事实的定性,有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观点,进行辩解,仍然属于如实供述。其次,关于真实范围:除了供述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外,还应包括姓名、年龄、职业、地址、犯罪记录等。犯罪嫌疑人供述的身份与真实情况不同,但不影响定罪量刑的,视为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影响定罪量刑的,不能认定为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最后,关于如实的程度:犯罪嫌疑人多次实施同种罪行的,应当综合考虑已交代的犯罪事实与未交代的犯罪事实的危害程度,决定是否认定为如实供述主要犯罪事实。如实解释的犯罪情节比未解释的犯罪情节更重要,或者如实解释的犯罪数额大于未解释的犯罪数额,一般视为如实供述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无法区分严重程度,或者已经解释的犯罪数额与未解释的犯罪数额相当,一般不认定
    2023-08-06
    120人看过
  • 行政拘留、劳动教养期间如实供述罪行能否成立自首
    自首是我国刑法中一项重要的刑罚制度,是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在量刑方面的具体体现。我国1979年刑法即规定了自首制度,现行刑法典对自首制度进行了全方位的修改和完善,在总则和分则中均有规定。为正确地认定自首,依法适用刑罚,最高人民法院于1998年颁布了《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然而,在司法实践中,仍有不少问题存在争议,对“自动投案”的认定问题尤多。本文通过对行政拘留、劳动教养期间如实供述罪行的,能否成立自首进行分析,对自首的本质和“自动投案”的认定提出自己的见解,希望能对立法完善及司法实践有所裨益。(为方便行文,文中的“犯罪人”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统称。文中的“在案”,是指已被司法机关剥夺人身自由,而不论何种原因。)行政拘留(即治安拘留)是我国《行政处罚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两部法律均有规定的一种行政处罚。而劳动教养这种限制和剥夺人身自由
    2023-06-11
    135人看过
  • 坦白与如实供述的区别
    一、坦白与如实供述的区别一般意义上的坦白,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动归案以后,如实交代被法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的行为。坦白的构成要件主要有两个:一是被动归案、二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已经掌握的犯罪事实。故坦白与特殊自首最大的区别在于:供述的是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事实,或已经发现尚未对其进行指控的事实还是被司法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以下情形应当认定为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1、犯有数罪的犯罪嫌疑人仅如实供述所犯数罪中部分犯罪的,只对如实供述部分犯罪的行为,认定为自首;2、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除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还应当供述所知的同案犯,否则不予认定自首,主犯则应当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实,才能认定为自首;3、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认定为自首;但在一审判决前又能如实供述的,应当认定为自首。对于如实供述的罪行是司法机关已经掌握的罪行的虽然不属于自首,但是符合坦白
    2023-06-06
    90人看过
  • 什么是如实供述罪?
    首先,关于如实的标准:供述自己及与自己相关的犯罪事实。供述内容和犯罪人主观记忆相符。合理辩解不影响如实供述。即如实供述了案件事实,但对案件事实的定性,存在不同理解,有不同看法,进行辩解,仍属于如实供述。其次,关于如实的范围:除供述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外,还应包括姓名、年龄、职业、住址、前科等情况。犯罪嫌疑人供述的身份等情况与真实情况有差别,但不影响定罪量刑的,应当认定为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影响定罪量刑的,不能认定为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最后,关于如实的程度:犯罪嫌疑人多次实施同种罪行的,应当综合考虑已交代的犯罪事实与未交代的犯罪事实的危害程度,决定是否认定为如实供述主要犯罪事实。如实交代的犯罪情节重于未交代的犯罪情节,或者如实交代的犯罪数额多于未交代的犯罪数额,一般应认定为如实供述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无法区分严重程度,或者已交代与未交代的犯罪数额相当,一般不认定为如实供述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一
    2023-06-25
    375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自首
    词条

    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针对犯罪较轻的,可免除处罚。如果是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犯罪分子,若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核查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也... 更多>

    #自首
    相关咨询
    • 如何理解新刑法中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还是自动投案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3-07
      新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这就在法律上规定了一般自首的两个构成要件:“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而其中“自动投案”是自首成立的首要条件。 对于什么是“自动投案”,普遍认为是犯罪分子在犯罪之后,归案之前,出于本人的意志而向有关机关或个人承认自己实施了犯罪,并自愿置于有关机关或个人的控制之下。一般来说,以这个定义为标准来界定自首是没有问题的。但值
    •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应当认定为自首还是自首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1-23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一)自动投案,是指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者虽被发觉,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讯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犯罪嫌疑人向其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或者其他有关负责人员投案的;犯罪嫌疑人因病、伤或者为了减轻犯罪后果,委托他人先代为投案,或者先以信电投案的;罪行尚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
    • 自动投案未如实供诉罪行,后如实供诉的可否认定为
      安徽在线咨询 2022-10-16
      不可以,但是如实供述距自动投案的时间如果不长,一般还是认定为自首的。
    • 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应如何处理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3-06
      根据我国《刑法》第67条规定: 【自首】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
    • 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怎么认定,向个人投案会成立自首吗
      河北在线咨询 2023-06-10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必须向公安机关投案,向普通个人投案不成立自首。 《刑法》第六十七条,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